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让广播新闻标题“响”起来 广播新闻“带响”无疑是广播的优势和魅力所在。大凡获奖作品,“带响”往往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播新闻作品是这样,广播新闻标题也应当“响”起来。  相似文献   

2.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有人曾提出,新闻标题是“向读者‘出卖’报纸内容的重要一环”。街头报摊上琳琅满目的报纸,头条和报眼位置的新闻,其标题大都以鲜明的新闻事实而醒目夺人。把人们最欲知的最新的事实报道,放在头条和报眼位置,把最能吸引读者的新闻事实做到标题上,以此扩大市场销售,已成为报业的一种趋势,其中体现了实体新闻与实题新闻的鲜明特征与发展趋势。●实体新闻与实题新闻,体现了新闻特性的本质要求,两者有其内在联系,其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闻报道是这种事实的公正、客观的报道。实体新闻与实题新闻,体现了新…  相似文献   

3.
4.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新闻标题在报纸新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和受众对报纸新闻的需求有了新的动向,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大众传媒,报纸新闻的创新改革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除了版面视觉、各类新闻的构成格局、新闻写法方面的改革外,笔者认为,新闻标题“实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辉 《新闻实践》2006,(8):25-25
有人认为广播新闻的标题不必太花力气;甚至有人说,广播新闻可以不要标题。笔者认为不然,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对消息内涵最准确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广播新闻标题与报纸、电视的新闻标题一样,是新闻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揭示了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甚至价值。广播新闻标题起着四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机场建设费合不合理?最后通牒期限已过阿主武装撤了“老赖”手颤佛山拘留4名抗拒执行债务人当场兑现1.2亿元“骂人天王”骂跑老婆百万年薪谁敢聘我一企业经理为自己做广告引来逾百电话早知冠军不是我们!花样滑世锦赛因裁判压分申雪/赵宏博仅获铜牌以上是2001年3月23日广州日报上的6个头条标题,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的共同点,那就是口语化。事实上,口语化的新闻标题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报纸的各个版面上。以上述笔者随意抽取的3月23日广州日报为例,21个新闻版的头条新闻中就有6条为口语化标题,接近头条新闻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算…  相似文献   

7.
8.
新闻标题制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作一条好的新闻标题.要注意遵循新闻标题编辑的原则和方法.也要注意掌握新闻标题编辑与制作的技巧。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多媒体、快节奏的时代,又是一个信息空前活跃的时代."看书"看皮、读报看题,已成为一种时尚.于是,作为报社的编辑记者,在处理稿件时,就不得不在标题上做文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11.
刘焱 《新闻知识》2004,(8):57-57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是报纸吸引读,引导读的重要手段。一篇章,一条新闻,能不能打动读,吸引读去看,标题往往起着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标题这只“眼睛”来传神。“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14.
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眼睛,是一篇报道的传神之处,好的标题往往可以吸引受众的阅读和收听兴趣。在新闻评奖中,新闻标题也是评判一篇报道良与优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广播新闻标题而言,我感觉首先要做到通俗易懂,符合听众的收听习惯;其次要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  相似文献   

15.
16.
新闻标题的构思与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位外国资深新闻工作者说过这样的话:“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 标题,就是用精彩洗练的词语,对新闻报道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下面以羊城晚报的部分标题为例,浅析标题制作的一些要求,即“生猛鲜活”、“虚实结合”、“简约求丰”和“文采之美”。  相似文献   

17.
18.
邓晓念 《新闻界》2004,(2):69-69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办刊宗旨和不同的读者群.恰如其分的利用不同要素,制作抢眼的新闻标题,是记者、编辑采编新闻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20.
邓红专 《新闻与写作》2004,(9):23-24,32
标题是新闻的“文眼”,应该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好的标题能在一瞬间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相反,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的新闻标题不仅不能说明问题,还会误导读者,引起受众反感,令新闻价值大打折扣。近年来,一些用语有误、甚至弄巧成拙的新闻标题还是时常见诸报端。笔者所见大致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