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大师问弟子:“在金矿里,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金子.”弟子答. “不对.”大师说,“是矿渣.” “天下的金子,不是一挖出来就是金子,而是要淘尽千千万万的矿渣才成为金子.同样,天下的人才,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人才,而是要‘淘’尽无数的缺点、瑕疵、毛病,经历失败、坎坷和挫折后,最终才成为人才的啊!”大师感叹道. 另一日,大师拿出一块金子和一堆烂泥,问弟子:“是金子有用还是烂泥有用呢?” “当然是金子.”弟子答. “为什么呢?”大师问. “因为金子代表着财富,有了金子,就可以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弟子说. “如果你是一粒种子,你是选择金子还是烂泥呢?”大师继续问.  相似文献   

2.
《金子》是一篇情节起伏、具有深刻寓意的课文。讲的是主人公彼得一开始要找的是物质的金子,而后来他得到的却是经过辛勤劳动而获得的“脚踏实地勤奋劳动“这一无价的精神世界的“金子“。从而阐明了“金子“的  相似文献   

3.
一、“真金”和“两斤重” 葛朗台把女儿爱情的信物——镶金的梳妆匣抢到手后,一看匣上的装饰物,马上欣喜若狂地喊道,“噢,是真金!”并连声叫嚷:“这么多金子!有两斤重!”葛朗台怎么知道这是“真金”?又怎么知道有“两斤重”?按常规,鉴别金子的真假要靠化验,衡量金子的轻重要用秤称,而葛朗台在这一瞬间却只靠他的两只眼,便立刻看出是“真金”,且有“两斤重”,足见其眼力不凡。  相似文献   

4.
蔡楚文 《职教论坛》2002,(16):36-36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对教法研究较多,而对学法研究得很少,这与素质教育是不相适应的。一、为什么要加强数学教学中学法的研究和指导1.社会发展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数学知识应用非常广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要“会学”数学和“应用”数学。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方法就是“金子”的“开采机”。金子是可贵的,金子的开采机更可贵。因为有了开采机,便可以从…  相似文献   

5.
有位神仙拥有点石成金的法术,某日他降临人间,遇到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他把两块大石头变成金子送给他们。穷人带着金子心满意足地离去;而富人却摇摇头说:“把你的点金术告诉我吧。”神仙因富人的贪婪而大怒,拂袖而去。我们都知道,这个古老的故事讽刺的是“贪婪”。然而今天,身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再来看它,眼光或许会不同。对基础教育而言,要“点金术”而不要现成的金子,这是教学观念上的一大  相似文献   

6.
目中无人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网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先秦《吕氏春秋》译文:齐国有一个人十分想要得到金子,一天早上,他穿好了衣服,往卖金子的市场走去,看人拿着金子,抢了就跑。那人便被差役抓了起来,问他说:“人都在你眼前,你竟敢抢夺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他回答差役说:“我的眼中根本就没见着人,只有金子呀!”迷失在黄澄澄的金子中,连这么大的一个人都看不见,财迷心窍就是如此,想要得到财富是要靠自己努力才对,怎可在众目睽睽下抢劫呢?…  相似文献   

7.
古代传说中有仙人“点石成金”的故事。仙人用手一指,石头便变成了金子。有一个农民十分贫困,仙人发了善心,要“点”几块金子救助他,但这个农民却说:“我不要你‘点’的金子,我要你的手指头。”这个传说虽然古老,但仍不失其发人深省的意义。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可以比作那个仙人的话,那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你将如何回答呢?我主张,送金子给学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把手指头送给学生吧。这是教师树人的需要,这是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在教学意见中常常提到这么一点,老师的分析我们听了很满  相似文献   

8.
方法最重要     
从前,有三个穷苦的青年外出谋生。他们在路上遇害到了一位神仙。神仙用手一指,路旁的一块大石头就变成了金子。神仙说:“你们每人可以从我这里得到一样东西,你们要什么呢?”一个说:“我就要这块金子。”一个说:“我要你那点石成金的手指。”最后一个说:“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把石头变成金子的!”  相似文献   

9.
教给“点金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张福香改进语文教学,从单纯研究教师的教法发展到研究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学法,这无疑是教改的一大进步.它不仅交给学生“金子”,而且要交给学生“点金术”。一块“金子”是有限的,但是拥有了“点金术”却是无限的。叶圣陶先生有句...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定位想象力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文本、诵读文本时,运用适当的方法,在关键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味作品的内容、情感、道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就《金子》这一课而言,熟读了文本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彼得能找到“金子”,而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我们要抓关键处,展开想象,引领着学生一起去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11.
能够荣登“世界文学四大吝啬鬼”排行榜,便可见葛朗台的能耐了。他一生执著的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一生奉行的是“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如何将这么一个执著狂、野心家、吝啬鬼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呢?我决定选取“旁人眼中的葛朗台”这一视角来解读《守财奴》。  相似文献   

