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5年8月2日至5日,在安徽黄山市宏村召开了由安徽师范大学与安徽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的“辛亥革命与长江中下游暨中国同盟会岳王会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有长江中下游三省一市(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和来自国外中山学社的50余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全国高校第19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学术研讨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一些思路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2009年6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和<哲学研究>编辑部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召开了"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公共性问题"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联合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等单位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公共性的概念、公共性的存在形态、公共性的思维方式、唯物史观与公共性的关系、当代中国的公共性等问题展开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校理论战线》编辑部主办的"文化传承创新前沿问题研讨会"在辽宁大学召开.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艾四林,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向民,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周晔,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东北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孙雷,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跃,北方民族大学思政部主任王永和,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院长唐昆雄,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房广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等十几位高校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哲学社会科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5.
"哲学在教育和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哲学等议题,对在当前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所遇到的诸多价值层面和方法层面上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推进了教育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部开发与发展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项重要战略.带着西部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2000年5月23~25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西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西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了"西部开发与教育发展"高级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23日至24日,“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海口隆重举行,会议由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省重点学科和《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海南省作家协会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针对文化研究日益活跃的趋势,在“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这个议题下,会议就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以及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出路等问题,秉着学术平等、多元兼容、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童光政教授致开幕词,《文学评论》编辑部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董之林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王晓明教授就会议的缘起与议题的确定经过作了热情的讲话。下面是研讨会发言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20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与河北省哲学学会联合举办了河北省"哲学与改革开放30年"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哲学反思、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哲学基础等论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继2007年由安徽省朱子学会在安徽黄山市举办“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2008年由福建省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举办“朱子学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由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主办的“朱子学与理学学派”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8月于江西省上饶市召开。据悉,本次研讨会的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15-19日,第四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福建省福州幼儿师范学校、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联合承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7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本届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指导下的中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新进展”。与会围绕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