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平衡高校馆藏与用户之间供需关系,把握读者需求调配方式,在丰富知识资源平台人工智能化导向的同时,以个人知识地图绘制进一步分析用户与馆藏资源平衡效果,考虑个人知识成长轨迹的认知过程,以数据发现指明知识单元行为呈现方式及不同指标因素之间支配关系,揭示AI视域下影响知识交流渠道选择方式;围绕AI概念延展为运作模式,结合知识地图特征因素描述,以智慧服务观点对标高校人工智能化发展利用空间传递知识的实践价值,揭示适用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特色及交流联系度,提供针对性强的知识导航及资源推介内容,为信息化价值研判、资源服务导航功能拓展寻求更多的体验视角,实现知识地图在智慧图书馆理论及实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照片资源具有其特有的文献性与史料性,作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既增加了馆藏的载体形式,又丰富了馆藏的内容。国家图书馆收藏照片资源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通过多种途径采访征集各类老照片,并采用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相结合的方法加以整理;同时,加强馆藏照片资源的宣传与利用,拓宽面向社会的采访征集途径,实现照片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金菊 《兰台世界》2005,(10):60-61
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结构模式、资源管理思路都发生了有别于传统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在图书情报行业的广泛使用,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和形式出现了多元化、虚拟化和网络化的特点,也使现代的图书信息资源出现两种馆藏模式--即"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即现实的图书资源馆藏模式,它包括以纸质文本图书为载体的印刷型资料和以化学材质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信息资料的储存与管理,这种馆藏模式的信息都是以实物的形式存在."虚拟馆藏"主要指以互联网为信息载体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这种馆藏模式的信息是以虚拟的网络为载体,依靠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传播,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储存器之中.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文献信息的产生与发展对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产生重大影响,馆藏信息资源的载体结构成为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馆藏信息资源结构规划和评价标准则是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局努力挖掘馆藏资源,拓展外部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世博档案文化产品,为积累世博档案资源,保存世博会珍贵的历史记忆,引导  相似文献   

6.
挖掘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资源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地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知识分类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的分类,明确了高校图书馆馆藏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资源,根据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的人性化服务,提出了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地图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为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区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载体多样、独具鄞州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系,鄞州区档案局决定在全区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珍贵档案征集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鄞州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征集档案资料的通知>,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界发出<关于征集档案资料的通告>,征集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响应.  相似文献   

8.
档案馆藏“虚拟化“是相对传统实体馆藏而言.传统馆藏以实物载体文献为基础,主要是印刷型纸质文献.虚拟馆藏强调仅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的网络信息资源,以电子文献为主,即这种馆藏是“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本地与外界信息资源的逻辑意义上的馆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社会档案观”、“社会服务观”与“社会记忆观”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策略:拓宽馆藏资源的广度,扩大档案形成主体与反映对象的范围;拓展馆藏资源的深度,加强特色馆藏与微观馆藏建设;树立“大收藏”意识,丰富馆藏资源的种类与形式;转变馆藏资源建设方式,直接采集与生成档案资源;紧扣社会需...  相似文献   

10.
科研图书馆数字特色馆藏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色数字馆藏是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基础.本文对我馆开展特色数字馆藏建设过程进行必要回顾,并从丰富特色资源、加强资源应用探讨特色数字馆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