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惟炜杰  王巍 《音乐世界》2007,(24):102-103
Snowy Story韩泰雄(玄彬饰)来到新转学的学校,很有数学天赋的他,突然被所有人称作是"天才",也抢走了优等生正奎(李先浩饰)第一名的位置。正奎起初对泰雄的妒忌,最后还是转变成友情。一次数学竞赛,被父亲勒令"只许成功"的正奎输给了泰雄,绝望的他忍不住向泰雄发了脾气。心情复杂的泰雄在路上遇见一个傲慢、没有礼貌的小女孩。两人约好第二天再见面,可是泰雄却失约了,他突然接到晴空霹雳的噩耗——正奎自杀了。带着好朋友因为自己而死的负罪感,泰雄忽然不辞而别,一消失就是8年。8年后的泰雄,别人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创作中,《野草》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其中,悖论话语作为《野草》阐释的重点之一,理应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拟从思维品格、哲学品格、美学品格三个方面对此予以探究,以期呈现出它在鲁迅精神世界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但丁都是本民族最伟大的作家。他们虽然处于不同的时空,但在精神上却具有一致性。《野草》与《神曲》是他们的忧愤之作,凝聚着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抗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探索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在审美意象的使用上,鲁迅与郭沫若是有差异的,本文以他们最具个性表达的《野草》与《女神。为例做了比较,鲁迅笔下的审美意象呈冷色调、细微精警、多象征性意象;郭沫若笔下的审美意象较为热烈、大气磅礴、多自然意象。审美意象的差异实际上是创作风格、审美趣味不同的延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的《<野草·雪>主题探索》一文(见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南京师院学报》),李采章同志发表了《<《野草·雪》主题探索>的探索》(载于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南京师院学报》),提出了不同看法。李文和我分歧的主要之点,在于对鲁迅先生对“江南的雪”的态度的理解;对  相似文献   

6.
7.
论《野草》     
《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诗集之一。它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集中、以我为主、哲学意蕴深厚,全面反映了鲁迅心目中散文诗的特点。《野草》晦涩难懂,既是现实需要,又是艺术表现上的需要。同时,《野草》也反映了越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鲁迅1919年发表的一组《自言自语》是他后来“彷徨”时期所作散文诗集《野草》的先导;从《野草》全文看去,20年代上中叶鲁迅“荷戟”而求索,他没有放下武器,没有停止战斗;但确乎有一点灰暗寂寞的心情,总觉得前途似乎有些渺茫.集中地体现了《野草》思想风貌的是《过客》.从《野草》各篇的“小感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执著地追求光明,顽强地向黑暗的旧社会挑战.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在《野草》中也多有表现,典型之作如《风筝》、《影的告别》和《墓碣文》也都具有剖析自己的意味.就艺术表现而言,鲁迅广泛吸收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散文诗的营养,加上他本人非凡的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抒情往往通过象征比兴的手法来实现;他在散文诗中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典型,则体现了中国叙事传统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9.
《野草》题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野草》是鲁讯先生的生命哲学,并从《野草》与《坟》的联系上,引出了“中间物”的观念,进而通过篇章解读,指出《野草》是反抗绝望的真英雄文本。  相似文献   

11.
谈《野草》     
谈《野草》景山鲁迅的《野草》可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散文诗集,但同时又被认为是鲁迅的最难读懂的一部作品。《野草》共收散文诗23篇,另“题辞”一篇。当然不是篇篇都难懂,例如《风筝》、《狗的驳诘》、《立论》、《死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就都是很好...  相似文献   

12.
《秋夜》由两大地点(后园与室内)和五大意象(后园的夜空、枣树、小粉红花,室内的小青虫、火)构成。后园和室内决不只是单纯的地点转换,分别象征鲁迅的情感世界和心灵深处,这是破译《秋夜》意象象征意义的一个关键。透过意象组成的关系,隐含着怕爱、要爱和对攻击者的反击等三种爱情心理。《野草》后面的散文诗分别承袭了这三种爱情心理。《秋夜》拉开了鲁、许之恋的序幕,是《野草》的序。  相似文献   

