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纾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先后在多所学校任讲席或总教习,教书育人呕心沥血,"倡新学,学西学",提出了许多有进步意义的教育主张。尤其是参与创办福州"苍霞精舍",促进了近代新学的发展,在闽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2.
林纾,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曾从事治史活动二十余年.其以文人身份治史,自然有其独特之处.同时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林纾治史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对推动近代史学的发展、延续传统文化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龚连英 《兰台世界》2011,(12):39-40
林纾,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曾从事治史活动二十余年。其以文人身份治史,自然有其独特之处。同时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林纾治史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时推动近代史学的发展、延续传统文化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翻译史上,林纾可以称为开创近代西方小说译介先河的翻译大家。他的翻译思想来源于自身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本论文从多方面解析林译的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从而全面地评析林译作品在近代的历史环境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林纾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从未学过外语,也不懂任何一门外语,但他却能够以惊人的能量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在他人口译、口授之下翻译完成了上百部西方文学著作,创造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了清末明初中国历史大变局的一些至关重要的节点,分析了在风云变幻的清末民初年间,是什么社会、历史的契机和影响使不识外文、堪称古文名家的林纾成就一代西方文学翻译大家,以180余部翻译作品启迪民智。  相似文献   

7.
赵一蕊 《兰台世界》2015,(6):104-105
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中国翻译文学的翻译。他的翻译为近代中国观察世界打来了一扇窗,使得国人通过国外文学名著来了解西方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了清末明初中国历史大变局的一些至关重要的节点,分析了在风云变幻的清末民初年间,是什么社会、历史的契机和影响使不识外文、堪称古文名家的林纾成就一代西方文学翻译大家,以180余部翻译作品启迪民智。  相似文献   

9.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等.福建福州人.自幼家贫,但聪颖好学,光绪八年中举人.  相似文献   

10.
世人皆知林纾的译才,林纾实则也是一位编辑家,且具有出色的编辑能力、丰富的编译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健 《湖南档案》2014,(5):17-18
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棺”。11岁师从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13岁至20岁期间“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到了20岁,因博览群书,林纾的文字根底已极为深厚。23岁时,他开始担任蒙师,教儿童读书识字。  相似文献   

12.
李健 《云南档案》2014,(5):17-18
<正>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林纾不晓外文,却曾依靠他人口述,以流畅优美的译笔翻译外国作品二百多部,成为中国近代名重一时的大翻译家,中国正式的文学翻译事业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堪称一代翻译奇才。口译笔书造就翻译奇才林纾自幼嗜书如命,5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8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  相似文献   

13.
成书于明末的《左传精舍志》,系一部记述春秋大儒左邱明家世生平之书,称左邱故里为山东肥城,肥城邱氏即其苗裔。清代嘉庆年间山东巡抚铁保等以此为据,上疏奏请以肥城邱氏为五经博士,由此引发一场关于左邱明姓氏、故里、墓葬与族系的论争,著名学者铁保、刘凤诰、谢振庭、纪昀、段玉裁、俞正燮乃至嘉庆皇帝皆卷入其中,成为经学史上一桩著名公案。本文对《左传精舍志》其书及这一论争的前后经过及各方论点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14.
程巧玲 《兰台世界》2012,(13):25-26
林纾(1852—1924),是清末民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经由曾宗巩口述而翻译的《鲁滨逊漂流记》文言版本,言辞精美,文笔舒畅,体现了出众脱颖、笔墨饱满的翻译水准,令人崇敬,影响深远。一、文化交流的沟通者林纾是福建福州人,热衷于文学阅读,  相似文献   

15.
16.
郝昕 《兰台世界》2012,(28):45-46
林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等"新文学"的倡导者,均对林纾的翻译文学有过论断,充分肯定林纾的"口译转述"的翻译小说,为中国接近外来文学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起到了搭建中西文艺交流平台的作用.有过文学翻译经验的周作人就曾经说过:"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有外国小说,引起一点对外国文学的兴味.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近代报界、新闻先驱林白水,是中国早期新闻事业的拓荒者与奠基者之一。本文从林白水的"时评"文章分析入手,研究其学术成就、特色以及对现代新闻评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作为跨学科的应用,口述历史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文章以“图林老姜”的口述访谈为例,探讨口述历史作为方法运用到网络图林史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试图揭示口述历史在这一领域运用时应关注的基本原则以及存在的信息失真的问题,提出应谨慎对待口述历史真实性的问题,提倡应多方挖掘口述史料,交叉比对、相互印证各种资料,并鼓励访谈双方建立情感联系和交流,以保证口述历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