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惊弓之鸟》的故事逻辑性很强,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重点围绕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 更赢为什么能够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2. 课文按怎样的思路安排内容的?3. “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怎样应用?我的做法是:一、通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学生初渎课文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2.
一篇课文讲完了要讲新课.讲新课怎么做到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兴趣?我作了如下尝试:1.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讲八册《狼牙山五壮士》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翻阅革命的史册,哪一页不是烈士的鲜血染成?今天我们能有幸福的童年,怎么能忘记战争年代?《狼牙山五壮士》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毕淑敏的文章,也常常给学生介绍一二。一次我准备给学生上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佳作《世间最美的坟墓》,这是一篇比较·探究的课文。课前,学生演讲完后要我也演讲,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毕淑敏的故事:有一次,毕淑敏到一所高校演讲,一个大学生问了毕淑敏这样一个问题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得到了在场学生的一片掌声,看来这是困扰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普遍问  相似文献   

4.
《藤野先生》一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课文。以前我教完这篇课文后,常用“我的老师”或“我的×××”这样的命题来指导学生写记人记事的作文。但这样做法,不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体会。后来我重教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分析到藤野先生“惜别”赠照相这段文字时,我启发学生说:“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感情这么深,临走那一天,藤野先生会不会去给鲁迅送行?”“最后分别的地方可能在哪里?”“当时他俩的心情怎样?”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我又进一  相似文献   

5.
《称象》是第四册教材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的故事。课文上完后,曹冲称象的办法学生早已烂熟于心了,复述起来也是轻而易举、毫不费劲。但对文章里包含着的“化整为零”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是否领悟透了呢?我在自己脑子里画了个问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让学生仿照“曹冲称象”做个小实验,再  相似文献   

6.
《登山》是一篇自读课文,讲的是列宁为了看日出两次登山走险路的故事。这也是一篇存在很大争议的课文,有不少人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删掉,理由是:1.列宁作为革命领袖却如此不爱惜生命,不值得称道。2.学生年龄小,爱盲从,列宁冒险的行为容易让学生盲目模仿,出现安全隐患。我在引导学生大致学习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就将以上观点板书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认为文章该删吗?原因是什么?”这样设计有三个方面的考虑: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应有更广阔的自读空间。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其全面认识问题的意识。3.让学生在自我研…  相似文献   

7.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导言激趣在授新课之前的导言如果设计得好,无疑会成为激发学生读书欲望的兴奋剂。在教《捞铁牛》一课时,我这样开篇:“今天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这个故事发生在宋朝,离现在大约一千多年了。有一回,黄河发大水,把河  相似文献   

8.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的成语故事,一起读课题:螳螂捕蝉(板书)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有意思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大家快速读读课文就会明白的。(生读完课文)师:谁来用最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有意思的故事?生:课文主要讲吴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可他固执不听,并且下令说,谁敢再劝阻他,他就处死谁。后来,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给他讲了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他听后恍然大悟,决定不再攻打楚国了。师:说得很概括,也很完整,大家像他这样,同座位之间互相说说。(生同桌互说)师:如果再概…  相似文献   

9.
标点符号是学生做英语单项选择题时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弄清常用标点符号的用途就能帮助学生解题。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些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供同学们参考。一、叹号“!”和问号“?”:它们通常位于句子末尾。末尾有叹号的句子为感叹句,末尾有问号的句子为疑问句。英语中以what,how开头的句子,末尾是叹号的,主、谓语用自然语序;末尾是问号的,主、谓语用倒装语序。例如:1.fromBeijingtoShanghai!A.HowlongwayitisB.WhatalongwayisitC.HowlongwayisitD.Whatalongwayitis根据句末的叹号可知,应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因此可排除B、C两项…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丑小鸭>.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一只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被别人欺负,最后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一、在教学语言上花力气阅读课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言、结语、讲述、点拨、小结等都力争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学《林海》这篇课文,设计了这样的导言:“《林海》是一篇语言隽永的散文。老舍先生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充满艺术魅力的画面。现在,我们就共同来欣赏课文,看看作家是怎样饱含热情,使大兴安岭的茫茫林海跃然纸上的。”随着这样的导言,学生情趣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七册最后一课《课间十分钟》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据阅读课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学时我采取精讲精读、读写结合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从整体入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让学生初步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哪几项课间活动?并让学生找出写这几项活动的段落。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这样学生很快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故乡》里,“我”见到中年闰土时,作者写了这样两行字: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呵!闰土哥,——你来了……’”“我”只说了七个字却用了引号、叹号、逗号、破折号、问号、省略号六个标点符号,是不是作者滥用了、用错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看标点符号的作用。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单是表示词句的停  相似文献   

14.
巧用新闻导入课文上课铃声响了。我走进汪老师所教的班级,去听新授课《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一篇传统课文,汪老师能否教出些新意来呢? 正当我想着,汪老师已从容地走上讲台,脸带微笑地开了口: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新闻故事。”第一句话,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爱听故事,一个个翘首以待。于是,汪老师就抑扬顿挫地讲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问号(?)与句号(。)、叹号(!)都是表示句末停顿的标点符号。同学们在作文中常常喜欢滥用问号,只要一看见句中有疑问词,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问号,其实,问号与疑问词并不总是连在一起的。下面这些句子都用了问号,请判断一下,哪些用得对,哪些用得不对。1.我与小聪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哪里?2.是你来找我?还是我去找你?3.难道你连这样浅显的道理也不懂吗?4.老师拿起一杯水问同学们:“这杯水有多重?”5.老师又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你会用“?”吗?  相似文献   

16.
对于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于1951年9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问号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感叹号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0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称《用法》)中把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我担任一次公开课的任务,在试讲总结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说明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周瑜又是怎样一个人?然仅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也大多依据我讲的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回答不理想,令人意冷。下课后,几位听课的老师也指出,应当在问题的设计上再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在课文学习到最后时我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有的同学说“: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真用功呀!”有的说:“我们以后写字也要像邓小平爷爷那样按老师的要求去写,这样肯定能写好。”有的说“:我们要向邓小平爷爷学习,从小认真练字。”……这时我们班懂得知识最多、最爱动脑筋、外号“问题先生”的钱梦琦也跃跃欲试,脸上一副焦急样,手举到我的面前直晃,想引起我的注意。我想:他肯定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吧!我示意他站起…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盛顿州一家普通幼儿园。刚入园的孩子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一位图书室的专职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她的背后是满架的儿童图书。“孩子们,我来讲个故事好吗?”“好!”于是,老师从书架上随意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将来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来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讲,我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里回荡。这时,老师就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了下来。“下面,哪个小…  相似文献   

20.
我读过一个故事:在一家普通的幼儿园,一位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开始接受他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过来,说道:“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齐声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故事。“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出这样的书。”教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家有一个爸爸,有一个妈妈,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