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论语》,以孔子及弟子们的言论及实践为依据,通过关注人的生命、注重道德修养、重视心理调节、讲究饮食起居、注意运动锻炼、崇尚音乐陶冶等六个方面的阐述,全面解读《论语》中所蕴含的养生思想,以期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就孔子的生平、思想评价和《论语》一书的内容和艺术成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语》记载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其中对社会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朋友关系就隶属于该部分.关于交友,孔子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一是交友法则,即正己修身;二是择友之策,即择贤、择益、择同;三是处友之道,注意把握度,同时注意言行.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记载着孔子在文艺理论方面的见解,虽然散见于各篇之中,但其言约意丰,对后世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有着深远影响.其中,"文质彬彬"是一个绕不开的命题,孔子首次提出的质文关系,对后世文质说的发展与成熟有重要作用.为此,尝试从"文质彬彬"到文质论的流变、文质关系的核心概念探讨以及文质关系讨论之发展与问题三个方面,对研究《...  相似文献   

5.
谈《论语》的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的主要著作。它内容广博丰富,集中体现了孔予的思想观点,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统治者和文人甚至下层百姓的喜爱.历经千载,经久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自身反映出的那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的思想观点具有时代延续性外,其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凝重洗炼的文风、谨严透辟的说理和丰富多采的修辞手法,成为后人写文章的楷模。  相似文献   

6.
孔子丰富的人际交往思想在《论语》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其关于人际交往的原则、规范、价值观和目标诉求等人际交往之道,为我国人际交往方面伦理原则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影响深远而流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系统、重点地介绍了孔子与其弟子关于"礼"的论述,并就孔子所倡导的"礼"提出商榷性的看法。孔子极力倡导礼,犹如礼的化身。礼的定义——礼是道德规范,是合乎道德的行为。孔子所倡导的礼,源于周礼,但不同于周礼。礼的内容和形式随时代而改变,但其根本东西是不变的,礼的根本是"诚敬"。礼是道德标准,一切美德是否成立,以是否合乎礼为标准;一切行为是否合乎道德,也以礼为标准;礼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和语境化的过程,应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现实,从接受方文化和接受情境的角度出发,使翻译更为客观。《论语》这一具有丰富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经典名著,虽然本身不过万余字,但对于一个外国读者来说,其深刻含义却是很难理解的。要让外国读者了解孔子、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就要基于语境化来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9.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孔子的人文关怀精神始终闪动着别样的光彩。它以“仁”字贯穿始终,通过修身治学的博爱精神、积极入世的实践理性以及快乐主义的生活理想,形成了一套理想化的个人生存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重新探究孔子的人文关怀之精粹,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构建当代人文关怀之殿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梅柳 《职大学报》2013,(5):62-65
本文阐述了《论语》学习智慧,主要集中体现在学贵有忧、学贵有乐、学贵有恒、学贵有思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孔子关于学而知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的教诲加以论述,简述原文意义,阐发笔者个人的见解,并联系实际说明孔子治学的论述对现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语》、《孟子》两者引《诗》内容的对比反映出孔、孟在引《诗》习惯、用《诗》内容与论《诗》观念上的差异。同宗儒学体系,孔孟《诗》学思想出现变迁,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诗》自身的传播发展是两大重要原因,而孔、孟核心思想的差异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两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春秋至战国时期历史的语录书,其内容涉及待人接物、为政从商、为人处世等多个层面,无不体现孔子的超然智慧与卓越思想。以现代角度分析《论语》,将其中诸多思想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这些思想与新时期企业治理的理念不谋而合,能够为企业选人、育人、用人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语》作为汉语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其疑问句数量大,类型多,是研究汉语疑问句的重要语料。本文分析这一著作的疑问句,旨在为汉语语法及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信息和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论语》的部分篇章中,孔子通过自然简短的对话从通情、用心、明理、知策、行义等方面教育弟子,充分展示了他精美的教育思想和高超的教育方法;在学生素质培养上,他着重树立弟子们的仁爱观、学思观、富贵观、择友观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弟子,孔子堪称是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先秦的经典书籍之一,也是"四书"之一。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也涉及到了"生态理念",是研究孔子生态理念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论语》中反映的孔子生态理念有"仁"爱自然,敬畏天命鬼神,肯定自然,乐山乐水等。这些都与"十九大"精神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17.
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历来多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进行,而少站在被教育者角度进行.从被教育者角度对孔子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即为孔子学习观研究.孔子学习观十分丰富,主要包含在《论语》中,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本体观、学习品质观、学习原则观、学习方法观及其他重要学习观等方面.深刻认识孔子学习观不仅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亦有一定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孔子在《论语》中建立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体系具有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本质是以"亲亲"为基础的"爱人"。以此内涵为外延,又有"礼"和"忠恕之道"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表现。这体现了孔子"仁"这一思想体系的层次性和统一性,亦为人们成仁提供了理性认识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的物质化,人性之善在当今现代生活中遭遇了种种道德困惑。因此,本文将通过对《论语》思想的解读,结合一个现实案例和一个假想案例的分析,对道德困惑作出解答,最后通过"义利之辨"来给善下一个定义。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孔子谓"不安"为孝为仁,自此孝、仁就成为活生生的人的感觉,仁孝之心就以"不安"为显现和发展的出口与通道。孟子将"不安"推及于人之"四心",由之"不安"成为五常本根。经几千年影响,孝的"不安"之心,已渗透融化生成为五常的"自然属性",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自然属性"。"不安"之心泯灭,五常就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不能为人所体悟感知。不理解"不安",抑不可理解五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