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愁乡石     
张晓风 《中文自修》2003,(10):59-60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相似文献   

2.
愁乡石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碧入波心、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相似文献   

3.
愁乡石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碧入波心、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只有450海里。"他们说。我不知道450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  相似文献   

4.
愁乡石     
张晓风 《初中生》2011,(15):36-37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有些课文后面的习题中,安排了“造句教学”,其表述基本是这样的:读句子,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每每教学这一题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硬摁着脖子喝水”的感觉,每次在课堂上讨论造句时,总会出现异常的冷场。有些学生甚至看到“造句”就头疼。于是,我思考着要改变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折断的时间     
早年,我曾在多处画册中看到过达利的《记忆的残痕》这幅画,画面上是3个时间完全停滞的柔软扭曲的钟表。记得当时我每次看到这幅画,内心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矛盾感,至于怎么个矛盾法,我一直没来得及深思与沉淀,匆匆忙忙地就被新的事物所冲刷和覆盖了,就像一朵浪花撞击另一朵浪花,转瞬之间便归复于平静。  相似文献   

7.
不管我们能走多远,越不过的永远是父亲的脊梁,划不出的永远是母亲的海洋。——题记总有一种感觉令人温暖,总有一种眷恋让人心酸,总有一种关怀让人欣慰。这种说不清的味道无时无刻地包围着我,我想,这就是亲情吧!第一口吸吮母亲的乳汁,我就再也割舍不了这浓郁的香味;第一次爬上父亲的肩膀,我就爱上了这种深沉的气息。我仿佛就像是一片寄住在贝壳里的海。海,需要贝壳的保护。从小到大,多少次失败,他们让我重拾信心;多少次成功,他们与我共同分享。爸爸,还记得你的那几句话:“女儿,失败并不可怕,爸爸相信你一定能行!”它伴随我度过一次又一次坎坷…  相似文献   

8.
①你若有幸在夜间置身海边或航行海上,一定会有机会观赏到瑰丽无比的海发光。它似星光万点,又似白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②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③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最近有一种坏习惯总困扰着我,每次模拟考试,我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又考砸了”。这种感觉就像条件反射一样,一出考场就会产生,以至于影响了其他科目的考试。我知道.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会影响到我的高考考试.我很着急,不知道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先驱的呼唤○袁红云朋友们:记得有一首歌曾这样唱道:“我的祖国和我,象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那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着海的欢乐。”伴随优美的旋律,歌中唱出了祖国与个人之间那种血肉相连、命脉相通...  相似文献   

11.
人生如潮水     
我喜欢大海,喜欢大海的浪潮,它汹涌澎湃,起伏不定。它正是人生的写照。“人生如潮水。”有人这样对我说过。一个仲夏的傍晚,来到海边。踏着细软的沙滩,感受着夹杂余热的微风,望着一层又一层的浪花拍打过来,感到心旷神怡。这时,我看到一位大叔,同我一样,来欣赏大海,就这样,我们结成了忘年交。“孩子,你喜欢海吗?”“喜欢。”“你喜欢海的什么?”“潮水。”于是,我们便聊起了潮水。他说,潮水就如人生一般。当涨潮时,就如你正在奋斗,正在努力散发自己的光芒;当退潮时,就如你经受了一次失败,处于你人生中的低落期。涨潮退…  相似文献   

12.
见过海浪花     
听人说,海浪花与江河上的浪花有完全不同的境界.从此,我向往海浪花. 我第一次见到海,是在大连. 我急匆匆赶到星海公园看海潮,可惜到达时已是夜幕低垂,雾气迷蒙,哪里还看得见.我索性坐在余热未消的石阶上,闭上眼睛听潮.潮涌波涛,震动的不是耳,而是心.我明白了什么叫作“澎湃”,什么叫作“雄浑”.这样听了许久,我想,如果是白天,就一定会见到海浪花了.哪里想到,我一睁眼,海浪花却在我的面前了.入夜,雾气消散,海变得墨蓝,那浪花却是洁白的.一条洁白的线,从目光所及的远处,闪闪烁烁向这边涌过来,很像狂风卷起一线大雪.这条线很长很长,蜿蜒灵动,越接近岸边,流得越快.是偶尔遇到礁石了吧,这条线晃动了,并且与它后边接踵而来的一道道银线,结成了一张网.墨蓝的海,罩在银色的网下,海在涌,网在飘.我看到海浪花了,那向往,自然满足许多.  相似文献   

