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孔孟"德治"和"仁政"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德治”、“仁政” ,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王道”治理境界 ,其基本特征是重德轻刑 ,把仁爱思想 (精神 )用于政治领域 ,将道德政治化或政治道德化。孔孟重德、重民、惠民、教民、选贤任能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虽然有局限性 ,但它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进步的作用 ,对于当今当政者执政治国来说也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孟子“民贵君轻”说评析──兼论孔孟政治思想异同罗祖基孟子是我国古代提倡限制君权、主张尊重民意的思想家。他的“民贵君轻”思想,不仅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过影响,而且影响到欧洲的启蒙运动,为其后的民主革命派提供批判君主专制的理论武器。由...  相似文献   

3.
“生命线”论断源于国际共运史上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我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高度形象概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命线”的含义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为其他工作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生命线”论断的内涵在于: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必要保证,但并非唯一原因;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渗透和服务于其他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德治”思想扬弃了孔孟儒学“德治”思想的“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成分,以“天人相分”为理论形态,以“公天下”的郡县制为具体内容,强调“德治”思想不是“圣人之意”的体现,而是社会历史发展之“势”的“生人之意”的产物。柳宗元提出“官为民役”的社会理想,以“利安元元”为职责,从政治、经济上宽民、惠民,对超经济剥削的赋税制度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猛烈批判,把儒家“德治”思想上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高校学生中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第三门课程,也是新方案的核心课程,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的明显改善,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概论”课为学生真心喜爱并受益终身,这就需要在内容上为学生“喜闻”:历史为线,事件为环,贯穿一条主线。时代搭台,人物唱戏,把握一个主题。谈古论今,说东道西,突出一个重点。在形式上为学生“乐见”:既亲其师而信其道,又乐其形而受其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工作,把它视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生命线”是对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比喻和科学概括,成为毛泽东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基本观点。当前,面临世纪之交,国际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相互震荡,国内新旧体制剧烈碰撞,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遇到了严峻的考验.江泽民又及时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头脑清醒,越是发展经济,越要注意政治,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饼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无为而治”思想下的高校教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有明显的重规律,重德必,重内在,重人和,重激励等特征。这种“贵柔”的管理方式,能促进教师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目标内化,进而外化成为自觉行为,使管理达到“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尊道重德”蕴涵的心理健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虽越来越丰富,可很多人的精神生活依然贫乏和空虚。《道德经》“尊道重德”蕴涵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对于加强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化解心理;中突、维护身心和谐有重大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育、情感教育的统一,应是德育、智育、情育的统一.没有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知识教育功能也很难达到最好的状态;没有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是“有理无情”的——只剩下“知”、“理”躯壳的政治课,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创造有理有情,寓情于理,以理生情,理趣交融的完美境界.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讲“情”,还要八”理”,更要让学生品出“味”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课上活、上实、上新,把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孔孟“仁”学思想主要涉及到个人修养、人际关系以及国家治理这几个方面。孔孟“仁”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有利于促进人生价值的提升,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它是维护奴隶制国家的思想武器,是愚弄人民的精神麻醉剂。后来孔子的徒子徒孙更具体地应用在政治上把它发展成为“仁政”。几千年来,一切反动统治阶级都把“仁政”捧为尊儒的信条,叫嚷“君不行仁政”是自绝于孔子。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出于反革命复辟的需要,在尊孔复辟的丑剧中也是扯起“仁政”的破旗出场的。因此,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彻底批判孔孟“仁政”的  相似文献   

12.
据说,联合国大厦内镌刻有中国“至圣”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亚圣”孟子的“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这两句话,足见孔孟时人类的广泛影响。走近孔孟,了解孔孟,解读孔孟,发现其思想意蕴,光大其进步精神,自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要务之一。黄仁宇先生的《孔孟》一文,无疑为我们走进孔孟的思想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程颢和程颐接续中断千载的孔孟绝学,自家体贴出“天理”、“性即理”,由“格物’’(即穷人类社会之理)而达到“致知”,由“致知”到“致和”。二程的“和”思想包涵有天理之“和”、通达政体之“和”、性理之“和”等。  相似文献   

14.
知行关系的哲学范畴从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不同历史时期,知行观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先秦时期孔孟二人对于知行观的独到见解以及宋明理学时期二程和朱熹分别提出的“知先行后”说和“知在行先、行比知重”的观点,对于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思想有很大影响。当今社会,“知行合一”思想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术”“道”“学”是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发展形态的重要维度。“术”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与方法论之维,它经历了从“感性之术”到“理性之术”再到“作为方法论之术”的演进与发展过程。“道”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依循与方向性之维,它具有“道理”“道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涵。“学”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与科学化之维,它具有“学术”“学科”“科学”三重含义。从“术”经由“道”再到“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从经验形态到理论形态再到学科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方式从工具思维到理性思维再到科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交叉融合、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工作,把它视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生命线”是对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比喻和科学概括,成为毛泽东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基本观点。当前,面临世纪之交,国际各种精神化力量相互震荡,国内新旧体制剧烈碰撞,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遇到.了严峻的考验。江泽民又及时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头脑清醒,越是发展经济,越要注意政治,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中庸”思想在朝代的更迭和历史文化的变迁中遭遇到了褒贬两极的命运。在古代,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的“中庸之道”曾被统治者改造,为其政治统治服务,而历代儒学大师将其推崇为“至德”;近现代“中庸”思想作为封建主义的东西遭到唾弃,而且还增加了“折中主义”、“阶级调和”等内容,“中庸”的所谓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更遭批判。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变”与“不变”,对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视野、意蕴和结构呈现新特点,但其建构依据、本质要义和基本遵循不变也不能变。“不变”是“变”的依据和基础,“变”是“不变”的发展和升华,“变”与“不变”辩证统一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更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必要的,这就首先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而“渗透性”、“隐蔽性”极强的无意识教育是最常用的,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具有有意识教育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无意识教育”是“有意识”与“无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实现新世纪历史任务的指导思想,肩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任的“两课”教师,应意识到责任重大,在高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和“三进”工作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