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贾岛《寻隐者不遇》。教师提问:大家喜欢贾岛的这首诗吗?如果喜欢,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回答(略)。这首诗短小精悍,很能体现中国诗歌虚实相生的特点。那么,中国诗到底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相似文献   

2.
对偶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1)诗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2)本诗哪一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答题步骤:总写,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诗句是如何对偶的,即是哪些词语的对应;最后,分析使用比喻的好处。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1.本诗属于什么抒情方式?写出了春天的什么韵味?2.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3-4题。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逾:通“愈”,更加。3.此诗表达的主要感情是什么?4.为表达主旨,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5-6题。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别院:正院旁…  相似文献   

4.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5.
对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诸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旨在说明诗歌中诸多修辞方法的运用有使诗歌的主题进一步深化的作用,更加突出了诗歌的中心思想。表面上该诗是一首爱情诗,而实际上则是一首赞美人的伟大力量的人文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修辞是一项重要的测试内容,《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D。2004年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衬托、通感、双关等。一、拟人诗歌鉴赏题中考查最多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描绘形象,表意生动。全国乙卷和北京卷都做了考查。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7.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初步感悟作品的能力。2、了解诗词所表现的诗人情怀,学习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领会诗中所具有的深厚的感染力。3、了解和这首诗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教学难点】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一些困难。【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有13套试卷的古诗鉴赏题涉及修辞格。有的试题是直接考,设问方式为:①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四川卷)。②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辽宁卷)。③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广东卷)?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诵诗歌;2.了解作者普希金。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诗中传达出来的人生态度;2.结合实际生活和阅读积累谈一谈你对诗歌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的真谛,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与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2.体会诗中传达出来的人生态度。【学法指导】1.扫清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诗歌;2.搜集"普希金"的相关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3.细细品读诗句,联系自身经历小组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12.
提问方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考查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像、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古今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1)本诗某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2)诗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说说使用哪些对比的手法。(3)诗歌为什么使用古今对比的描写手法?  相似文献   

14.
借代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1)诗歌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解说。(2)诗歌的哪句诗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答题步骤:先总写,诗歌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再分析,诗歌用什么词语替代什么事物;然后写出表达的事物具有的特点;最后,写出使用借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新中国著名解放军诗人李瑛的一首抒情诗。最初发表在1980年《诗刊》第五期上。后收入1980年《新诗年编》,1981年9月号英法文版的《中国文学》曾予以转载。受到了普遍好评。要正确理解这首诗,我们首先应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的立意是什么?第二,这立意是诗后凭空杜撰来的?还是有着广泛深刻的现实基础?第三,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立意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如果我们把上述  相似文献   

16.
正【修辞考点解读】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考点的相关要求是: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3.在交际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手法运用的正误。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译读《黄鹤楼》,能够把握诗歌大意,描绘诗歌的重点画面。2.抓住诗眼,能够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愁”的丰富性,掌握赏析诗歌的策略方法。3.通过比读、联读,能够辨析不同诗歌表达情感的异同,了解古人“寄情山川风物,借诗言志咏怀”的传统。【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是(PPT)“从单篇走向群诗”(学生齐读)。那么,我们要重点学习哪一首诗歌呢?《黄鹤楼》(板书)。为什么要从这首诗歌学起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诗歌: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主要是考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情感。一般来说诗歌鉴赏都有固定的回答方法,比如说你肩上一首诗歌首先要描述诗歌所表达的景物内容,再点出这样写运用的修辞手法,最后总结其表达的思想情感。语言应用题主要是考你对语言的积累应用,这类题灵活性大,多积累些优美句子和句式方法会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主要是考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情感。一般来说诗歌鉴赏都有固定的回答方法,比如说你肩上一首诗歌首先要描述诗歌所表达的景物内容,再点出这样写运用的修辞手法,最后总结其表达的思想情感。语言应用题主要是考你对语言的积累应用,这类题灵活性大,多积累些优美句子和句式方法会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这样的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注释]若等闲:好像很平常。1、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给出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1、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2、这是一首咏物诗。它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石灰”中寄托了作者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以及他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意志。【注】(答“象征”的手法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