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正>一位老师上鲁迅先生的《故乡》,上得挺生动,但他却总有意或无意地要归结到统一的结论上来。特别是最后非要将主题归结到:"生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这一教参上的固有说法。 相似文献
2.
3.
解读文本是对文本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特性的分析和体会.解读文本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深刻的.解读文本的教学应是原创教学,即应从取舍解读到的内容、整合解读到的内容、优化解读到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原创性教学. 相似文献
4.
5.
文本各有特点.学生千差万别.两者要交汇于课堂.教师要完成这神圣的一讲,对文本的准确、深入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 相似文献
6.
7.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竹影》,无论是教考,还是课外提供的资料,都将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感受竹影及中国画的艺术美,体会丰子恺对童年的留恋这两个方面。作者在研读课文和相关背景后,对文本解读产生了质疑,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备课得从解读文本开始,要让学生进入文本,教师首先要进入文本.走近作者,才能走进文本;如何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透过这些关键的词句,去打动孩子们的心. 相似文献
9.
周乐 《七彩语文(小学低年级)》2014,(9)
正《田园诗情》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文章,描绘了牧场之国——荷兰的田园风光。"田园"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而"诗情",则是它的灵魂。文章中,作者虽从不直接抒情,但在淡雅的文辞、舒缓的笔调中,无不流淌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细读文章,我们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品味到荷兰田园的那一番诗情。 相似文献
10.
王书月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1,(1)
受知识储备、思维模式的局限,教师在对文本意义进行解读时或多或少存在偏差,精准性不足,这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以<云南冬天的树林>一课的"研读"部分教学设计的四个问题为例,对文本进行深刻、细致地剖析,力图转变文本解读中存在的削足适履、胶柱鼓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备课得从解读文本开始,要让学生进入文本,教师首先要进入文本。走近作者,才能走进文本;如何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透过这些关键的词句,去打动孩子们的心。 相似文献
12.
13.
备课得从解读文本开始,要让学生进入文本,教师首先要进入文本。走近作者,才能走进文本;如何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透过这些关键的词句,去打动孩子们的心。 相似文献
14.
15.
胡晓安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1,(5):20-23
【我解读】志摩走了,他“挥一挥衣袖”;志摩走了,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位高贵的诗人也许不曾想到,他的《再别康桥》却是他留给我们最为绚丽的“一片云彩”。 相似文献
17.
文本解读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需要找到一种转换的办法。以《陈情表》的教学为例,在实践中探索出如下路径:取舍鉴选,确定教学内容;重组整合,定位教学目标;提炼还原,精心设计问题;以生为本,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寓言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故事,以及那珍珠般闪光的深刻哲理,展示了这种特殊文体的独有魅力。寓言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其文体特征,以文本解读为抓手,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树立高尚的价值情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