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雅轩(1894-1976),杨氏太极拳名师。自幼喜武,从师杨澄甫,得其真传,并深研太极拳原理。1938年开始到成都传授杨氏太极拳,在四川近40年中,李雅轩培养出了整整一代太极拳人才,从学者不下万余人,成为杨氏太极拳在四川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
王悦 《中华武术》2004,(5):38-39
时光倒转回1957年冬天的成都。这一天,李雅轩像往常一样到只隔一条街的好友家做客。好友的儿子名叫龙骧,正和小伙伴在院里玩耍。小龙骧面容清秀,但身体瘦弱,几次都被高他一头的伙伴摔倒在地。李雅轩笑着对自己的好朋友说:“龙骧这孩子聪明,只是太瘦,如果让他跟我学学拳,以后就不怕被别人欺负了。”从这一天开始,8岁的陈龙骧便开始了与太极拳的不解之缘,这深厚的缘分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3.
杨氏太极拳简介创造人杨露禅,河北永宁人。杨氏太极拳是在础上的发身法中下,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法上由松入,刚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因其纱法简易,深受人们喜爱。杨氏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扬振铎9月25日到27日一年一度的主山西省杨氏太极拳活动将在山西举行;真中包据太极拳、剑、刀、个人.集体比赛。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已成五十五周年,协会下属分会已达七十余个。身为杨氏太极拳协会会长的杨振锋最近正为活动的筹备忙活着。在美国讲学一个多月,刚刚归采的杨振锋高兴地说:"在国外,根等人都菲常喜欢中华武术。因为太极拳…  相似文献   

4.
翁心诚 《精武》2009,(9):18-19
近读《太极拳理传真》一著,觉其讲实话、真话、体验话。作者练数十年太极拳,曾得大师之指点,揣摩默识,十分认真,对太极训练持严谨、诚恳态度,充分认识其难不是畏葸不前,而是殚精竭虑,克服其阻,终于练出太极高层功夫。文中谈及跟随杨澄甫十几年、且具超常功夫的李雅轩先生在世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眼下练太极者有99%没有人道。  相似文献   

5.
陈雄 《武当》2013,(5):23-24
林墨根,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于2010年2月2日12时在成都市逝世,享年九十岁。他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师承李雅轩。他身为中国武术段位八段,身兼四川武协荣誉委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理事长,四川武术馆太极拳推手总教练等职。以其太极推手功夫扬名海内外,教学几十年,数百弟子遍及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长期研练杨氏太极拳时,发现其中闪通背一式名词书写比较混乱,各种版本的杨氏太极拳书籍差异较大;且名家巨手各持一端,使后学者无所适从,极不利于杨氏太极拳的发展与推广。现笔者据手头有限的资料试加分析,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多加斧正为盼。  相似文献   

7.
若愚 《武当》2008,(2):I0001-I0001
金松杨氏太极拳培训研究中心(简称金松中心)建于1988年。创建人松绪金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好武。师从杨健侯之弟子金锡武(满族,1881-1963年)老师习老架杨氏太极拳、械、散手;从杨澄甫之弟子崔毅士(1892—1970年)老师习杨澄甫式大架太极拳、械、推手;从杨少侯之弟子吴图南(蒙族,乌拉布,1884-1989年)老师习杨氏太极拳小架。  相似文献   

8.
李雅轩练的杨式太极刀共40个动作,包括劈、刺、撩、扫、截、挑、磕、挂、斫、剁、崩、点、抹13种刀法。在技法上,又有跳步冲刀、跳步勒刀、跳步旋风的特点。演练起来,既有太极拳轻灵沉稳的风韵,又有雄壮威武之气势,还有龙腾虎跃之敏捷,其架子舒展大方。  相似文献   

9.
6月26日~29日,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赵幼斌专程赶往革命圣地延安市和志丹县,为当地杨式太极拳学员和爱好者进行讲学和辅导。在两地共进行了4次集体的太极拳辅导,4次骨干推手辅导  相似文献   

10.
朱道琼 《武当》2013,(6):32-33
在中国,源自武当山张三丰的"杨式太极拳",从乡村带到京城而彰显于世的第一人是杨露禅。其孙杨澄甫"大器晚成",40岁后尽得真谛,被称为近代"中国太极第一人"。澄甫高徒傅钟文于1963年著《杨氏太极拳》,1989年著《杨氏太极拳教法练法》,他不仅将杨式太极拳套路定型,而且提出练法要领240多条、练法要求230余条、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220余条、技术分析110多条,成为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钟文之子傅声远,9岁自河北永年到上海随父习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内劲的学习,先学习拥内劲的心法,然后循序渐进地学习捋、挤、按、采、捌、肘、靠内劲的心法和用法,由此体会太极内功心法的神奇奥秘。杨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曾经讲,太极拳要追求虚无的气势。但是,如何追求呢?没有内功心法的训练,要体会太极拳阴面的神、意、气和阳面的形体动作互相孕育的奥妙,逐步达到太极拳太极无手处处手、棚捋挤按皆非似的妙境是不可能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有这样一句话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虽是短短的  相似文献   