12.
闪光的韩寒     
“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这是韩寒的一句话。读韩寒的文字,于我已有一段历史了。从他的第一本书《三重门》,到今天的《像少年啦飞驰》,  相似文献   

13.
三只手“三只手”最早见于古代罗马剧作家普劳斯图的喜剧《一坛黄金》。在该剧第四幕第四场中,老吝啬鬼尤里克奥丢失了一坛金子,他气急败坏地要奴才伸出手给他看有没有金子,看了一只,又看另一只,最后要奴才给他看“第三只手”。这便是“三只手”喻指小偷或行窃之举的由来。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的著名喜剧《悭吝人》的情节就是从普劳斯图的《一坛黄金》脱胎而来,剧中主人公阿巴贡这个极度贪婪的吝啬鬼,成为世界艺术画廊中不朽的艺术典型。三宝殿所谓“三宝殿”,是指佛教的佛、法、僧三大活动场所。“佛”的活动场所,是指佛教徒…  相似文献   

14.
瞬间摄影家     
一位将军对我拍摄的瞬间很感兴趣,说只要我能拍到流星撞火星的那一瞬间,就给我一袋金子。我高兴极了,立马接下了这一单生意。要拍下流星撞火星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啊!但为了这一袋金子.我可不能放弃。就这样,我拿着照相机骑着魔法扫帚来到了外太空。说来也巧,刚刚碰上流星撞火星。抓住时机,“咔嚓”,我把那个瞬间拍摄下来了。一切顺利,我返回了地球,如愿地得到了金子,  相似文献   

15.
王引莲 《青海教育》2008,(11):37-38
人们常把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比作给学生“金子”,而把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比作给学生以“点金术”,这是很有道理的。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武器,不开发学生的智力,掌握知识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6.
“M”代表她所给予我的无数东西, “O”的意思是她在吕渐老去. “T”是她为抚育袭洒下的泪. “H”指她有像金子一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民间有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有一个乞丐穷困潦倒,一位神仙想帮助他,就当着这位乞丐的面,将一块石头点化成了金子,想给这位急需帮助的可怜人,没想到,乞丐语出惊人,竟不要金子,而聪明地要仙人点石成金的手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意是指给人一条鱼,不如教给人一种捕鱼的方法。引申到教育工作是指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应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某些具体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据有关数据表明,当今知识更新的周期约为5年,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地更快,也…  相似文献   

18.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给大家说说。你对自己梦想的实现有信心吗?今天我们要学的《金子》一课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梦想是什么呢?(寻找到金子,拥有财富)那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请同学们读读书,找出课文中的语句,用笔画出来。二、聚焦彼得的“真金”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彼得不无骄傲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理“解不无骄傲”。(非常骄傲、自豪)谁能读出彼得的这种自豪?对于“金子”,你怎么理解?彼得为什么强调他找到的“是真金”?它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吗?让我们来看看彼得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他为此…  相似文献   

19.
传说吕洞宾用手一点石头 ,石头就成了金子 ,有个小伙子看了很羡慕。吕洞宾问他 :“你要金子吗 ?”小伙子摇摇头 :“不要金子。”他要什么呢 ?他要吕洞宾“点石成金”的魔法。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点石成金”的办法呢 ?我以为就是陶冶性原则。语文教学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很有必要重申陶冶性原则 ,倡导融美育于“文道”、点化感染学生的教法。应试教育着眼于“句读”之“知”与“忆” ,拘泥于程式化分析归纳与贴标签式简单判定 ,立足于“题海”训练的模式 ,由此产生种种“小学而大遗”的误区 ,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乐学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有个寓言故事,说是有位书生家境中道败落,只好沿街乞讨。书生在乞讨路上偶遇一位白发长者(实乃一神仙),便祈求仙翁帮助,仙翁欣然应诺。让书生看着路上的石块,然后用右手食指轻轻一点,石块即刻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子。仙翁让书生捡起金子,用以养家糊口。书生捡起金子,毕恭毕敬地交给仙翁,而后说:“这些金子我不要,我只要你这个手指头。”书生没有被眼前的金子所迷惑,满足于吃“现成饭”,他很明智地提出要仙翁的那个“手指头”。因为他懂得只有掌握了这个秘密武器——“点石成金”的方法,他才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