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李白《古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风》五十九首是李白的代表作,后人研究李白,很少不提到《古风》的.历代学者一致指出它是对阮籍《咏怀》和陈子昂《感遇》的继承,但对《古风》的评价却不尽相同.一些学者对《古风》备极推崇,如刘克庄说:“太白《古风》与陈子昂《感遇》之作笔力相上下,唐之诗人皆在下风”(王琦《李太白全集》引).《唐宋诗醇》说:“白古风凡五十九首……其间指事深切,言情笃挚,缠绵往复,每多言外之旨……岂非风雅之嗣音、诗人之冠冕乎?”陈廷焯说:“李白一生大本领全在《古风》五十九首”(《白雨斋词话》).这些评论不仅明确指出《古风》是李白诗歌中的上品,而且强调了它在诗歌史上不同凡响的地位.而另一些学者对《古风》却不无褒贬,如胡应麟说:“备诸体于建安者,陈王也;集大成于开元者,工部也.青莲才之逸,并驾陈王;气之雄,齐驱工部,可谓撮胜二家.第古风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英语》2020,(5):12-26
本文对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进行了解读,这一重要诗歌类型的目标就是重拾从前的诗歌精神。本文之中的解读沿袭了方葆珍相关研究之中的思路,作为一位专门研究李白的学者,在《追寻谪仙》这本专门研究李白诗歌的著作中,方葆珍对这一诗歌类型有十分详尽的论述。本文则主要聚焦于这一诗歌类型的主题,尤其是其中的永生主题,同时还讨论了李白同陶渊明的关系。就此而言,李白的《古风》是其现代性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白被公认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其关注社会现实、"指言时事"的诗作也不在少数。本文以《古风》为例,探讨"古风"的史诗特征和李白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主要艺术特色在于用典,以人事典故用得最多。他选取历史上与诗文典籍中所描写的品格高尚,有奇操卓行的人事入诗,讴歌其人其事,而且他的用典继承了前代诗人,并发展了前代诗人的用典艺术,很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诗是李白进入长安,并因之让自己声名鹊起的成名之作.它以雄奇奔放、力冲云霄的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为中国文学史献上了一篇璀璨夺目的耀眼华章,读来让人惊服,令人神往,实为一首旷绝古今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原文〕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天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主导思想和情感世界,长期以来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从其组诗《古风五十九首》里,我们可以洞察李白内心强烈的孤独与忧国的情愫。在求仙与用世两个方面,表现出作者深层的矛盾心理。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统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李白形象。  相似文献   

8.
关于李白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较难有统一定论。李自作为大家其思想受各家影响理所当然.不可否认。但诸多思想影响中,庄骚思想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彭敏 《初中生辅导》2011,(14):13-16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相似文献   

10.
《三五七言》诗是李白的一首杂言诗,体式风格接近汉魏古乐府,过去一些人把此诗断为隋代诗人郑世翼之作,是因文献传抄过程中带来的作者归属的错误。它是一篇言情之作,主要内容是闺中望远,辞意和体制都脱胎于晋无名氏乐府《休洗红》,音律繁复,情辞哀怨,为乐府精品。由于其内容形式上的开创性,此诗在唐宋元明清引来众多的拟作,在清代还被当成词调对待,视为唐人创制的词之一体,可见其典范性。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一生对国家政治抱有极大的热忱,这一思想贯穿李白的一生,而且在古风诗作中表现得尤为集中。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反映的年轻时积极寻求的政治出路、在长安及离开长安几年间矛盾的思想,以及贯其一生的游侠仙道思想。  相似文献   

12.
《古风(西上莲花山)》是一首主体凸显的诗歌,李白以"我"为中心处理自己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凸显"人"的天人关系论。这使诗歌中的诗人将"我"置于广袤的宇宙空间之中,以此来观照自我、观照现实。  相似文献   

13.
李白集中《古风》诸作的创作年代,大部分都很难确指。《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的系年亦是如此。安旗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中系此诗于天宝九载(公元七五〇年),但此种系年存在着明显的错误。结合李白的生平事迹及此诗的创作动机,此诗大致应作于李白任职于翰林期间,而不应如系于天宝九载。  相似文献   

14.
李白原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认为此诗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描述不合事实,也不能和第三、四句相照应。据书上记载,李白在汪伦家作客数日,被尊为上宾,受到美酒佳肴,热情款待,因此临行之时汪伦哪有让远来的贵客李白独自  相似文献   

15.
<正>自《诗经》《楚辞》而下,《古诗十九首》、汉魏文人诗、六朝诗歌中的女性题材诗,形成了中国这个诗歌国度的一大传统母题,而"思妇""弃妇""美人""仙女""妻子"等形象又是其中最普遍、最重要和最生动活鲜的形象。被宋代王安石评为"十首九说妇人与酒"的"诗仙"李白,作有女性题材诗150多首,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个传统在盛唐最有力的继承者。但令人疑惑的是,如此明显的研究阵地对应  相似文献   

16.
在对我国古典诗词的欣赏过程中,仅凭对时代背景的了解与合乎情理的想象还不够,如果不具备必要的修辞知识,往往会生发出许多望文生义、臆想牵强之辞。本文通过对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颈联诗句意象的分析,说明在古典诗词欣赏过程中,正确运用修辞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正>以女性为题材,是我国诗歌自《诗经》以来的一大传统。在这一传统的传承中,就其作者的个体而言,李白以一百四十多首诗歌而空前,而且更以创新于比兴寄托的丰富多彩、旨意遥深而绝后。毫无疑问,李白是站立于这一传统巅峰的伟大者。但是,不仅自唐宋以来历代对李白这部分诗作的认识并不全面,而且即使是近、当代的研究,虽大有发明,却也只是零篇散章。伍宝娟教授之《李白女性题材诗研究》专著应时而出,正补李白研究之一大空白。幸甚至哉,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8.
贵刊发表了施华君的《评李白〈赠汪伦〉诗》一文,对李诗提出了新的看法:李白诗中的“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句描述不合事实,也不能和第三四句相照应。概括起来,理由有两点:其一,汪伦不会在李白离别时让他独自去乘船,然后再去送行,退一步说如果因事耽搁也应当是快步疾走,而不会一路唱着歌、踏着节拍前去送行。其二,苗族的踏歌并非专作送行之用的,而且“踏歌声”三字也表达不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理解李诗应把握住以下三点。首先,“忽闻”是理解本诗的关键。诗中所写的是李白和汪伦告别以后的事。诗的  相似文献   

19.
李白《草书歌行》诗的真伪问题石云涛宋敏求编《李太白文集》所收《草书歌行》诗是否李白作品,北宋以来屡有异议。虽曾有人欲加肯定,但因论证不足,未能为人接受。1978年4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有笔如山墨作溪》一文,提到李白此诗。同年5月28日又发表常林...  相似文献   

20.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杰作,写成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在唐都长安受权贵们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李白将由东鲁南游越中,这首诗是行前书赠友人的。全诗托以梦幻,设以虚境,用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寄以情怀,向山东诸公申明心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