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能够在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大地上扎根,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洽,从内容、动力机制以及发展路径三个方面就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方法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奠定了一系列社会历史条件;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方向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不断实现由“哲学-方法论”创新——“实践-方法论”创新——“理论-方法论”创新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和根本保证。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做出的独创性贡献,而且对于领导中国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认识真理、追求真理、发展真理并利用真理指导具体实践的历史进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因其自身的逻辑前提、政治保证和厚重的实践根基而具有客观性,它既蕴涵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之中,又呈现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范式面临重构的诉求,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激烈争辩,陷入了物质与精神、中学与西学的“两难”选择。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后,带来了哲学思维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根本性变革,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范式,并带领中国文化走出“两难”困境。这个文化范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中国现代文化运行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范式。它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也不同于西方文化范式,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时代性和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范式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领导人中,毛泽东堪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人。其具体路径为:一是十分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通向胜利的“中国道路”;二是强调批判地继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努力谋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一环;三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具体化为一系列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的创造性贡献。这些对新形势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在我国存在着“对立论”与“等同论”的争论,争论是实质是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就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看到二者的互动共进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爱阳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1):28-29,31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并随着初中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时代化。毛泽东思想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两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不断前进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探索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建设经验相结合,指明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方法.这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获得了它的中国形态和中国内容,同时也标示着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实践,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社会面貌和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中国化”,其必然性内在于人类文化价值演进的辩证法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文化发展的逻辑演进的必然性共同呼唤的结果。在中国革命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解决民族与人民生存问题的利器,有效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首先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理清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结构,是从理论上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起点,基于这个起点,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有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结构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注问题的时代化;第二,表述方式的时代化;第三,传播方式的时代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反映时代条件的新变化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其中,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的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不竭动力;与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内涵;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指导当代发展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新契机,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新动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看,当前,需要推进两者的统一。为此。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以改革和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化心理也在发生变革。如何在文化的现代化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中推进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心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并以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进行文化现代化建设,也就成为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既任重道远,又大有可为.我们必须知难而进,通过真正的理论创新并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三个自信”内涵之一是懂理论,懂实际。读懂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对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三化”不是三个相互独立、割裂的过程,而是一个过程的三个属性或三个规定性,即:马克思主义的普适性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的空间规定性、时间规定性和主体规定性。此三个规定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由此构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和逻辑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是内在统一的。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实现和顺利发展有赖于做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现和顺利推进又依赖于做到并从实质上不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国以来,我们党一步步地从器物、制度(体制)、文化以至人学观层面实现和推进着中国的现代化,同时又是在一步步地实现和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深刻把握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破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所遭遇的几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空间、时间、主体化"内涵维度,"并列、递进、互通"逻辑关系,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方化的传入,中国古老的“大同”思想在基督教,进化论和空想社会主义,西方工人运动,俄罗十月革命和苏联经验的先后激发下,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近代化过程明显存在着社会理想的“大同”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