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望舒的诗歌在向中国古典诗词借鉴时,只是采用现代诗歌的一些技巧,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进行"稀释",把古典诗词意境一咏三叹的意境外化成较具象的叙事成分,用现代语言使之浅白,使之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趣味,却未能使古典诗词的意境得到升华和拓展。戴望舒的诗歌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借鉴只得形象,未见神韵。  相似文献   

2.
范畴的泛化是意境在当下审美活动中重新确立审美价值的重要路径。其实,意境范畴的发展史就是它的"泛化"史,这是一个将审美经验不断拓展到新的审美活动中的过程。古典语境下,意境范畴的发展是由古典诗学泛化至古典美学的过程。现代语境下,意境范畴则从民族美学泛化为美学原理的范畴。由此,意境范畴在现代审美活动的有效性才能够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3.
"同情"和"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在这其中,他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根基,以西方美学为参照,将西方美学的理性成果内化在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梳理和研究之中.促进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到现代,意境则和典型一起构成了现代小说"两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在现代散文化小说中,意境主要是借助情节的淡化、人物的虚化和自然的强化交织出来.散文化小说意境的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叛离.它对当代小说创作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黎鲲 《文教资料》2012,(13):92-93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经历了孕育、形成与不断发展的时期。本文从不同时期的发展入手,简要论述了"意境"说的缘起与不断发展的过程,探讨了"意境"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胡慧 《海外英语》2012,(24):237-239
在探析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现实化机制过程中,映射理论能够有效解释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产生与实现过程。映射理论是Fauconnier三大理论之一,与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息息相关,在这两者的配合下,意境的现实化机制得到更完整的呈现。通过以李煜诗词意境的具体实例研究,试证明宋词唐诗等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的现实化机制可以从认识视角下的映射理论实现,为传统文学提供一个现代崭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开拓了另一番文学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画论中的"空白"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基础,在"虚"与"实"的相融相生中,展现着文学艺术悠远而深厚的意境美,作为审美主体的创造者来说,恰到好处地进行"留白"是增强艺术作品感染力的关键,由此欣赏者才能在这足够的想象空间中进行再创造,感悟与体味作品空灵的意蕴,没有虚空就没有意境,审美主客体精神的契合,在"空白"这一艺术形式的感召下产生了无尽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凝聚着人类向往自然、美化自然、与自然交流的愿望和体验.中国古典园林匠心独运的布局安排、独特意境都体现出古代造园中诠释"自然"、享受自然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上的表现影响深远,对当今造园艺术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境论是我国重在表现的美学思想的结晶,早而有之,很多学者在进行研究探讨关于意境的概念。著名学者李泽厚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有如典型一样,如加以剖析, 就包含着两个方面: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  相似文献   

10.
李艳 《文教资料》2008,(35):52-53
中国古典诗歌在创作中强调"意境"的传达.本文认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首先应深入分析原诗的意境,然后选择英语中相对应的适宜的语言,充分传达其意境.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语法的包容性特点与意境的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典诗词中,语法的包容性体现在词性的多元、词序的"反常组合"以及语义的模糊与不确定性等方面。语法的这一特点突破了语言常规,拓宽了读者的想象空间,造成了古典诗词意境的多元,收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雷 《华章》2014,(27)
中国古典园林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一种审美化的存在,在其身上表现出自然美、意境美的美学特征。在当代,中国古典园林在文化记忆、审美教育、现代园林建设等方面依旧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歌词集文学美与音乐美于一身,中国的歌词就应在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土壤上向前发展。在歌词的创作中正确地借鉴应用古典诗词的手法和意境,古典诗词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与风格。  相似文献   

14.
《诗经》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在艺术意境方面留给后世诸多宝贵财富。本文主要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对《诗经》艺术意境加以阐释,分别从"意"与"境"的生成,"虚"与"实"的调配以及接受方法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美学概念。在中国新诗的评论中,古代文论的许多概念,如"风骨""气韵""辞采"都已被旁置,唯有"意境"与"意象"还常常提起,"意象"说仍然是今天评价诗歌的美学范畴,亦是我国古典诗歌传统与现代新诗的纽带。本文主要从诗歌意象的角度探讨新诗与我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微妙联系,并对中国新诗的未来发展进行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6.
论李叔同诗词的“旧风格”与“新意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诗歌变革运动"诗界革命"致力于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倡导"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受"诗界革命"影响,其诗词作品具备"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特点,表现有三:思想性——以传统名士心态含现代人文情怀;艺术性——以古典形式美感含多元文化养分;美学风格——以华夏美学精神含个体生命境界。既代表启蒙运动时期新旧文学交替、东西方艺术碰撞的共性,更突显佛教思想与人文情怀融合升华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 ,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本文从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涵义及特点 ,意境的构成与提炼及其意境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词人方文山,其歌词在意象、意境、韵律和辞藻上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传统,又通过蒙太奇的艺术手法、"以旧换新"的题材和现代口语的叙述对古典诗词传统进行了全新的改造。他的作品拓展了传统歌词的领域,运用了创新的艺术手法,将古典诗词元素注入现代歌词,用现代的手法和思维对古典诗词传统进行了现代转化。本文旨在通过方文山歌词对古诗词传统的承传与现代转化来探讨其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于意境表达的匾额与楹联为中心议题,讨论匾额与楹联在表现园林美学、体现园林植物生态意境和人文意境等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应重视这一传统意境表现手法的应用,使未来中国园林和城市绿地更具传统文化特色。本文对开展中国现代园林建设的探讨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对意境进行阐发,以激活意境,使之作为一个哲学思想的辐射点得以在当前的人存在境遇中生成,并在西方哲学的"存在论"转向与"意境"所形成的"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的背景下,对"生存论"与"意境论"的互阐的可能性作了论证。正是出于互阐的目的,本文把意境定位在存在论意义上的"栖居",最后又对意境这样本真的生命样态的内部时空结构作了"生存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