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五册(2007年3月第2版)《旅夜书怀》一诗中“名岂文章著”一句被注解为:“我的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意思是说.我诗作虽好.何曾因此而为世人推重?”笔者认为:教材对此句的注译无可厚非,但注者可能忽略了反问句所表达的真实意图和杜甫其人其愿.后半部分的解释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2.
呆子守店     
1、呆子守店 有呆子,父外出,嘱其守店。忽有买货者至,问曰:“令尊可在?”曰:“无!”“令堂可在?”亦曰:“无!”父归而知之,诲(教)之曰:“令尊者,吾也;令堂者,汝母也。岂能言无!”其子曰:“彼(他)至店,乃买货者也。父母,岂可鬻(买)哉?”  相似文献   

3.
一、夜半“夜半”又称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夜半”见《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至当日凌晨1时。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孔颖达在为《春秋·庄公七年》中“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一句作疏云:“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鉴赏》2006,(7):77-77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堪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日:“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日:“甚热。”  相似文献   

5.
盲者说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目:“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相似文献   

6.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竞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  相似文献   

8.
徐珂 《阅读与鉴赏》2007,(6):39-40,72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相似文献   

9.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日身体之能力。一日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  相似文献   

10.
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dí,相见),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选自陆游《渭南…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某禅师收一沙弥。年甫三岁。师徒在山顶修行.从不一人下山。后十余年,禅师同弟子下山.沙弥见牛马鸡犬皆不识也。师因指而告之日:“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马也,可以骑;此鸡犬也,可以报晓.可以守门。”沙弥唯唯。少顷.一少年女子走过,沙弥惊问:“此又是何物?”师虑其动心,正色告之日:“此名老虎,人近之必遭咬死,尸骨无存。”沙弥唯唯。晚间上山.师问:“当今日在山下所见之物.  相似文献   

12.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眼界     
南岐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相似文献   

14.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一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汝蛤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相似文献   

15.
读书看报时,常见到“刹那”、“瞬间”、“弹指”、“须臾”等字眼,这些都是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概念。它们到底有多久时间?它们之间是否有差别?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梵典中找到明确的答案,在《僧之律》中即有这样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据此,可推算出具体时间来。即一天一夜24小时有480万个“刹那”,或24万个“瞬间”,12千个“弹指”,30个“须臾”。再细算,一昼夜有86400秒,那么,一“须臾”等于2880秒(48分种…  相似文献   

16.
一、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为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翻译:。二、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  相似文献   

17.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甫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相似文献   

18.
异性之爱     
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师曰:“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主人曰:“蔬食,可乎?”曰:“可。”主人曰:“家元臧获,凡洒扫庭除,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  相似文献   

19.
孟祥森 《现代语文》2004,(12):25-25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其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相似文献   

20.
取与舍     
一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