13.
冯雪峰《真实之歌》和鲁迅《野草》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主观心境非常相似,所以冯雪峰《真实之歌》中有鲁迅《野草》的因子。《真实之歌》中的鲁迅《野草》因子主要表现在渴望光明和自由、怀念一切美好事物、寻找身外青春的真实心曲;解剖自己、咀嚼灵魂、战胜自己、升华灵魂的激烈搏斗;掷击空虚、反抗绝望、执着现实、韧性战斗的不屈精神;思考人生价值、领悟爱情真谛、正视历史血泪的大爱情怀。  相似文献   

14.
于是你疾走在风砂里,我终于透过你卷起的尘雾,望见那横着的无边的广大!这是冯雪峰《真实之歌》中的《背影》里的诗句。冯雪峰在《回忆鲁迅》中说:鲁迅逝世后,“我只要想到他,就总看见在我前面有这么一个背影。”“是的,凡是死后  相似文献   

15.
<正>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野草》,以其继承性和独创性的高度统一而闻名于文坛,本文从两个方面浅论它的继承性。一、《野草》受到的外来影响《野草》受到的外来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与鲁迅注意吸收、借鉴大量的外国文艺作品是分不开的。《野草》中24首散文诗的创作时间是1924年至1926年。1926年以前,俄国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已大量地被翻译介绍到国内。这些作品,在题材立意、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上,均给鲁迅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表现手法上,鲁迅受到屠格涅夫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采用第一人称上。屠格涅夫51首散文诗中,有26首是用第一人称叙写的。《野草》中采用第一人称叙写的竟有16首之多,如《题辞》、《秋夜》、《影的告别》等,占三分之二篇幅。这种手法的运用,显然是冲破了旧诗歌的束缚,自觉地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除《题辞》外,共收作品二十三篇,写于1924至1926年间。那正是他在北京与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走狗“正人君子”之流激战的时候,也正是他深感思想矛盾和为了挣脱旧思想的束缚而经历着所谓“苦闷彷徨”的时候。在写作《野草》的同一个时期里,鲁迅还写了大量的杂文,即《华盖集》正续编,以及收在《坟》里的大部分作品。过去研究鲁迅这一阶段的战斗和思想,总的说来是偏重于他的杂文,而对于《野草》则多少有些重视不足。这大概主要是因为不肯给这部散文诗作出较高的评价吧。当然,我们应该肯定,《华盖集》正续编和《坟》里的许多杂文都是致敌死命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野草》中塑造了一系列“过客”型形象——“过客”、“求乞”、“影”、“战士”、“死尸”等——构成《野草》独特的形象系列。“过客”是充满战斗精神、孤独而绝望地反抗着的战士形象,更是鲁迅本人精神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除《题辞》外,共二十三篇,其中有九篇写到了梦,写梦的作品几乎占到了全书的五分之二,数量可谓不少.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描绘的梦,神秘朦胧,变幻多姿,象一只只鲜蹦活跳的“小精灵”,飞翔在美的天国中,刻印在读者的记忆里.正是这些“小精灵”,构成了《野草》特殊的艺术境界,闪耀出奇异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立人"哲学包括"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方面,它的产生有一历史发展过程."立人"哲学与佛文化、自主思想、众生平等、重善奉行有一定的联系.鲁迅在<野草>中,借用佛文化从四个方面实施"立人"哲学:信仰意识与看客心理,献身精神与自私行为,自主立场与奴才德性,战士英姿与庸众丑态.  相似文献   

20.
《野草》的一系列繁芜意象散发出大量无意识活动的信息,表现了无意识活动的一些明显特征。《野草》的无意识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两个层面。相对于个人无意识,关于民族乃至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更能体现作家对存在的深邃态度和伟大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