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瞧这一家子     
1998年加入《晚间新闻》的时候见谁都喊老师,今天大家都喊我丹丹姐、张老师,新人成老人,一晃就是五年了。五年里,观众接受了我这个人,记住了张丹丹这个名,我很清楚这并不说明我有多么多么行,如果能谈得上有些成绩的话那也完全是沾了《晚间新闻》的光,沾了栏目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近三十号人的光。但大家同在一个办公室,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时刻刻把谢谢挂在嘴边上,多少显得有些矫情,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把这份感激放在心里,正好这回《新闻天地》的老师让我写点什么,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写写我的同事我可爱的兄弟姐妹吧,也让我有机会对他们说声谢谢。潘爹——湖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晚间新闻》创始人潘礼平是也。背地里我们都这么喊,当面那当然还得喊"潘主任"。从1998年新版的《晚间新闻》新鲜出炉的那天起,他便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看稿、串带。他看稿子的时候记者得在他旁边陪  相似文献   

2.
李丽娜 《新闻窗》2011,(6):35-35
如果把专题节目当作一桌丰盛的佳肴,那么前期策划就好比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得充分,这桌菜就会色香会俱全,客人自然会享受到饕餮盛宴!如果准备得不充分,心中无数,那么做出的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对于专题节目来说,做好前期策划就是为节目的成功做好了铺垫,是做好节目的关键。那么如何做好前期策划呢?笔者认为只有进行科学的、整体的、全面的运作策划,制作出的电视节目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提示: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节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此文对电视晚间新闻的现象观察细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晚间新闻节目编排的分析,颇能给人以启发。 声屏世界 许多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节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人们“锁住频道”,与晚间新闻准时“约会”,使晚间新闻的收视率节节上升,并产生了令人欣喜也令人深思的晚间新闻现象。 早在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和部分省级电视台就有晚间新闻,只是那时基本上是“新闻联播”节目的摘要重播,是“首播新闻”的翻版,其本身并没有区别于“联播”的鲜明特色。更有甚者,“联播”看不…  相似文献   

4.
在靓女俊男如云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中,潘全心算不上漂亮,而且播音时明显带出的非专业味道也让她有别于专业主持人,但这些都挡不住有一批忠实的观众,固定在每天晚上10点钟将电视频道锁定在北京1套,看由她主持的“晚间新闻报道”节目。这个节目还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奖新闻编排一等奖和中国新闻二等奖。成为北京电视节目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5.
王蒙:大家好!我每次来上图讲座,都看到了听众特别亲切、友好的目光,我感觉跟大家有一种交流。而且,在过去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也有上海朋友纠正我讲话中一些知识性不准确的地方,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讲话的过程也是一个我向听众学习的过程,我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我感觉你们对我讲的好像还能够接受,我就会讲得很自信;有时候我讲着讲着,突然觉得后脊梁有点发凉,觉得这话说得不太清楚,感觉听的人不信  相似文献   

6.
服务行业有一句话:顾客是上帝。其实对电视人而言,观众是上帝。观众喜欢,电视就有市场;观众不喜欢,电视节目就得改变。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在全国很火,许多人爱看,电视同行也兴起一股研究热,许多人认为主要是因为这个  相似文献   

7.
有次打开电视机,看到一位节目主持人正在向观众讲新闻故事。只见她左一个"然后",右一个"然后",前一个"然后",后一个"然后"。她一句话带一个"然后",五分钟就用了18个"然后"。主持人小姐"然后"得让我心烦,让我怎么也不忍再听下去、看下去了。  相似文献   

8.
1999年初,改版后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登台亮相。主持人张丹丹、李锐以说家常话的方式播报新闻,亲切、自然、幽默,既风味独特,又妙趣横生,每条新闻完了还捎上几句短评……看后,令人顿觉耳目一新,产生一阵惊喜:原来电视新闻还可以这么做?并且如此好看!有幽默感、有娱乐性、有文化品位,完全打破了传统新闻播报的条条框框,从内容到形式都别具一格、新意迭出,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栏目特色。 有人说,湖南台的《晚间新闻》有点怪,但没有人说他们播的不是新闻。 诗意地说,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的出现为我们的电视屏幕带来了…  相似文献   

9.
纵观电视新闻报道发展的历程,一些贴近百姓,形式多样的新闻日益受到观众的欢迎。这类从大众角度出发的电视新闻给大量充斥着平面报道、会议报道、成果报道的新闻节目注入了一股活力,并日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如湖南卫视《晚间新闻》采用说唱讲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了电视的平民化。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也开始意识到,新闻报道不仅仅是给领导看的,而应该让广大受众喜欢看。新闻报道的大众化可以说是目前新闻节目的趋势所在。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必须使我们的采访和写作都要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超级宝宝秀》是某省电视台收视率很高的一个娱乐节目,在观众中颇有人缘。然而,看了最近一期,笔者却如鲠在喉,反感节目中的某些“噱头”。在这期节目中,有一个小男孩擅长唱流行歌曲,不仅能不假思索地唱出主持人点的“曲目”,对现场观众的点歌也应付自如。正在笔者为小家伙的出色表演暗自感叹时,主持人突然将观众的视线引向台下的一个小女孩,小男孩刚才唱歌时眼睛就一直朝她扫。主持人把小女孩请上台,给观众讲了个小插曲:原来这是对小男孩的奖励。录节目前编导为了鼓励他,答应只要歌唱得好,就把小女孩请到现场来,给他一个惊喜。这两个孩子是…  相似文献   