12.
丁水德 《武当》2008,(8):37-38
1917年,健侯师祖仙逝后,澄甫师爷秉承父志,南下授拳。从此,开创了杨式太极拳在江南广泛传播的新局面。师爷南下后,先后受聘于中央国术馆和浙江省国术馆,分别担任一等教习和教务长。此后,为追随师爷,杨氏弟子也纷纷南下。其中,涉足杭州的有杨少侯、牛春明、田绍轩、李雅轩、褚桂亭等人。  相似文献   

13.
吴氏太极拳简介创造人吴泉,北京大兴人,太极高手全佑之子,幼家学,并在其你杨氏小架拳式基础上逐步修改,加以泣色,形成一个新的脊流。吴氏太极以化著不断。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又不显拘谨。推手严密、细腻,守静而不安动,以化风长。吴氏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王培生。今年八十岁的吴式太极拳大师王培生老师仍不服老,每天忙着著书立说,授徒课业,记者采访他时,都难以谋面。王老师受业于吴式太极拳大师杨禹廷,还得过师爷王茂斋老先生的传授,故年轻时就出类拔军,技艺出众。他十几岁进就开始教拳,至会已传拳六十年,所授学生不…  相似文献   

14.
金杨眉 《武当》2005,(6):62-63
我的师爷李雅轩先生逝世已有28年了,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10周年。每当听我的老师(太极拳名家)陈龙骧、李敏弟谈起李雅轩先生生前学武,用武的感人事迹,和看到近年来太极拳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我们不能不更加缅怀这位为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呕心沥血,贡献一生的一代太极拳大师。  相似文献   

15.
《精武》2007,(12)
窿了1要头_共-一尹气嚼图49右搂膝拗步图50左搂膝拗步图51左搂膝拗步图52海底针图53海底针露霸图55扇通背图56翻身撇身锤图57翻身撇身锤黔然擎蘸亥戮…缸尹雳熬图60卸步搬拦锤李雅轩演练杨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6.
尤勇 《中华武术》2002,(1):34-35
21世纪的第一年是个太极年,从3月份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到5月份的太极拳健康月,再到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宁夏太极拳大会、珠海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香港太极拳演示大会等,太极拳交流活动频繁21世纪也是个保健的世纪,中国的太极拳必将越来越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21世纪第一年的岁末,记者采访了  相似文献   

17.
王继中 《武当》2014,(5):37-39
我的父亲王廷魁生于清末宣统年间,祖籍天津北仓镇对河刘园村。他是一个尊崇儒道文明的太极传,人,一生酷爱太极拳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在济南府学做买卖时,因全家生活所迫,整日奔走于起居无常,冷热无着之际,他患了严重的胃病,后经友人介绍修炼太极拳,师从杨露禅后代门生于化行众师兄弟,尽得杨氏真传。他修炼太极七十五个春秋,因祸得福,不但治愈了胃病,还修炼出豁达大度、淡泊无求、  相似文献   

18.
练太极拳要讲大松大柔,有人甚至将松柔强调为太极拳的灵魂,这是有道理的。要松,要松,要松,初学太极拳要从缓慢松柔入手。当代太极名家郑曼青教导弟子时亦如是强调。郑曼青的师兄,另一位当代太极名家李雅轩亦强调,练太极拳要大松大软,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虽然很多人主张练太极拳要大松大柔,但为什么练不出功夫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松柔有很多诀窍,其中有方法问题,也有层次上理解的问题。讲松柔若不得法,同样很容易走入误区。有许多人讲松柔,但练来练去仍然只是在肌肉的动作上做文章,有些人虽然常常觉得自己松开了,实际上是懈了,而自己并不知道。太极拳讲大松大柔,首先要明白松柔的种种层次和不同境界。从我们这个体系的训练方法上去讲,太极拳的松柔首先是要讲松开,然后是松散(读第四声),再往下是松沉、松静、松化,就是大而化之,神而明之。这些都是太极拳松柔的层次,但这些境界都是口传身授的功夫,要用文字讲述清楚,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9.
谭大江 《武当》2004,(11):5-8
邯郸顾脉太极拳的源流传承 在河北邯郸地区,继张祖意合太极拳发现之后,又得知又一家以前少为外界所知的传统太极拳门派。笔者是2002年在邯郸调查采访张祖意合太极拳时始知此拳。后经与当地知情者以及该拳一些重要传人更多了解,确知其为一支有较久历史的太极拳流派。这门太极拳今有几种称呼,有称“顾式太极拳”,有  相似文献   

20.
我学练健身太极拳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的。到90年代退休后,我又把学习太极拳与群众性的晨练健身运动结合起来,并将她变成自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终生相伴的“业余事业”,这就是我老年生活中的“太极梦”:愿太极、健康与同练的健身友常伴。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在1963年跟王锦程工程师学简化太极拳,对太极拳理及其健身作用并不了解,“文革”后就忘光了。1979年后在热心友人的指导下学了一套“四合一”的48式太极拳,大大提高了我学练太极拳的热情,同时对进一步巩固24式太极拳和学习88式太极拳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