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XX门”这个结构的新词在媒体中有蔓延不止之势,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国际的如“电话门”“导弹门”“秘书门”“情报门”“翻译门”“虐囚门”;国内的如香港的“艳照门”,深圳万科的“捐款门”“炒股门”,湖北女娃的“低分门”“录取门”,陕西的“虎照门”;  相似文献   

2.
"X门"的语义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在汉语中表示“房屋或区域的可以开关的出入口”,它象征着隐私和安全。“X门”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修辞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关注,并广泛流行。“解说门”“电话门”“窦唯门”“裁员门”“艳照门”等,我们发现“X门”已经成为一种人们关注的流行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3.
自有了“门”概念,校园“门”事件可谓多矣:校园“暴力门”、校园“摸奶门”、校园“脱裤门”、校园“喂奶门”、校园“街头门”等等。每一个“门”事件都极大地撞击着教育者的心灵,触动着教育者的神经: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向明康 《考试》2010,(9):11-13
【题目在线】门,我们每天进进出出,人的一生也不免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有时却人不了“门”,有时又出不了“门”;有时摸不着“门”;有时希望关着“门”,有时又希望敞开“门”……门,给了我们多少喜悦,多少烦恼,多少启迪,多少警策,你经历、体验并认识它了吗?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5.
现在,所谓“XX门”已然成为了网络的流行语,它被用来指代一些带有爆炸性的事件及新闻,国际上的比如克林顿时期的“伊朗门”,布什时期的“情报门”“虐囚门”,前一段时期的“窃听门”事件等;国内比较著名的有前央视足球评论员黄健翔的“解说门”、淘宝网的“抄袭门”等。  相似文献   

6.
XX门     
最近,媒体上各种“门”接踵而来,如唐骏“学历门”、李一的“养生门”、张悟本的“绿豆门”、成龙的“诈捐门”等等,“XX门”成了媒体上的“热词(hotword)”,2010月8月22日的《羊城晚报》B2-B3版上,居然出现了4个“XX门”。请看:  相似文献   

7.
进门歌     
《新作文》2007,(6)
“口”字进“门”“问”你好,“一,,字进“门”把门“l’q”。,’l汉,字进“门”别心“闷”,“市”字进“门”不吵“闹”。“才”字进“门”“闭”上眼,“耳”字进“门”听新“闻”。“人”字进“门”星光“闪”,“日”字进“门”惜时“间”。“活”字进“门”真宽“阔  相似文献   

8.
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早前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做“桥与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着什么,发现着什么,这就是“门”,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和激情。要找到这扇“门”,推“门”而入,进入理想世界、自由王国,就必须先找到通往“门”的“桥”,“桥”的尽头即是“门”。其实,找“桥”并不难,难的是“过桥”。  相似文献   

9.
Lynn 《新高考》2013,(4):6-6
肯德基自陷入“豆浆门”、“老油门”,最近又陷入了“速生鸡门”、“病死鸡门”……一石激起千层浪,曾以环境优雅、干净卫生赢得中国消费者好感的洋品牌快餐连锁企业陷入巨大的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0.
教育评价中的“桥”与“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做“桥与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着什么,发现着什么,这是“门”,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和激情。要找到这扇“门”,推“门”而入,进入理想世界,就必须先找到通往“门”的“桥”,“桥”的尽头即是“门”。许多人找到了甚至建造了这座“桥”,驻足观望,周围的风景美不胜收,于是坐在“桥”上歇息,迷恋于、陶醉于“桥”本身的舒适和美丽,不知不觉中,便把这座“桥”当做了那扇“门”,把一生的光阴都耗费在了“桥”上。在这里,所谓“门”就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桥”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式。人生的悲哀…  相似文献   

11.
<正>很久以前,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座魔法城堡。城堡里有一扇神奇的对开大门,这扇门的左边是“十位门”,右边是“个位门”。数学王国里的数可以单独打开左边的“十位门”走进去,也可以单独打开右边的“个位门”走进去,还可以两个数手拉手同时打开“十位门”和“个位门”走进去。如果3从“十位门”走进去就变成了30, 5从“个位门”走进去还是5,如果3和5手拉手走进去就变成了35。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无锡地区中考作文题目为“门其实开着”。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审题过程中应该注意:“门”的意义已经无限制地扩展开去——“真实的门”、“想象中的门”、“心灵的门”、“父母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等等。题目中“其实”两字非常重要,结合提示,应该理解为一种领悟或思索认识的过程,所以倾向于写记叙文。认真审题,分析准确的同学就不会出现偏题现象。可是,随着阅卷工作的结束,作文中所显露出来的选材缺失的问题却让人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13.
“门”字虽然容易写,容易读,却因使用频率高,随着组词位置不同,词性的变化,涵义的确很多。“门”的本义是建筑物出入口用作开关的设备。作为定语,如“门人”、“门市”、“门祚”、“门第”、“门望”等等,作为数量词:“一门科学”、“一门炮”等。但作为中心词的“门”,前头加个字或两三个字,作专用词,作比喻,可谓妙趣横生了。“闭门”,暗示谢客;“开门”表示迎客。“入门”比喻初步掌握某种专业知识。“窍门”指方法优异;“歪门”“邪门”都属  相似文献   

14.
    
追根溯源,门的祖宗应该叫“洞”。确切地说,是洞口。但真正意义上的“门”,却又得从人类社会筑屋而居开始说起。对屋而言,门最大的用处是方便人的进出。到了今天,门似乎有些不愿与屋作伴,他们更多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学东西要人“门”,不懂时摸不着“门”,改革开放要开国“门”,有事求  相似文献   

15.
“辨”门     
自己房屋的门,引申为一个家族,“家门” 有钱人家的门,叫“豪门”或“朱门” 穷苦人家的门,叫“柴门”或“寒门” 我国古代儒家的弟子,叫“孔门” 所作所为的方法不正,叫“歪门”或“邪门” 所作所为的方法优异,叫“窍门”或“法门”  相似文献   

16.
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做“桥与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着什么,发现着什么,这是“门”,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和激情。要找到这扇“门”,推“门”而入,进入理想世界,就必须先找到通往“门”的“桥”,“桥”的尽头即是“门”。许多人找到了甚至建造了这座“桥”,驻足观望,  相似文献   

17.
说“门”     
饶文广 《学语文》2007,(2):40-40
时下,在报刊和网络上,经常可见一组组的“门”族词语——“伊朗门”、“电话门”……乍一碰上这些门,还真有点坠入云里雾里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有针对性地讲好西方经济学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西方经济学这门课就被国家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财经类各专业11门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的内容以其新颖性和有用性而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但是,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不好学”,有些学生甚至害怕这门课。这门课的考试不及格率可能是财经类专业基础课中最高的。同学们对这门课真是“又爱又怕”。根据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把这门课“不好学”的原因概括为四个字,这就是“多”、“难”、“生”、“远”。所谓“多”,是指这门课的内容多。西方经济学这门课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主要经济学流派。这三部分内容加起来…  相似文献   

19.
“水门事件”以来,“一门”族词语进入汉语系统并广泛出现于各种传播媒介。通过分析“一门”族词的结构特征、产生方式及流行原因等,可以发现“一门”族词的出现既是对语言的继承,又是对语言的发展。对于目前“一门”的语义泛化甚至滥用现象,则应保持警惕,强调使用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自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之后,“门”族新词凭借着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成为又一颇具势力的网络新词族。本文旨在探求“门”源及“门”义的过程中揭示“门”族网络新词的衍生机制及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同时进一步推动新词新语特别是汉语外来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