13.
《学语文》2002,(2)
“一个海员,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多好啊!我想,一个海员不厌倦这种日日令人感到乏味的工作——抛锚,不厌烦这种日日令人感到单调的声音——海浪声,源自于他们心里有梦,有希望。因为他们知道从海的这端写下一个盼望,出发。在海的那端,他们就能收获这个盼望,到达。  相似文献   

14.
Mu     
生活了十多年,总是平平淡淡,而学习成绩更是如此。在别人眼里我是个无名小卒,总感觉生活过得似乎越来越无意义。于是,我迷上了电脑游戏“MU”。“MU奇迹”是一种新游戏的名称,当我在杂志上第一次看到这种游戏时,就被它新颖的名字给迷住了。因为我喜欢奇迹,更希望自己能够创造奇迹,做一个有点成就的人。每次玩这种游戏时,总感觉自己  相似文献   

15.
也不知怎么回事,我对姥爷总是没有多少好感。当然所谓“没有好感”的表现,无非是我不经常跟他说话罢了。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每次一看到姥爷,总有种说不出的别扭。  相似文献   

16.
《浪花》一课,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看图学词学句课文。作者通过比拟手法。写出浪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特点。文中插图的景物很美,可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浪花》一课的教学注重抓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浪花》中的插图,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当浪花涌向沙滩.搔痒我的小脚丫时,我的心情怎样?我看到沙滩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小虾等,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是我们来到这美丽的沙滩,看到眼前这一切,会有什么表现?通过观察、想象,学生既了解了图上的内容,又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彭庆荣 《教育文汇》2008,(12):30-30
那天我路过学校操场时,看到我班学生正在上体育课,同学们都在那里分组活动,却有一位同学独自在校园的围墙下抱着膝盖蹲着。我好奇地走到他面前,他发现我后惊恐地站起来。我默默地摸了一下他的额头问道:“不舒服?”他咬着嘴唇摇摇头。我又问:“你怎么不去上体育课?”孩子回答说:“他们嫌我笨,都不和我玩,每次活动总让我到一边去。”我一听十分惊讶,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  相似文献   

18.
乔新 《江苏教育》2008,(14):34-34
本人从踏上“探航”之路起到现在,先后有两次离开教育战线到其他部门的机会和一次离开基层学校到教育局机关工作的机会。可以说,每次都是“教海探航”惹的“祸”,每次又都是“教海探航”把我从游想遐思中“拉”了回来。我常常扪心自问:本人潜滋暗长的“专业思想”缘何而生?挥之不去的“教育情结”从何而来?思来想去,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还得归因于“教海探航”。  相似文献   

19.
1 那是水 古代有一位高僧以精通禅法闻名,一次他带领众弟子外出修行来到渤海之滨,众弟子们第一次见到大海都觉得十分惊异和兴奋,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众人议论纷纷。这时老禅师突然发问:“你们在海上看到了什么?”弟子们顿时都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一位弟子大胆地说:“我看到了浪花的转瞬即逝,它让我想到万象皆空。”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赞同,觉得对禅法的理解又精进了一层。这时老禅师却厉声喝道:“那不是浪花,那是水。”  相似文献   

20.
我从1981年走上讲台,那一刻起就有一种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荡,有一种力量始终在激励我前行:“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波澜”,“那么/就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这是徐敬亚对前方的执着与对航线的求索,它伴随着我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几乎浓缩了我20多年的全部职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