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在分析高考理综22、23题及河北省考生作答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高考理综22、23题及河北省考生作答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长青 《化学教学》2003,(10):49-49
(1)短周期ⅠA和ⅡA族金属元素有:锂、钠、铍、镁。所以,符合条件的碳酸盐的名称: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铍,碳酸镁。(2)以上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2CO3 2HCl=2MCl H2O CO2↑MCO3 2HCl=MCl2 H2O CO2↑从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可知:2n盐=nHCl①已知:mA=mB mC②nA(HCl)=nB(H  相似文献   

7.
8.
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研究性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开放性试题是其中之一。其主要通过多种解题途径、多种解题、多种解题结论的开放性设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提高自我素质。下面以2003年高考理综31题的再解析,探讨开放性试题的求解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知识、模型、方法的迁移能力,笔者发现2003年全国高考理综卷中的物理计算题在注重天文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24、25题)的同时,还有向熟题的改造和熟题的组合发展的趋势,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茂虎 《物理教师》2005,26(11):1-41,44
题目:(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3题)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仅对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3题的解法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钱新林 《物理教师》2010,31(12):31-32
原题.如图1所示,一矩形轻质柔软反射膜可绕过O点垂直纸面的水平轴转动,其在纸面上的长度为L1,垂直纸面的宽度为L2.在膜的下端(图中A处)挂有一平行于转轴,质量为m,长为L2的导体棒使膜成平面.  相似文献   

14.
题目是:原地起跳时,先屈膝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距离”.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距离”h1= 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 0.00080m,“竖直距离”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仅对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3题的解法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它经常以不同的新面孔出现在高考试卷中,要想迅速正确地解答此类试题,必须熟练掌握解答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及应用技巧,为此目的本文浅析2003年高考理综19题的六种解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泽会 《物理教师》2003,24(10):58-60
2003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物理试题突出了对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的考查,现分析如下.1用隔离法解第19题 题1:(理综第19题)如图1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  相似文献   

18.
一、高考理综15题的解析 如图1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零),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 ).  相似文献   

19.
20.
林贵 《物理教师》2008,(10):31-31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间的间距为l1,BC间的间距为Z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与A的间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