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街头流亡者     
The Rolling Stones (1972)滚石乐队A dirty whirl of blues and boogie(布吉舞曲), the Rolling Stones' 1972 double LP "was the first grunge record, " guitarist Keith Richards crowed proudly. But inside the deliberately dense squall - Richards'  相似文献   

2.
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ra]的名字对中国的文学爱好者说来,可谓耳熟能详。他的主要作品几乎都已被译成中文出版。自70年代以来,他已多次荣获各种国际文学奖,并曾获诺贝尔奖提名,被誉为“欧美最杰出的和始终最为有趣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更被推崇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3.
麦家是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谍战书,他的书被翻拍成电视、电影,在民间有巨大的影响力。2008年,麦家还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在文学界有很高的声望。如今是浙江省作协主席的麦家,他小时候啥样?他又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作家的?  相似文献   

4.
纳博科夫的大半生都在流亡中度过,但他是流亡作家中比较幸福的一位.自从1919年4月离开自己的祖国俄罗斯,便踏上了永远的流亡之旅.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他失去一切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故乡、家园以及自己的母语.虽然这样,纳博科夫却把回忆作为艺术,把艺术作为自由的必然超越,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重建了那遥远的光荣的国度——赞巴拉,走进了幸福的艺术创作殿堂.  相似文献   

5.
6.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被迫出走海外,以维新派流亡者的政治角色继续活动。在引渡维新派流亡者的问题上,清政府和英、日等国政府发生外交纠纷。维新派流亡者在英日朝野展开游说活动,争取英国和日本对保皇活动的支持。维新派流亡者的涉外活动加剧了清政府与英日两国的矛盾,在客观上进一步孤立了清政府,促成了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失序。可以说,维新派流亡者对清政府的外交孤立活动与清政府在义和团战争中的外交严重失序有着不可分离的因果链条。  相似文献   

7.
动荡的社会,沉重的负担,迫使一些人离乡背井、逃往异国他乡,仍然过着贫穷受苦、异地受歧视的生活。他们希望“周道”能在本国复兴,早日回归故里,向宗族群体靠拢,体现了伦理上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告诉我要杀谁》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的杰作之一。作品中人物的流亡以对第一世界大都市的幻灭而告终,流亡者从中认识到自身的真实处境。通过呈现流亡者的困境——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作品揭示了前殖民地人民对原宗主国的模仿心态,反映了前殖民地国家独立后本土的文化和精神贫瘠以及思想意识方面对原宗主国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昆德拉的《身份》中存在着一个隐在的叙事者,他诉说了昆德拉流亡者身份的隐喻。《身份》的叙事技巧,从形式上而言,是以梦的嵌套来构成的;从内容上而言,呈现出梦的复调之特点,表征着有节制的梦的狂欢。梦幻叙事是《身份》中最为圆熟和成功的技巧,它使读者在一个个梦中,得以窥探昆德拉对人生存在的深刻叩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张爱玲的土改书写,之前诸多论者往往从"委托写作"的真伪以及政治立场的敌友关系来分析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遮蔽了张爱玲土改书写的艺术人生思考与艺术探索。本文从流亡文学的角度,重新探讨张爱玲以知识分子身份见证土改运动,在历史变革与个人命运、历史再现与自我反思之间、在文学与政治之间完成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1.
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德国流亡者》中的主人公奥斯卡·加斯纳,是一个流亡在美国的德国犹太人,刚刚逃离纳粹的魔爪。本文主要从四个不同角度分析奥斯卡移民到美国后遭受的痛苦,这四个角度包括奥斯卡失去经济保障的痛苦,失去母语的痛苦,失去身份的痛苦,失去对爱和人性的希望,对实现美国梦的希望,对家人团聚的希望带来的痛苦,以此使读者回忆纳粹的恶行,并激发读者的深刻思考。此外,奥斯卡的痛苦充分显示出纳粹党的暴行和纳粹大屠杀对犹太人民生活和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乔伊斯发表的唯一剧作《流亡者》是一部形似易卜生式的现实主义作品。现实被搁置甚至沦陷,人物的塑造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观念的载体。该剧通过流亡知识分子对于家国、婚姻和两性关系的态度来探讨流亡这一核心主题。流亡是乔伊斯在成年后生活的主要状态,也是其作品的重要主题,在作品中反复出现、不断变化,呈现出不同层次和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3.
巴金的文学成就,无疑主要体现在他的诸多鸿篇巨作上.巴金的短篇小说在他的文学生涯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巴金早年的文学创作活动有怎样的特点?本文在概括论述巴金短篇小说成就的基础上,对其早期之作<亡命>和<亚丽安娜>进行分析,由此窥见青年巴金的进步思想和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14.
萨义德眼中的"知识分子"其包含的内容对当今社会有很大的提示意义。他呼吁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双重视野,并由此提出一系列"特立独行"且具操作性的观点如知识分子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应当是"流亡者"、"业余者"、"实践者"等,其社会责任——代表弱势群体"对权势说真话"、"为小市民当喉舌"。毋庸置疑,这些无疑不是给当今社会中以"西方主义"为一切衡量标准"、恃强凌弱"的"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5.
《黑暗的心》作为康拉德最受关注的殖民小说,在英国小说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却因其对帝国主义模糊暧昧的态度而备受争议。该文总结了小说中出现的帝国主义倾向和反帝国主义倾向,从康拉德波兰血统和英国公民的矛盾身份,解析受压抑“他者”和占统治地位的“自我”间的身份转换给小说态度带来的巨大影响,借此阐述对帝国主义暧昧态度的身份缘由。  相似文献   

16.
《黑暗的心》作为康拉德最受关注的殖民小说,在英国小说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却因其对帝国主义模糊暧昧的态度而备受争议。该文总结了小说中出现的帝国主义倾向和反帝国主义倾向,从康拉德波兰血统和英国公民的矛盾身份,解析受压抑"他者"和占统治地位的"自我"间的身份转换给小说态度带来的巨大影响,借此阐述对帝国主义暧昧态度的身份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