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语》六则E课文题解】《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地的弟子岳5亏的一创书,只20袁。文中有孔子的谈话,各弟子问及美子相互间的谈论。内空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胄、文学及o身处世的道理,几乎无所不谈。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乐仅列为“t经”之一(亡经:《诗》...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的首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似文献   

3.
《论语》共二十篇,大概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记的.内容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也记载孔子弟子的言行.孔子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他的学说,自汉以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统治中国约两千年,影响很大.这部书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小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进,文化经典的学习显得愈益重要。这里的"拾零",意在提倡一种读书方法。用点评法学习《论语》,就如同写读书笔记、写批语一样,非常自由,而且发散性也很强,我们可以在了解儒家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文史哲诸方面  相似文献   

5.
导读重点 1、精讲起顺接作用的“而”字和起转接作用的“而”字各一个,然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另外八个“而”字的用法自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2、精讲课文中论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中《论语》六则 ,节选自《论语》中的《学而》、《为政》、《公治长》、《述而》。如果按章咬文嚼字 ,照句释义 ,第一则是总述学习态度和方法的 ,第四、五、六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 ,第二、三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然而 ,六则“论语”概括性很强 ,言近而旨远 ,具有丰富的人文因素 ,包容了部分儒家学派的伦理观念和人生的品德修养 ,每则“论语”无不蕴含着、渗透着人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的内容。第一则中的“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重点在理解学习时间上的“时”与学习的“习”。照字面解释“时习” ,就是时时要读书。而读书就是…  相似文献   

7.
(一)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③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子:曾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弟子,小孔子46岁。②省(xǐng):检查反省。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二)子曰:“岁寒①,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②也。”(《子罕》)【注释】①岁寒:一年最寒冷的时节。②凋(diāo):凋零,萎谢,草木的花叶脱落。松柏四季常青,经冬…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或在文章中阅读过下面这些成语吗?巧言令色摇摇文质彬彬摇摇名正言顺摇摇后生可畏欲速不达摇摇学而不厌摇摇过犹不及摇摇循循善诱任重道远摇摇举一反三摇摇三思后行摇摇见贤思齐以文会友摇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成语都出自《论语》,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曾经使用过的,今天我们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仍在高频率地使用这些词语,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只要你曾经生活在充满中文的气氛和环境里,你的身上就会隐伏和涌动着孔子的思想。今天,就让我们轻轻地掀开《论语》的一角,共同拜读至圣先哲孔子为我们…  相似文献   

9.
10.
这里提供的三则小札对《论语》三处章句分别作了与习见不同的说解,具体讨论的是《子罕》“譬如为山”章,《乡党》“色斯举矣”章。《阳货》“为东周”章,所说对准确把握这几章的本来意思或有些助益。  相似文献   

11.
在《论语》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体现的应是忠君思想,表现出"舍身取义"的价值追求。《公冶长》"吾与女弗如也"的"与"字应解释为连词"和",表示孔子和子贡都不如颜渊。《泰伯》"民无德而称焉",表达的并不是去称赞"让天下"的做法,而是民众不知道"让天下"这件事,所以就根本没有称赞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12.
<正> 读《论语》,于字句篇意偶有所得,遂作“辨惑”数则,部分已刊《孔子研究》。兹再抄出两条,敬俟博雅君子教正。 一、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先进》) 目前通行的译本译为:因为我比你们年纪都大,[老了,]没人用我了。照此理解,句中的“毋”是个无指代词。这种意见源自清儒刘宝楠的《论语正义》。  相似文献   

13.
常听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一个好朋友,因为它能告诉你许多道理。我读完《论语》十则后,颇有体会:以前,我对学习厌烦得很,可孔子有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认为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是件很愉快的事情。过去,妈妈检查我学习的时候,我总是不懂装懂,可孔子从来不这样做,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完这则语录,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在学习上更是如此,决不能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关于课文《论语》乃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及孔子几个弟子言行的书.二、补充注释“时习”的“习”,一般译为“温习”、“复习”,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思.孔子所讲的课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密切结合,象礼(各种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这些,尤其非演习、实习不可。故此“习”字讲为“实习”更好.  相似文献   

15.
本从字学、献学的角度探讨“暴虎冯河”和“色难”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重点 文言实词的理解和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阐述 二.教学过程 (一)内容呈现 1.学生小声跟录音朗读,扫清文字障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提出了一些商讨意见。 1、对《论语》的“论”肯定了“论,伦也”的刘熙解释,不同意杨先生对此解的否定,同时也提出了“论语”应解为“富含事理的语言”也与杨先生解“语言的论纂”不同。 2、对“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及其它三个“夺”字解释多歧,认为不妥,提出这三个“夺”俱应解“失”、“丧失”。 3、对“后生可畏”及其它共六个“畏”字杨先生和刘俊田等俱解“怕”认为失误,这六个“畏”字俱应解“敬”。 4、对“足踮蹜如有循”的“循”认为宜解“逡巡”,不同意杨先生解“沿着(独木桥)走过”。 5、对“勿欺也而犯之”的“而”字认为不应解转折连词,而应解“能”“能够”。  相似文献   

18.
<正>"《论语》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和伦理的主要思想提供了基础。它成为后世的圣书,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因此它的许多段落成为格言,甚至没有文化的农民也会不知不觉地引用。"这是一位美国人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对《论语》的评述。中国人的《论语》类乎欧洲人的《圣经》,不读《圣经》无法理解欧洲,同样,不读《论语》也无法理解中国。《论语》中多数话是孔子所说,由他的学生记录了下来的,因时间久远,很多话的语境已非常模糊以致无从  相似文献   

19.
一代宗师的传神写照──析《〈论语〉六则》之一乌鲁木齐徐福绵九年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论语)六则》的首则即《论语》之开宗明义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乍看起来,明白如话,没什么奥义;但...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说:“为学又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遥远的地方来看我,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知道我,我也不恼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旧的而知道新的,就可以做人们的老师了”。孔子说:“为学但不去思考,就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可是不去学习,就精神疲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