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是在抗日的民族斗争烽火中走向成熟的,他在1941年12月到1943年9月,一连创作了六部大型历史剧。强烈的时代精神、雄伟的民族气魄和浓烈的抒情风格构成了郭沫若历史剧的特色.而在剧本中注入强烈的主观情感因素是形成这个特色的主要原因。这种情感因素不但影响作品的语言、人物情感的表现方式。而且对于作品的题旨压人物情感来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静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30-131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具有相当成就的文学家,他投身于戏剧创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思想较能代表当时处于社会大变动之中文人的精神风貌,并把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真情实感融入戏剧作品中.丁耀亢运用审美的眼光,在戏剧中渗透剧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不断开掘和升华为审美情感.从他的文学观念和作品出发,探讨其戏剧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3.
薛绍徽、吕碧城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性文人,她们的诗词作品反映了清末女性文人独有的思想情感。该文结合薛绍徽、吕碧城的生活阅历,就她们诗词创作的题材和风格进行比较分析,以此了解清末女性文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创作原貌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的《单刀会》作为历史剧的杰出代表,依据真实历史创作,却又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这样的再创作主要是受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人心理的影响,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汉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代文学汉赋的繁盛和诗学精神的人性化归复,昭示了汉代文学的非凡成就。经由大一统中央宫廷文学的孕育、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淀及庄骚思想的催发,汉末文人最终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社会舞台,以表现人生、人的个性情感为主旨的文学审美性创作成为时代新风。在文人富于个性情感的文学创作中,汉末文学呈现觉醒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探讨历史剧在对待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上如何把握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西方亚里士多德、莱辛、黑格尔等都提出过自己的观点;中国历史上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始有集中的论争,特别是吴晗和李希凡两种较具有影响的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八十年代末的历史剧《曹操与杨修》并结合史料,提出历史剧四分法:学者型、大众型、讽喻借鉴型、文人型。  相似文献   

7.
戏说类历史剧和革命剧在中国久演不衰,究其原因是,文化工业生产机制受到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两者合流,使历史剧创作沦为"历史剧工业"生产,其伪个性化特征是:解构理性,追求感官刺激,反映人的本能,对受众的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历史剧尤其是革命历史剧应有一个严肃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赵燕梅 《考试周刊》2010,(27):19-20
歌妓给予文学艺术家以创作的情绪和环境,中国古代文人笔下众多的歌妓形象展示了她们的个性风采、情感道德、人格魅力,歌妓形象的塑造丰富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0.
贬谪,是中国古代文人一个难以逃避的话题,对作家贬谪遭遇及贬谪情感的表达。便成为了古代文学创作中一个很重要,也很常见的内容。贬谪,以其残酷的政治迫害性和特殊的情感激发方式,在改变贬谪者社会人生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文学创作的内容、情感与风格特色,并因此对文学创作本身,产生了鲜明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关汉卿杂剧在明代的传播和接受的考察,我们发现明代的文人并不十分喜爱关汉卿及其剧作,这既和关汉卿身上所流露出来的滑稽佻亻达、玩世不恭的个性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其杂剧作品具有过于浓郁的俗文学品性,与明代文人在戏曲创作中崇尚雅化的审美趣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谈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它包括文人自杀、被杀等一切非正常死亡.本文从文人非正常死亡的历史钩沉和个案考察中,探究造成文人悲剧的诸多因素,进而挖掘这一文化现象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法国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们带着对古罗马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的无限崇拜之情,规定了固有的艺术程式,试图寻找出一条完美的规律来创作艺术,从而使艺术达到一种高度理性的美。而中国文人画代表人物董其昌也大力提倡寻找一条笔墨规律来规范文人画的创作与审美。两者有极大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对两者相似性的比较来论述中国文人画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史学意识的支配,中国古代人创作历史剧以展示历史材料、总结历史规律为主要价值取向,而以戏剧的艺术审美取向为辅。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演史、补史、改史。由于创作中坚持史学意识的主导性,所以,即使在补史、改史中有与正史记载出入的成分,也并不因此而改变历史剧的本体属性。形成以曲为史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庸讳言,以曲为史存在着缺陷,然而其对现代历史题材艺创作所提供的经验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词话》的写作素材来源众多,相较于其它长篇小说,在征引诗词上的数量尤为可观,就目前已发现者来说,有90%以上集中在《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历代诗词之中。统计其数量分别为:引自《水浒传》65首、宋元话本28首、元明文言小说28首、宋元戏曲21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学史上的历史题材作品很多,其中鲁迅的历史(神话、传说)小说与郭沫若的历史戏剧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本从其作品所引发的接受对历史的“前理解”在解读本过程中的作用、对古今关系的处理及其对历史情节与人物性格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对其他俐观作了一个简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军旅戏剧有着突出的美学风格,在创作主题和意境开掘方面取得了独特成就,为丰富中国当代戏剧舞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当下社会戏剧的创作正处在最好时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史关系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命题,中国现代诸多史家对此作了多角度和层面的继承与发展。翦伯赞是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及其原因,并大量引用文学作品来论证和阐释历史,开拓了"引文入史"的治史新径。他发扬"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传统,强调历史书写的文学性,写出许多文采飞扬和饱含激情的经典史作与历史散文。同中国现代其它史家相比,翦伯赞所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色鲜明,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19.
本以《闯王进京》、《闯王旗》、《甲申祭》三个不同时期同一题材的历史剧为例,分析了现代戏曲历史剧在艺术追求和审美倾向上的发展轨迹,并以《甲申祭》为个案着重讨论了当前历史剧对历史人物隐蔽的心灵空间进行探寻的人观照倾向,以及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这一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在华夏文明漫漫数千载的发展历程中,史学典籍的记录与传承之功不可忽视,而纪传体史书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历史文献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纪传体文献之雏形《世本》问世,到《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文献的诞生,及至《清史稿》刊印行世,纪传体史书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各个时期,虽历经百世,却依然傲立于世界史库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