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祖哲 《中学教育》2005,(10):51-51
2000年我在澳大利亚教汉语。我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一个流浪汉过来跟我要烟抽,说:“天气不错,能不能给支烟,Sir(先生)?”我在饭店里吃饭,服务员当然叫我是Sir或Mr。在学校里,澳大利亚同事和学生都叫我是Mr Wang(王先生)。澳大利亚的老师竟然称呼他们的学生是Ladies或Gentlemen,翻译为汉语,也是“女士”或“先生”。等我回国,不一样了:我在学院,年长的喊我“小王”,同辈的直呼其名,特别会来事儿的同辈也叫我“王老师”。原来是这样:你光有男身,还不足以被呼为“先生”。在那里,称为“先生”的没几位,虽然那里的男人很多。  相似文献   

2.
嗨!老乡     
我深信关于美国风俗习惯方面,你们应该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人们彼此如何进行介绍。在姓名使用方面,美国的社会习惯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来称呼。他们觉得这些称呼过于正规了。在美国老老少少都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教名。比如,某个人可能这样说:“我的名字叫威尔逊——詹姆斯·威尔逊,就叫我詹姆斯吧。”“认识你很高兴,我是米勒,不过叫我保罗吧。”“您好!”“您好!”有时你遇到初次见面的女士,她也会这样说:“不要称我史密斯夫人,就叫我萨莉好啦。”这样,你们可以…  相似文献   

3.
平常,我们在去饭店吃面时,当服务员问起要不要加鸡蛋时,我们的回答往往是“要”或“不要”.而如果服务员问是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我们的回答往往是“一个”或“两个”,而很少说“不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定向思维在作怪.当服务员问要不要时,我们只会在其中作选择,当服务员问要一个或两个时,我们也只会在其中作选择,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发现,掌握一些逻辑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在我们的学习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4.
2000年我在澳大利亚教汉语。有一天我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一个流浪汉过来跟我要烟抽,说:“天气不错,能不能给支烟,sir(先生)?”我在饭店里吃饭,服务员当然叫我sir或者M r。在学校里,澳大利亚同事和学生都叫我M r W ang(王先生)。澳大利亚的老师竟然称呼他们的学生ladies或者gentl  相似文献   

5.
动词都有“叫做”、“称作”的意思,现比较如下:动词只限于用来称呼人和动物,表示“叫什么名字”。如:1) 我叫安东。2) 狗叫茹奇卡。动词表示如何称呼某人或物。如: 他们叫她伊拉。  相似文献   

6.
如何称呼学生,似乎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却让我认识到,称呼学生有许多学问。通过查阅心理学资料,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逐渐总结出了几点体会。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我是这样称呼学生的。  (一 )去掉姓,直呼其名。即,称呼学生时,只叫姓氏后面的字。如:名字是“杜志超”,就叫“志超”;名字是“王鹏”,就叫“小鹏”。这样的名字往往只有在父母和亲友之间称呼,在学校的集体中,能听到“至高无上”的老师这样称呼他,在学生心里产生的效应与喊他的全名是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在:  1.增加了亲切感,拉近…  相似文献   

7.
寻觅丫头     
丫头就是我,但并不是我的名字。每次父亲用这两个字称呼我的时候,我总觉得有一种贬义。作为长子,他没有儿子传宗接代,确实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然而听奶奶说,我曾经可能会有一个小弟弟,无奈碰上了“基本国策”,父亲一定因此郁闷在心,用丫头称呼我以泄不平。这样想时我大概才10岁吧。20岁时,我说:“不许叫我‘丫头’,要叫名字我才理睬。”父亲却说,你是农民的女儿,叫丫头有什么不可,而且昨晚我叫你为我开门,叫了你的名字四五遍,无人答应。一叫丫头,你就出现了。说完双手一摊。天知道。我怎么会犯了这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程显龙 《班主任》2012,(4):60-60
一天,一位富豪和朋友在酒店小聚,酒店老板频频上前敬酒。客人走后。酒店服务员对老板说:“他们不会再来这里吃饭了。”果然,那位富豪再也没来过。老板很疑惑,便向服务员求教。“您有没有想过,在客人们的需要当中,有一种需要叫‘不需要’。了解‘客人不需要什么’与了解‘客人需要什么’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宋元时代的戏曲和话本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店小二"这个称谓。"店小二"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汉语大词典》的释文说:旧称客店、饭馆、酒店的主人或雇用的伙计。按照《汉大》的说法,"店小二"所指包括两种人:其一是客店、酒店等的店主;其二是由店主雇用的伙计。但是,"店主"和"伙计"这两种人为什么全叫"店小二"呢?《汉大》没有说。我  相似文献   

10.
肮脏的玻璃     
一次,一对夫妇到一个加油站加油。服务员一边给汽车加油,一边开始为汽车清洗挡风玻璃。清洗完之后,那位先生说:“挡风玻璃还是脏。再重洗一遍。”“好的,先生。”服务员回答。第二次清洗挡风玻璃的时候,服务员特地靠近前去仔细观察,寻找上次清洗过程中可能漏擦的污斑。再次清洗完之后,那位先生生气了。“还是脏!”他叫道,“难道你不会擦那块玻璃吗?重擦!”于是,服务员第三次清洗他挡风玻璃。这一次,他更加仔细地寻找任何一个可能遗漏的污点,但一个也没有找到。现在,那位先生更生气了。他尖叫道:“挡风玻璃还是没有擦干净!我要去告诉你的老板…  相似文献   

