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读毕飞字的《哺乳期的女人》,我感到作者就是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状况的思考与忧虑。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在断桥镇,年仅七岁的男主人公旺旺,由于父母为了挣钱常年不在家,所以使得小旺旺非常渴望与父母在一起。于是旺旺有着对母爱的期盼,正是这时候,他发现了对面喂奶的惠嫂,惠嫂喂奶的这一行为更加激起了旺旺对母爱的强烈期盼,于是有一天,他竟趁惠嫂不注意,对她的乳房咬了一口,整个断桥镇顿时起了涟漪。  相似文献   

2.
从毕飞宇早期的两部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和《彩虹》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人生不同时期的孤独:孩童的忧伤、中年的奔波、老年的孤寡。在这两篇小说中,毕飞宇对20世纪90年代商业语境下的生存现实进行了透视和描写,揭示了几代人幸福感的缺失。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生存命题。  相似文献   

3.
断桥镇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三米多宽的石巷,一条是四米多宽的夹河。三排民居就是沿着石巷和夹河次第铺排开来的,都是统一的二层阁楼,楼与楼之间几乎没有间隙,这样的关系使断桥的邻居只有“对门”与“隔壁”这两种局面。当然,阁楼所连成的三条线并不是笔直的,它的蜿蜒程度等同于夹河的弯曲  相似文献   

4.
母爱虽然经常被谈论、歌颂,但我们所关注的,往往是爱的给予者,是她们如何辛苦、伟大、自我牺牲。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孩子呢?他们是如何感受母爱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爱?他们难道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吗?在他们对母爱的寻求过程中,他们又感受到了什么?是快乐还是委屈?是  相似文献   

5.
魏娜 《现代语文》2007,(5):33-34
在中国当代文坛中,毕飞宇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作家。他著有中短篇小说近百篇,其中《哺乳期的女人》《雨天的棉花糖》《那个男孩是我》《青衣》等均受到读者好评。在众多的优秀作品中,毕飞宇说,《玉米》是他的最爱,是他为年青一代人写的,他希望他们喜欢。  相似文献   

6.
关注儿童,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关注生命的集体走向。中国现代文学中不乏光彩照人的儿童形象: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冰心先生《最后的安息》里的翠儿,张乐平先生的命运凄楚的三毛……鲁迅先生不仅仅塑造形象,更是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  相似文献   

7.
重读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我感到作者就是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状况的思考与忧虑。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在断桥镇,年仅七岁的男主人公旺旺,由于父母为了挣钱常年不在家,所以使得小旺旺非常渴望与  相似文献   

8.
关注儿童,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关注生命的集体走向。中国现代文学中不乏光彩照人的儿童形象: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冰心先生《最后的安息》里的翠儿,张乐平先生的命运凄楚的三毛……鲁迅先生不仅仅塑造形象,更是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  相似文献   

9.
毕飞宇,男,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要代表作有《祖宗》、《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平原》、《推拿》等。著有丈集《慌乱的指头》、《沿途的秘密》、《毕飞宇文集》等。其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玉米》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推拿》获得2008年度人民文学奖和首届小说双年奖。  相似文献   

10.
人是文化的动物,其存在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一种文化的样态,并因此而构成了由自己作为因素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生态与生命个体的关系状态,制约、支配、主宰着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甚至会演绎成生命悲剧的深层根源。《哺乳期的女人》和《雨天的棉花糖》通过对生命个体人性扭曲和异化的悲剧成因进行文化生态上的分析与透视,寄寓了对人类生命存在终极关怀在文化学意义上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哺乳期的女人》中的水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及象征作用,它与母爱主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小说隐藏了作者在文本背后的深思:在金钱和亲情面前如何作出艰难的挟择。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描写了在男权制度的阴影下,王家三姐妹成长、抗争的悲歌,作家用冷静的观察视角,对女性的困境保持了理性的叙述态度,让读者触摸到的是一种女性抗争与救赎悲剧的无奈气氛,令人遗憾的是,小说缺失人性的悲悯。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玉米>系列在语言运用上有独到之处.第一,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达到幽默诙谐的效果;第二,人物语言极具时代性并且充满了政治化色彩:第三,通过骂语,女人俚俗化称呼和方言的使用使语言真实自然,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学文化的源头可追溯至“两希”文明,《圣经》作为希伯来文明的宗教圣典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至深,西方现代派巨匠加缪的作品也不例外,他的短篇小说《不忠的女人》与《约翰福音》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设定上存在密切关联,表达了加缪对荒诞社会不遗余力的批判和对人性自由的热烈呼唤。  相似文献   

15.
毕飞宇长篇小说《推拿》以盲人为创作视角,反映现实社会的异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在盲人与自我关系中,叙述着个体生命的异化之痛;在盲人与健全人关系的异化中,闪射出二元对立的叙事张力;在盲人与主流社会关系的异化中,呈现出整体对个体的心理施压与尊严践踏。《推拿》中的异化现象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性开掘及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6.
自"五四"以来,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人出路的追寻与探索就成了一个海峡两岸均无法回避的话题.纵观当代文坛,台湾女作家童真的《穿过荒野的女人》与大陆女作家张洁的《祖母绿》都涉及了女人的出路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出路与困境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位女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女性人生的悲剧色彩,从而探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女人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毕飞宇的《推拿》简体字版与繁体字版在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作品思想上都有较大差异。简体字版出版的时间晚,但实质上却是修改稿,其语言更为生动、恰当、细腻,盲人形象更典型、鲜明、立体,作品的思想境界也更高。通过两个版本的对照,可以看出毕飞宇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8.
书写创伤并非只是描绘一种疼痛体验,而是对于民族文化记忆、人类生存现状、文明发展阶段的反思和自省。《雨天的棉花糖》通过对人物内心的伤痛、情感的破裂、人生的无奈、命运的琐碎等创伤事件的书写,将命运创伤、战争创伤和文化创伤联结在一起,叙说日常生活中不被注意的边缘现象,烛照出通往历史现场的幽秘路径。  相似文献   

19.
毕飞宇在“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其小说植根生活,透视人性,描摹世态,关注当下,既具有深刻现实性,又蕴藉哲学思考。毕飞宇07年新作《相爱的日子》抒写失业大学生充满艰辛与苦涩、孤寂与屈辱的生存境遇,笔端饱含深情,行文充溢悲悯.充分体现了作家一以贯之的浓重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20.
毕飞宇将目光投射于日常人物的身体经验中,通过生育书写来探索人性、观察社会。其小说的生育书写以女性身体为呈现具象,展现了女性在男权话语与俗世权势威压之下的生存困境。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形象虽受制于权力,却也更具主体性和生命力,呈现出对权力的依附、反抗、回归等多种复杂的生长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