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明星 《传媒》2007,(3):58-59
"想象认同"指的是某一个商品的知名度很大,消费者在不同程度上了解、知晓该商品,但在实际消费时,还是会首先考虑已经习惯的、曾经消费过的产品.这种品牌的影响力认同仅仅停留在消费者主观的认可阶段,与实际消费购买之间还存在着相当一段距离,这就是想象的认同.也就是说,你尽管知名度很大,但消费者还是有自己的一定之规.这种知名度与购买之间的距离,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消费者实力、产品价格等等因素,存在许多产品的消费过程之中.但在不涉及价格、消费实力的媒介影响力研究中,也存在着这种影响力的"想象认同",其中网络媒介的影响力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消费者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消费需求和理念也在不断提升。很多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再是简单功能的理性需求。很多高消费女性开始选择购买进口卫生巾,这种卫生巾很多甚至没有国内产品精致,但是售价却1片2到3元不等。这个现象启发了恒安,我们计划一定要开发一款适合高档女性消费群的产品。于是,七度空间"公主系列"在2012年诞生了。玩美细节征服"白富美""公主系列"的消费者定位为"白富美",我们认  相似文献   

3.
简析网络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消费,从广义匕说,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买卖商品或劳务的行为,是包括网络教育、在线影视、网络游戏在内的所有消费形式的总和,消费的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方面.从狭义上说,网络消费仅仅是指通过相关的网站,在网络上购买有形商品的形式,也称网上购物.从经济学上来讲,网络消费是人类通过互联网络购买和消费商品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消费产品的意义,此即符号消费的题中之义。在"优衣库联名款遭疯抢"事件中,目标消费群体即年轻群体想要通过购买此款T恤从而获得它所被赋予的个性符号,借以彰显自己的潮流个性。但是,T恤的所谓个性符号,实则是商家进行批量生产的范例,年轻消费者并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个性,反而容易在追赶潮流的过程中与同样渴望通过商品彰显个性的他人发生个性上的雷同。在社会转型期中,年轻群体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危机,欲借符号消费缓解焦虑。商家聘请明星代言的举动以及其他明星此前的自发代言行为,使得该系列T恤实现符号上的增值,即被赋予"购买此款T恤即可获得与明星红人等同的社会地位"的意义,驱使年轻群体产生消费行为。本文试图从这起疯抢事件中,探讨符号消费之于年轻群体的吸引力,理清个中的消费动机,从而为警惕符号消费对年轻群体造成的消极影响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亿本 《传媒》2011,(3):61-63
美国旧金山林登实验室(Linden Research)公司发行的网络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玩家可以在这里自己创造或者购买物品,拥有物品的所有权和销售权。"第二人生"向用户支付"周薪",供他们投资、交易。此款网络游戏具有符号消费特征,体现消费社会理念对整个社会生活的符号化控制,使得网民对于相关精神体验的需求得以满足。  相似文献   

6.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个人网红被孵化公司批量生产,被营销和推广的KOL (相关意见领袖),将其产生的注意力资源变成实际的购买力,进而衍生出了日渐红火的网红经济。网红按照受众的需求提供满足和诱惑,受众为其产生的情感共鸣付费,从而形成这一固定的经济模式。而网红被建构成为固定的、取悦受众的形象,力争"眼球效应",在被关注的过程中与受众互相建立了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视角下进行研究,被资本操纵下的网红经济形态,从建构网红形象、内容生产,到流量变现,最后引导受众进行购买就是消费本身的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着力思考网红经济的价值影响,认识消费社会的背后逻辑,提出网红经济形态下的正确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11,(4):122
有人称二十一世纪为"她世纪",消费市场正在由原本的以"男性"为重心演变为以"女性"为中心,女性开始在重要消费领域掌握"话事权"。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在购买大额商品时,如  相似文献   

8.
王玲玲 《青年记者》2012,(14):23-24
全球进入了经济工业时代,便逐渐成为鲍德里亚所说的"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大众媒介大多依赖广告商的资金投入而生存,广告商投资资金的目的是吸引大众媒介的受众对其产品进行消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大众媒介在极力鼓吹、传播消费理念."生产者和大众媒介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的目的,结成联盟.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延续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明星神话并制造了新的明星。这类节目构建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种被制造出来的、被过滤的媒介假象,作为节目主角之一的儿童,在成人社会的规则及话语中被"消费",观众在观赏与评论的过程中营造出"大众狂欢"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
观点     
《编辑之友》2007,(4):1-1
袁泽:事件营销的概念策就是企业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所创造的一种"新理念"、"新潮流",让消费者易于接受,并产生消费冲动。  相似文献   

