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欣赏太极拳名家高手的演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感,是一种享受。但是有一些爱好者多年来习练太极拳,武功颇深,自感架子规范,动作到位,演练起来,却给人一种白开水的感觉,经不得品味,经不起咀嚼。架子大者,人感其散;练架小者,人觉其紧;练架中者,人说其平。这是什么原因呢?
评价太极拳打得怎么样,一是看技术动作规格,二是看演练水平。动作规格是手型、手法、步型、身型、身法、腿法、眼法符合规格要求。演练水平是所表现出的劲力、协调、节奏、精神、风格是否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步配合协调,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 相似文献
2.
欣赏太极拳名家高手的演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感,是一种享受。但是有一些爱好者多年来习练太极拳,武功颇深,自感架子规范、动作到位,演练起来却经不得品味。架子大者,人感其松散;拳架小者,人觉其拘紧:拳架中者,人说其平平。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中的一颗明珠,它孕育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寓含着深奥的阴阳哲理;集呼吸吐纳与肢体运动为一体,收健身欣赏与练意养性之同效。故此,太极拳不仅见爱于华夏大地,更广泛传播于异域海外。引起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习练之,研究之。在此,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及训练心得,浅析抓好腰腿功是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的关键。太极拳谚中说道:“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可见,腰是上下肢体转动的关键,它对全身动作的变化,调整重心的稳定,以及使劲力到达肢体各部分,都起到主要的作用。太极拳对腰的要求是“松… 相似文献
4.
5.
6.
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都属于发展身体局部肌肉的锻炼手段(引体向上发展上肢、肩部、背部和胸部肌肉,仰卧起坐发展腹部肌肉),简便易行,锻炼时间也很好掌握,在学校甚至在家里都可以进行.引体向上(男生)引体向上是发展相对力量的练习. 相似文献
7.
二十二、鸿雁舒翅1.右脚向左脚后方插步的同时,右掌从小指开始依次屈指并屈腕向右腋下插掌,沿胁肋向腰部下插,掌背贴于右腰部,指尖朝下;左掌随左臂外旋向左前方弧形摆掌,高与头平,掌心朝上,指尖指向左斜上方,目视左掌。(图72)2.上体右转的同时,右掌顺势下插,掌背贴于右臀部, 相似文献
8.
第四式:左揽雀尾“左揽雀尾”与“右揽雀尾”相同,唯左右方向相反,故略(图17、18、19、20、21、22、23、24、25)。第五式:十字手扣脚分手:右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向右腿,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随着转体动作向右平摆划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掌心向前,肘部微屈,同时右脚尖随着转体稍向外撇,成右侧弓步,目视右手(图26)。坐腿扣脚:身体微向左转,重心慢慢移向左腿,右脚尖先里扣,随之右脚跟离地内转,同时两手开始向下、向里划弧。视线随右手移动(图27)。收脚合抱:身体重心移稳在左腿,右脚轻轻提起向左收回,在距离左脚约一肩宽处落地,成开立步,随… 相似文献
9.
33、云盘手
承上式,跟进一个左右逢源式,右掌从上向下左右划一小圈,掌指朝前,掌心向下,左掌同右掌一样在左前方划小圈,上体前倾呈马步式。划圈时身体左右倒重心,如此做三到五个循环。(图33) 相似文献
10.
11.
12.
"脚跟"同虚实有密切关系。就全身而言,虚实就是重心的位置;就局部而言,虚实指力量的分布。肩是上三关之根,捋就要捋对方的肩根(腋下之处),使对方东歪西倒;腰是整体之根,推按对方的腰根(软肋之处),对方就会往后跌出去;胯是下肢之根,拍打对方的胯根(髋关节之处),对方就会向外侧跌出去。破根是牵动重心的有效手段,最好是由名师悉心指教才能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13.
14.
第六松空。全体空灵,应物自然。松的程度越高,功夫也就越深。反过来,功夫越深,对松的质量要求也就越高。应物自然是人的功夫练至虚无至极时,身上在受袭时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反应。传说,受袭者安然无恙,袭击者却被震跌而出。林墨根老师 相似文献
15.
魏博 《中华武术(研究)》2020,(2):62-64
考证起来,“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易传·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作者以阴阳、乾坤、刚柔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故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相似文献
16.
十一、肘底藏捶(一)目的掌握"捶法"。捶要自心出,随意而发,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无论前后左右,都是一步一捶。用拳犹如用兵,击其无备,袭其不意,"藏捶"之法即此也。虚而实之,实而虚之,以得人为准。(二)内容1、预备式同前。2、动作解析:(1)左脚向前踏一步的同时,左掌变拳,由下而上竖起在面前,拳心对鼻尖,拳眼向左,左脚抬起。(图36) 相似文献
17.
18.
(接上期)四、张三丰集太极拳之大成,纳拳于丹道张三丰,姓张,名通,字君实,又名全一,三丰其号也,本张天师后裔。出生于南宋末年,南宋理宗、元定宗丁未年出生(公元1247年),生有异相,丰神奇异。幼读三教之书,出口成诵,后习少林武技,拳艺绝伦,威震武林。曾充中山博陵令,不久弃官寻道,习道门武功,融佛门道门武功于一体,功臻化境,已成武 相似文献
19.
20.
(接上期)第四段两手平行圈(一)左平行立圈收右脚,两脚间距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于体侧(图29);然后,两手相距约一尺,同时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划三圈,头与目光随手动(图30-图33);当双手划圈至小腹前时(图33),接右平行立圈。【要点】两臂平行绕圈时要松肩,动作要轻松自然,向上时吸气,向下时呼气。(二)右平行立圈双手同时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划三圈,头与目光随手动(图34-图37);当双手划圈至小腹前时,自然分置于体侧(图37),再接左弓步平行平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