11.
称谓问题不仅能反映人际之间的关系,也是调整人际关系的润滑油、表达感情的显示计,还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早在1984年日本《朝日新闻》在评述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称谓问题时说:“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表示一种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称呼而广泛使用的‘同志’.最近有点使人感到不久于人世了。在饭店如果对女性服务员呼一声‘同志’,她会立即把脸扭向一旁,不予理睬。但是如果叫一声小姐.她会马上高兴地答应‘是’。”《北京晚报》也在同期发表了一篇报道:“最近我在公共汽车上,一个年轻人客气地说:‘师傅,往里靠靠。’我是个军人,没有想到人家会这样称呼我,怔了好半天,才明白是在叫我。”作  相似文献   

12.
大家好,我叫阿莱恩·德瓦克斯。我爸爸是法国很有名的厨师。我现在还是独生女,不过妈妈又怀孕了,我很快就要有一个小弟弟(可能是个男孩)啦,他的名字叫莫里斯。爸爸的饭店里一共有12名服务员、5名厨师,大家都认为弟弟莫里斯出生在厨房的可能性比家里其他地方都要大些。  相似文献   

13.
名字     
小学时我胆小内向,在同学中间就象一颗针落入大海,悄无声息。老师很少注意到我,经常有老师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仍叫不出我的名字。他们称呼我的方式五花八门:“穿白衬衫的那个同学”、“角落里的那个同学”、“坐第三排的那个同学”等等。到后来,我甚至习惯了没有名字的生活。我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时我是个怯懦内向的孩子,在同学中间我就像落入大海的针一样绝望。老师很少注意到我,经常有老师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仍然叫不出我的名字。他们称呼我的方式五花八门:“穿白衬衫的那个同学”、“角落里的那个同学、”“坐第三排的那个同学”等等。到后来,我甚至习惯了没有名字的生活。我的学习成绩也是不上不下,什么时候都不会成为老师眼中优秀的“骄点”或糟糕的“焦点”。我似乎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五年级时,来了一个新语文老师,她很喜欢在课堂上提问,有时还让我们表演课文里的角色。一个星期后,她又让我们进行这种表演。班里几个口齿…  相似文献   

15.
听惯了“老师”的称呼,到托班乍一听孩子叫自己“阿姨”还真有点儿不自在,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没有老师好听。有几次,我差一点就说了“叫老师!”但看见孩子们那无助的眼神和对“阿姨”深深的依恋时,我想叫“阿姨”也行。静下来细想想,托班孩子来幼儿园,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没有安全感,“阿姨”是他们惟一的靠山,因为孩子们在家基本上习惯了“阿姨”的称呼,到了幼儿园,叫“阿姨”比叫“老师”还亲  相似文献   

16.
“一一”是词还是词组康健“一”是人们最为熟悉、写起来最为简单的一个字。“一”,老百姓管它叫“数儿”或“数字”,语言文字工作者把它称作“数词”。不管叫它“数儿”、“数字”还是“数词”,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使用都是统一,的:即“一”表示数目,是最小的整数,常...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偏瘦的高个子女孩,有个特别好玩的名字,叫“沁羽”。说它好玩,并不是说好笑,只是我至今未懂得它的含义,为什么要叫“沁羽”呢?我时常在心里琢磨,却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名字,我已经用了12年。我还有个名字,已经用了快18年了,虽非从一出生就被这样喊着,却的确是使用得很久了。这个名字不太好听,女孩子尤其忌讳,说出来你们或许要笑,因为它叫“胖胖”。可我却一点也不忌讳。现在这两个名字我都喜欢,“沁羽”是我在学校的名字,是户口簿上的名字,是老师、同学对我的称呼;而“胖胖”则是我在家中的昵称。说句心里话,我不但不嫌弃,反而更偏爱…  相似文献   

18.
我的名字     
我的名字叫罗春蔚——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可就是这个普通的名字,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快乐。好,说两件事给你听听。 上幼儿园时,小朋友们都读不准我的名字,常常把“罗春蔚”叫成“农村妹”,弄得大家捧腹大笑,当然,我也是乐在其中喽。  相似文献   

19.
发现班里有这么一种现象,学生在你面前称呼你为某老师,一转身,就变为某某某了。同学之间,也不叫名字,取而代之的是“猴子、鸭蛋、大熊……”我曾多次禁止,但收效甚微。更有一日,我在讲台的抽屉里发现了这么一张纸:“老师,名字不是用来叫的吗?为什么老师可以叫我们的名字,我们就不能叫老师的名字呢?”虽然没有署名,但一看就知道是班里的晓笑写的。这是个活泼好动、脑子灵活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体育教师,能否叫出自己任课班级所有学生的名字,有人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其实不然。倘若一个体育教师上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课,只能叫出几位班干部或体育骨干的名字,而大部分学生的名字都叫不上来,用“这位学生”、“那位学生”、“前排第五名”、“后排排尾”等来称呼或呼唤学生,势必在师生感情和师生关系上投下一道阴影。当学生的名字被其他“代名词”所代替时,他们必然会强烈地感到:“老师还不认识我哩!当然不可能注意和关心我”、“老师就是偏爱干部和骨干”,甚至有些调皮的学生或体育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由此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