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12年美英战争是美国史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国内学者也对这场战争的起因、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论证。文章对该问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尤其是近20年来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1812年战争的起源问题,既有自身的重要性,其解释又富有挑战性,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起源问题主要包括海洋解释和边境解释。海洋解释是关于美国的海上中立权利益(自由航行、自由贸易、船只被扣与海员的强行征用);边境问题集中在加拿大和印第安上,也包括党争和地区因素。不同的起源解释反映了民族感情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美国自独立后曾长期受到英国的经济压迫,美国实际上没有取得完全的独立地位,直到1812年战争,美国才算得上取得从本质意义上的独立。然而,关于这场战争起因和性质,却一直是国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试从经济层面略论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并尝试探求经济独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七年战争”后,英国出于转嫁财政压力的目的而向北美殖民地征税,危及了殖民地的经济利益和自由;同时,其他欧洲大国势力退出了北美,使殖民地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他们敢于和母国对抗。在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中,其他欧洲国家出于削弱英国以达到恢复欧洲“势力均衡”的目的,支持了殖民地的独立战争。“七年战争”对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战争小说是伴随着新政权的诞生,为确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而创作的一种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十七年"战争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在一个需要规范叙事的年代,合理运用既定的创作原则,从敌我对立双方四维叙事角度,立体建构了一个典型的正义战争叙事模式,并在集权政治的运作下逐渐经典化为一种战争文化写作范式,不仅影响和规范着十七年其他类型文学,甚至在某些方面开"文革"文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是一部战争文学,强调了"人和"对战争的决定作用.人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义","义"在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中如影随形、不可或缺.本文抽取了小说中诸多战争的起因和结果进行分析,以探究《三国演义》文学呈现"义"对战争性质及结局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冀强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4):111-114
16世纪是西班牙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西班牙继承了广阔的领土。同样也继承了更多的宗教责任。其两代君主基于对宗教的狂热,肩负起保卫基督教世界的重任。为了实现宗教的纯洁与统一,他们常年征伐,不仅对欧洲的新教势力大肆镇压,还对土耳其进行远征。西班牙“黄金时代”的战争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战争的背后则是对王朝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8.
1956年,毛泽东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矛盾、经济、党的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为实现“第二次飞跃”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1600—前1100年的古代东地中海世界战争,因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是神的意志,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虽然这一时期的战争大都打着弹压叛乱的旗号,但是其本质却是为争夺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争霸战争。在频繁且规模宏大的战争中,一些规范各参战国军事行为的战争准则业已形成,从而为通过战争重新构建世界秩序提供了先决条件。纵观古代东地中海世界的战争发展,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以争夺生存空间、掠夺财富为目的的原始部落战争,以服人为目的战争和以兼并为目的的战争。公元前1600—前1100年的战争已经发展到以服从为目的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0.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但在从《独立宣言》发表的1776年7月到基于1787年宪法建立强有力的联邦中央政府带领合众国走上发展正轨的这一时期,美国实际上是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由13个松散的邦联组成的合众国内部团结不足,动荡不安;对外面临着强大敌人大英帝国恼羞成怒般的报复——合众国宣称独立,在大英帝国看来就是反叛,实际上就是向大英帝国宣战。即使在战争结束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后,在美国西部边界外及北面的加拿大境内,仍然驻有大量的英军。因而,1776年至1787年这一时期实际上是合众国发展史上一个艰难而又显得尤为关键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这场战争给伊拉克、美国、世界都带来了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作为物理教师,在关注伊拉克局势的同时,我也从中捕捉了一些信息,编成一些习题,用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以2003年3月29日的《扬子晚报》国际新闻栏目中的有关信息为素材,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时期,黄陂作为中共宁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在前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分别成为反“围剿”战争的大本营、指挥部、主战场。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在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发布大量的命令、通令,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黄陂是前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在统一的中华民国境内 ,存在着国民党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一国两制”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施方式。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保证了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为我们留下许多有益启示 :应坚持合作 ,以和为贵 ;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应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研究》中的一节。文中指出,根据“把竞争看做‘人权’”的原则,“天赋人权论”在资产阶级建立、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后,在国际关系领域内被赋予新的含义,究其实质,不过是侵略者在“天赋人权论”掩饰下的侵略行径和殖民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于逢《乡下姑娘》的反"战争—启蒙"叙事是通过主人公何桂花体现的。被启蒙后的何桂花自觉同启蒙者靠近,屡次向命运发动冲击,试图摆脱自己受奴役的地位,但最终因启蒙者的被弃而失败。作者借助她的失败表达对当时流行的"战争—启蒙"叙事的怀疑,即当启蒙者的身份不具合理性时,启蒙的有效性是大打折扣的。于逢这部小说延续了鲁迅关于五四启蒙的悲剧体验,体现出他对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抵抗。  相似文献   

16.
在1956年这个特殊时间点召开的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与这年前后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断裂的”,事实上却存在明显的“同一性”。它以“危机”话语的方式所实质表述的,其实是此前胡风所坚持并因之罹难入狱的观点。这一颇为耐人寻味的现象隐藏着中国当代文坛各派别、集团、宗派在维护自身的理论立场、地位和权威时的常用“策略”。这一会议为危机所提出的具体对策,充满浓厚的“计划”色彩。这种源自苏联作协的“计划”性思维不仅在此前的新中国文坛中存在,而且还将在此后继续发展,并使中国当代文学付出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7.
陌生的爱情话语——浅析“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文学中爱情书写空间狭小,但有关爱情的文字依然存在。论文聚焦"十七年"爱情小说书写的两大主要模式:战争爱情与劳动爱情。前者圣洁而悲壮,后者功利而理性;同时分析两大模式下爱情书写在心理纵深度、艺术表现力、时代烙痕、女性成长主题等几个方面相异或相同的书写特色。  相似文献   

18.
《满意不满意》是1963年上映并广受好评的喜剧电影。我们能够发现它在"十七年"喜剧片中散发出的别样风情,体会到深深根植于"十七年"的喜剧片及整体电影创作理念中所表现出的种种特点,重读这部影片,有助于我们理解"十七年"喜剧电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何言 《小学语文》2010,(5):F0003-F0003
1984年10月15日至18日,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会议的吣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三个面向”,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会议选举产生了全国小语会第二届理事会。由46位理事组成。袁微子同志任理事长,  相似文献   

20.
宋雪 《历史教学问题》2023,(2):143-150+72
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之时,虽然没有改变对苏联的既定政策,但已开始酝酿缓和的长期规划。此时的苏联,“非斯大林化”的进程方兴未艾,赫鲁晓夫在“和平共处”外交总路线的框架下,积极在西方国家中寻找“特殊”的对话者。第二次柏林危机可被视作法苏关系缓和的障碍和契机。1959年至1960年,两国间出现了短暂“缓和”的迹象,本质却是戴高乐外交策略引发苏联的误判,他并不认为缓和的时机已经到来。随着首脑会议的失败,这种“缓和”被苏联证明是一场错觉。即便在法苏关系的“低潮期”,戴高乐始终没有对抗苏联的想法。他认为苏联最终会放弃以意识形态为主的外交政策,回归到传统的以国家利益为本的政策上来。届时,通过法苏合作解决欧洲问题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