11.
王莉 《今传媒》2012,(9):76-77
星巴克作为世界性成功咖啡品牌已在中国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品牌效益,并且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其视为"小资"、"优雅生活"的标志之一。究其根本是在消费时代的背景下的消费符号作用的显现,本文从星巴克的诞生发展及其在美国本土的运作出发,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进入消费社会,商业产品也携带外来文化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象征意义,从波德里亚的消费符号理论及罗兰.巴特的大众神话理论解读星巴克的消费符号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某种产品或者服务,更多的是寻找消费的“感觉”。视觉消费在当代消费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各式各样的形象成为消费的对象,消费者的行为或隐或现地受到各种商品及其形象的影响。本文试从视觉文化角度,浅析豆瓣网中的视觉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王婷 《东南传播》2014,(12):47-49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流行,网络红人大量兴起。作为虚拟世界中的"明星",网络红人及网络推手借助网络时代传播特点,利用受众的"狂欢"心理,在利益的驱使下,作出"出位"、"越轨"的表现,从而为自己赢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与之同时,网络红人在消费主义文化中沦为一个网络符号,他们消费受众的注意力的同时,也被受众所消费。  相似文献   

14.
孟捷  段弘 《出版广角》2013,(4):18-21
从出版物营销的角度来看,《看见》如何被读者看见这一过程值得分析和研究。因为只有先被"看见",才有可能采取行动——购买,进而才有可能形成口碑效应和忠诚消费——推荐他人购买。在这个"被看见"的过程中,微博营销是重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12年12月初推出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记者柴静的著作《看见》,由于策划周密,营销新意十足,仅仅一个月,该书就在出版界乃至新闻界引发了群购效应,口碑甚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苹果产品的消费情况来分析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本文基于苹果产品在中国一些城市的消费情况做调查,研究的问题包括中国消费者偏爱苹果产品的原因;拥有西方产品(类似苹果产品)的消费者在身份认同感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思想转变;以及苹果产品的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在不同的性别中是如何体现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数据并分析。结果:"功能"和"身份和生活方式"都是调查对象选择购买苹果产品的主要动机。相对低收入的人群更偏向于将"身份和生活方式"作为购买苹果产品的主要动机。同时,女性消费者更倾向于关注产品的"外观"和产品带来的身份认同感;而男性消费者更多的关注苹果产品的功能性。结论:只是功能和外观并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唯一因素,其中性别、象征性消费等都是消费者考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崔力文 《青年记者》2007,(18):55-56
时下于丹教授是火遍了大江南北。百度一下"于丹",立马找到相关网页2,310,000篇,用时0.001秒"。上榜福布斯"和"十博士批评"更让她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笔者从消费主义的角度分析到底是哪把柴把她烧火了。什么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指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消费主义不在于仅仅满足‘需要’,而在于不断追求难于彻底满足的‘欲望’。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消费主义’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消费激情。"  相似文献   

17.
女性时尚杂志广告视觉元素及对受众消费观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读图时代",明星和模特、产品图片、品牌LOGO、道具和背景及文字等视觉元素在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混合使用,不仅给女性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不断刺激女性消费欲望,制造时尚需求。以此影响女性消费者形成了对美和时尚的消费、摒弃"物美价廉",崇尚高消费、身份象征、视觉愉悦和心理满足及对女性消费品位的塑造和强化等消费倾向。女性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转变消费观念,正确对待"时尚"。  相似文献   

18.
消费"身时代"的瓦解 21世纪,人们的消费正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在物质已经充满这个世界时,人们有条件去索取情感和精神的产品.人们消费的日益主观化,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心时代"的到来.已经有学者把21世纪之前称为人类消费的"身时代",而21世纪之后称为人类消费的"心时代".[1]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方法探讨我国大陆电视广告"身体消费"现象的存在情形及其表现。研究发现"身体消费"作为一种能见度极高的社会现象在电视广告中占据着核心位置。经济愈发达的地区,"身体消费"现象愈显著,而"身体消费程度"愈高的商品,尽管其电视广告的播出时间并不必然更长,但其播出频率却更高。  相似文献   

20.
在把握传媒产业一般产业规律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刻认识到传媒产业的审美经济属性,必须以新的审美经济的研究范式重新关照传媒产业的研究。从审美经济的概念入手,辨析在"消费增值律"的作用下,传媒产业所具有的"体验效用"与"符号消费"的特性,以及新型文化媒介人的文化资本转换行为,从而从理论的高度把握在审美经济背景下传媒产业消费与生产中出现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