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曾说,办公桌上一个玻璃杯,不能说它只是用来喝水的,郊游从野外采来一束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小花瓶;风吹桌上纸张掀动,杯子可以临时做个镇纸;纸上字小,杯底厚,可以当个放大镜用;遇到危险,它又可以当作武器掷向敌人……这就是发散思维。过去我们都知道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可以一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意者,一文之主也。”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应用,以至标题的拟定都就应由主题的需要来确定。话题作文是由材料作文演变而来,它提供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来写应试作文。本文简要谈谈话题作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黄琼  江高波 《初中生》2006,(11):8-11
近十年来,武汉市中考作文试题从命题作文到长达五年的话题作文,再到包含话题作文作选项的选题作文,采用材料作文形式是头一次。但是,这种材料作文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要求写成一事一议类文章,并且必须用上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现在的材料作文,材料仅仅设置了一种情景,寄托了一个或者若干个话题。也就是说,将写作话题的明示改成了暗示:写作话题必须由写作者根据材料去确定。这对考生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高考作文都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我注意到一种现象,学生的思维多局限于提供的材料中,他们文章的内容大多与材料相似,有的改编或扩写材料;其中心思想,则大多是在诠释话题。比如有一次,话题是“心态”,材料中先提出观点——心态很重要,再举例说一个幸运儿如果心态不好就身  相似文献   

5.
综观历年来的高考作,不管是命题作,还是给材料作,抑或是现在最时髦的话题作,它们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对于作这种关系到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前途和命运的“标尺”,我们也要捕捉到它的轨迹。为考生点亮这盏话题作的明灯。  相似文献   

6.
平凡与伟大就像中国哲学中的“人世”和“出世”一样是一个恒久弥新的话题。这个话题的一般性结论大同小异,它的价值常常表现在谈论话题的过程,或说认识过程之中。这篇习作的优点,第一是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建立一种平常意识,克服了学生作浮躁骄夸的时弊;第二,能够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把从书本和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放在特定的背景中进行具体的分析,使论述平实而有说服力,克服了同类作观点加材料的痼疾。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说的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它属于材料作文;从表现形式上看,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确定话题,要求不像传统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传统的材料作文一般都要限定文体,而新材料作文是文体不限;传统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新材料作文可以有多个立意,且不存在最佳立意。  相似文献   

8.
对手     
阅读下面的字,根据要求作。对手是什么?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章。  相似文献   

9.
揭开面纱,200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旧貌新颜;尘埃落定,500多万考生的“心灵的选择”已判出优劣高下。面对着课程改革汹涌大潮的冲击,这震动着几百万考生心灵的“心灵的选择”不能不再度引起中语界同仁的深思:作文教学,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路……一、2002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完全可以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2002年高考作文命题是旧貌新颜,渐臻完善。命题形式上,它继续采用三个“体段”(出示“材料”、解说材料引出话题、提出要求)的供料型话题作文;命题思想上,它继续延伸着由理想回归现实的轴线(199…  相似文献   

10.
话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导向性,又有材料作文的广泛性,可以说是集两种传统作文形式的优点于一身的作文形式,它既摆脱了命题作文的死板、空洞。又摒弃了材料作文的严格限制,可以给广大考生提供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备受命题者的青睐,成为近年来中考作文中非常流行的命题形式。这样掌握一些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中考作多是话题作。关于话题作,在训练时有必要搞清楚几个问题。一是引子和话题的关系。话题前面的引子,仅是引出话题的材料,对话题有阐释的作用。也就是说,命题人怕考生对话题理解不到位,特地给了这么一段材料。这样,我们就应该重视这个引子,以求正确理解所给话题,打开写作思路,写出优秀作。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引子和话题是从属关系,话题包含引子,话题的范围要比引子大。  相似文献   

12.
(1)话题作作为作测试的一种新形式在走过了一段风光的路程后。逐渐显出了疲态,非议的声音也多了起来,人们审视现实,开始反思存在着的弊端。指责说,话题作是只篮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这种指责有事实依据,“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实际是指学生写作时漠视话题的规定性、不着边际任意或随意而为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3.
从本质上来说,话题作文和以往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有些话题是显性的,如命题作文;有些话题是隐性的,如材料作文,还需要从材料中进一步提炼话题。话题并不是文章的主题,它只是写文章的一个由头,同样的话题可以引出不同的主题,只要言之成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所有事物都可以成为话题。既然话题只是作文的一个由头,那么天下事物皆可以成为话题,举目尽望,闭目遐思,凡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思维能够触及到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作文的话题。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只要与话题相关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周春林 《初中生》2006,(11):4-7
凡中考满分或高分作,都要在“发展等级”中大显身手。要使整篇章有新意,有特色,对许多考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章中设置一两处亮点,还是可以做到的。在章中有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南京师大教授、江苏高考作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说,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亏你想得出来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练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作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  相似文献   

15.
2005年高考作命题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格局,有命题作、给材料作、看图作、想象作、话题作等形式,既秉承传统。又发展创新。但话题作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预计这种命题走势在2006年的高考作命题中将会继续体现。话题作得到重视,是因为话题作的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为考生创设了自由的写作空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考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象的翅膀,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彰显自我。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比如说,“创新”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可以引发出人们无数的见解。又比如说,某个故事、某则新闻、某次科研成果、某部影视作品——都可以作为“话题”来引发人们的联想、引发人们的议论、引发人们的抒情,也就是引发人们心中想说的话。由此可知,在我们的作文课上,在我们语文试卷上,由某个设置好了的“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题别开生面.首开全国高考话题作之先河。自此,话题作就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较大的开放性,登上了高考作的大雅之堂。它的出现,突破了高考作中,命题作、看图作、给材料作多年来轮流坐庄的局面.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作教学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话题作应运而生。它的内容开放自由,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和表达个性特点;题目小中见大,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健全学生人格;形式丰富,体裁多样,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人才。1999-2001年高考均采用了话题作的形式。那么,在中学尤其是高三必须重视话题作的教学,下面就此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切题。就是所写文章与所给题意非常契合的意思。目前我们训练写作以及考试的文题无外乎有三种情况:一是命题,二是话题,三是材料。而就审题而言,话题是可以包括命题和材料作文的。因为一般来说,一篇话题作文的试题常可包括“材料”、“话题”和“其他要求”三个组成部分。话题虽不等于命题,但分析理解话题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与命题一致的;话题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虽也与一般材料作文不同,但总要对材料的中心主旨进行确切的把握的,而这种把握方法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审好话题,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审题无误了。下面我们就以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审题时如何切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话题作文在近几年的中高考中时有出现,这种开放式作文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考生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可以自己选择文体,或议论,或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使考生在写作上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话题作文的一个特点是自拟题目,但在写作过程中,不少同学并未真正重视文章的拟题,有的同学习惯以话题作标题。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话题,也确实可以用来作文章的标题,但并非所有的“话题”都适合用来作标题,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