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甚至有的学生感觉到“老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错”。  相似文献   

3.
<正>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脑海一片空白;待老师把某一问题稍加分析,就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没想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觉得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因  相似文献   

4.
概率问题由于其抽象性和综合性,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对求解概率的问题往往听老师一讲就明白,但每到自己动手解题时却总觉得无从下手或常因考虑不全面而出错。如何正确解答概率综合问题,本人觉得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教育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这就是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正一、发现问题有的题目老师已经讲过几遍,但学生还是做错;有的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却依然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等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会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二、分析问题出现上面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做完习题后很少进行反思,不能对知识系统和数学方法进行归纳。因而,预防错误和纠正错误,就贯穿于数学教学和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人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没想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解题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研究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珍 《考试周刊》2014,(32):75-75
正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实现的。然而,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产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障碍。一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有时,在课堂上待老师把物理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会存在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使学生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10.
现在汉语词典中,对"动"的解析之一是"使用即使起作用.如动笔、动手、动脑筋."一、不"动"的原因(一)心理调节不当.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和焦虑与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密切相关.这类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一心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想在课堂上解答较为困难的问题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的宠爱和重视.一旦表现自己失败,或一次测验成绩不理想,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  相似文献   

11.
初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的发问.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学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会遇到学生问问题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意识".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就是学生所问的"问题"的背  相似文献   

12.
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致使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  相似文献   

13.
常有学生向老师诉说如下的困惑:为什么我课上能听"懂"的内容,当天练习也能应付,可一段时间后就做不出来了,但经旁人一提示就能解出;或者自己以为解答正确,其实却是错误的.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其原因看上去是复习巩固没做好,其实他们认为的"懂"是一种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浮于表面、似是而非的"似懂".本文就"似懂"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春花 《湖南教育》2003,(15):45-45
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给学生准备好问题,认为给学生问题是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并满足于学生会解答这些问题。长此以往,使我们的学生丧失了问题意识,缺乏创新精神。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并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课本上的或老师叙述的现成结论,而应是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与探测等手段获得经验,逐步建构并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确立学生是…  相似文献   

15.
正从2013年7月,我们开始持续探讨"问题生教育"。在2014年1月,我们满怀忐忑和热忱地推出"问题生教育"的最后一次集中探讨。"偷窃成性的学生","冲动攻击性强的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学生"是我们这次关注的焦点。六个月的时间,从抽象的理念到具体的策略再到可见的方法,从行为问题到情绪问题再到学习问题,因为问题的复杂多变,我们在编辑时常有"有心无力""黔驴技穷"之叹,只有一再提醒自己,别忘了我们做这个专题的最初梦想——帮助被问题学生击败的老师,进而帮助到被"绝望"教师放弃的孩子。于是,希望在2014年的1月,我们的最后一次讨论,能给予你们,陪伴问题学生一路走来的老师们,  相似文献   

16.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并且传授给学生下述看法: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与钻研,我们能够改进这个解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这就说明,分析解题过程不仅能"改进"解答,而且能提高"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课上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十分复杂,而是学生的数学  相似文献   

18.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并且传授给学生下述看法: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与钻研,我们能够改进这个解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这就说明,分析解题过程不仅能"改进"解答,而且能提高"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没有细菌"开始的。那么做为教师如何激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老师不断探索、实践。本文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20.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直就是数学的研究精髓.但是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怎样在初中的课堂上尽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这就要求老师们发挥强大的诱导作用,"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现在就简单对此做一个阐述,希望能对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一个帮助,能对初中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