11.
红烧肉之恋     
地产大佬婚变,红烧肉火了。狗血的剧情,因为一盆卖相不佳、面目模糊的菜品,温情顿生——不管她是不是真的爱他,他似乎是真的爱她。这道菜看似简单,却耗工耗时,不算前期选肉、漂洗、刀工准备等等,单是上灶,就需时至少两小时,文火,慢慢煨着,不时要掀开锅盖查看,以防糊底,直至汁干味透,香气尽出,方算完成(有些人会讨巧用高压锅,但那就全失了红烧肉的真谛)。更何况,这可是一盆大肉肉,其潜台词是:我不怕你长胖,快吃吧!香香地吃!现代人很少能付出这等耐心。在谈情  相似文献   

12.
乔鹏 《新闻采编》2007,(1):47-47
国内各地方电视台,基本每台都有一档综合国内外新闻的“综合新闻”,但是,许多观众仍有当地新闻看地方台,国际新闻看中央台的习惯。2006年初,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进行了改组,由原来的纯民生新闻改为综合国内外、视野开阔的综合新闻,《晚间新闻》原来定位是浏览当天大事,深入分析点评有挖掘性的新闻事件。但由于北京电视台一直没有一档综合国内外新闻事件的综合新闻,新闻中心研究后决定,对晚间新闻进行全面改版。改版后,《晚间新闻报道》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收视群,从纯民生新闻改版为兼顾国内外新闻的全新栏目。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的顺利改版,为其他地方台办好综合新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者就是消费者,读者就是市场。作为一名编辑,如何在版面操作中进一步体现读者意识、市场意识,也就是群众意识,我认为宜强化“菜单意识”。 所谓编辑的“菜单意识”,是个比方,一个版面就好比一桌大菜,编辑就是厨师。这桌菜是烧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张丹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脸幸福的她不会忘记,八年前,也就是1998年——她人生当中最应该记住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电视自从进入大部分家庭,就不再是一个孤立地被观看的物体了,它成了家庭的用具。人们在这个熟悉的家庭空间里进进出出,同时做着几件事,与其他人说着话,漫不经心地看着电视,随意改换频道,以便同时看几个节目。电视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构筑了与观众的复杂微妙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视节目制作方想给观众看的节目,另一方面是观众想看的节目。当这两方面产生矛盾时,观众就毫不客气地换频道或关掉电视。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制作出观众想看的节目和设法把想给观众看的节目做得新鲜有趣,使它们变成观众想看的节目——无…  相似文献   

16.
近日网上又闻炮轰声。炮手是湖南卫视的知名主持人张丹丹,炮轰目标为央视三套《欢乐英雄》栏目的三位美女主持——管彤、张蕾和李思思。这一来,要想不热闹也不行了。彼日,张丹丹的微博。没见过这么恶心人的主持人!……看得出,她当时一定是刚看罢《欢乐英雄》,余怒未消。有网友跟帖:解释解释,不要让看客一头雾水?张回应:马上换台到央三,自己看,看得下去算你狠。在说  相似文献   

17.
周平  谢丽娟 《视听界》2001,(4):54-54
在电视诸元素中,解说、画面、同期声、音乐、字幕等都应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统一为主题服务。看电视讲的是一种感觉,观众不可能把诸多元素分隔开来去欣赏。观众看的是一种感觉,一种自我理解的感觉,即“观众感觉”。因此电视的各种元素都必须围绕你要给观众的感觉做文章。一、主观解说与客观采访相“融”。目前,电视纪录片大都采用解说与同期声互补的叙事方法。作为解说除应该避免与同期声的内容重复外,更应该讲究一个“融”字,即在不知不觉中解说与同期声准确并最简练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荧屏上的有奖收视近来似乎在一天天升温,越来越多的电视台相继打出了“看电视,中大奖”的诱人大旗,把不大安分的那部分观众撩拨得心里痒痒的,电视台的“热线电话”想必也是热得可以。于是议论蜂起。见仁见智,说好说坏的都有,但总体上是贬多褒少。有奖收视的目的是以奖促“奖”,吸引观众看他的节目,参与他的“游戏”,这谁都明白。如此看来,它的目的也许并不十分“高尚”,用的也是“物质刺激”的那一套,但只要不是用劣质节目来欺蒙观众,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观众看了自己愿看的节目,运气好的还能中得一份丰…  相似文献   

19.
有一 部影片,选 片时感动得 我泪目水夺眶 而出,几分钟内无法工作,做译本编辑时又感动得泪如雨下。这就是美国三星公司 1989年出品的《钢木兰》。该片上演以后,立刻受到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接连获得1990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朱丽娜·罗伯茨),1991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奖提名(雪莉·麦克雷恩)。也许因为我也是一位为人妻为人母的女性,对影片很容易产生认同感。我上网查了一下美国观众的反应,发现有不少人和我的感觉完全一样。有一位观众说他看了50遍,每次都是泣不成声;另一位观众说他已经不知看…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晚间新闻最基本的定位是:生活化、平民化。节目注重实用性,服务性,是观众与电视之间的桥梁,而软新闻是为了增加新闻的可视性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与晚间新闻节目基本定位的出发点并无二至。由于地(市)电视台的观众大部分都是普通居民,平均文化程度偏低,而且相对来说生活节奏较慢,娱乐活动也不多,因此电视往往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