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所共有的要素,电影剧作也不能例外。主题对于电影剧作具有基础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那就谈不上创作电影剧作。电影大师普多夫金曾经说过:“主题是一个为各种艺术所共有的概念。人类的每种想法都可以成为作品的主题。电影像其他艺术一样,对主题的选择是没有限制的。唯一的问题是它对于观众是否有价值。……如果作为电影剧本的基础的主题思想是模糊不清的,那么剧本就必然要失败。”日本电影剧作家山田洋次把主题与技巧加以比较认为:“写剧本当然需要技巧,但只要主题明确,技巧所占的地位就是微乎其微了。有无主题乃是首要的,技巧的问题既不是第二,也不是第三,不妨列到第四吧。”美国电影理论家波布克说得更为深刻,他说:“任何一部影片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主题。……尽管在过去二十年内,影片的风格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同班的一个小男孩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我已经忘记我们当时为什么争论了,只记得我们争论不休的焦点是:我认为“我”是对的,“他”是错的——而他则刚好与我相反,他相信“我”是错的,“他”是对的。老师听了我们的争论后,决定让我们受到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训。她把我们带到讲台前,把小男孩安排在讲台的一边,把我安排在另一边,而在讲台的正中间,放着一个又大又圆的物体。我能够清楚地看见它是黑色的。之后,老师问小男孩:“那个物体是什么颜色的?”小男孩回答:“白色的。”他说那个物体是白色的!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小说”与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延安文艺座谈会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行程的开始,而赵树理则是在这新的历史行程中较早地以他的创作来显示其实绩的一个作家。他是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整个发展行程的历史背景中,带着他个人特有的可贵经历,经党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他的创作,在内容方面,除了由于他的长期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主要是写有关农村的生活和斗争而外,其中引人注意的是:“……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这样一个特点。按他本人的说明,至少截至全国解放前为止的创作中,除少数报导性的写作外,是“还没有例外”的。也因此,当时他的创作内  相似文献   

4.
凡一平、田代琳二位问志是近几年在广西文坛上颇为活跃的作家。他们的中篇小说最能代表他们创作的特色,下面,我从主题、题材以及叙事技巧几方面,谈谈他们各自创作的特点。一一个作家,都有他最热衷的话题,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作品来看,这便是主题特征了,主题是不容忽视的,主题是作家风格的第一个标志。先看凡一平的作品《随风咏叹》,作品叙述“我”的故事;耐安的故事;黑米的故事。以耐安作为中介人物,以“我”及黑米对耐安的恋情情结作为表层叙事的纽带。“我”有以下特点:自信、坚定;所以当人人都说“我”把“来”字写成了“米…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作为“京派”的一个代表作家,以其所创作的《边城》向人们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那就是:自然、清灵和隽永。从淡淡的笔墨中透露出对故乡山水人事的深深眷念,突出山水的丽质和人性的淳朴本色,是《边城》的最大艺术特色。沈从文曾对“艺术”下过定义:“人类高尚的理想,健康的思想,必须先融解在文字里。这理解方可成为艺术。”他也对“技巧”下过定义:“就技巧一词加以诠释,真正意义应当是选择,是谨慎处置,是求妥贴,是求恰当。”关于艺术和技巧的关系,他认为“艺术和技巧原本不可分开。”(沈从文《创作杂谈·论技巧》)文学大师巴金说过…  相似文献   

6.
研究巴尔扎克,是探索外国文学宝库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人们对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生平创作、思想观点、艺术技巧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文章.对这位“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但又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的资产阶级作家,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我认为仍有结合作品去分析研究的必要.在本文中,我想就他的长篇小说《贝姨》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贝姨与阿特丽纳的性格对比,谈谈自己的一点浅陋之见.  相似文献   

7.
陆文娟 《班主任》2008,(6):17-18
“闲谈”,按词典的解释是“没有一定中心地谈无关紧要的话”。闲谈区别于正式的谈话、讲话,没有明确的谈话主题。它的优势在于“闲”,而“闲”的技巧又在于“自然、适时、恰当、巧妙”。笔者认为,闲谈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培养情感的重要方式。下面结合我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谈谈如何通过闲谈与学生沟通。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纪伯伦的散文诗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誉,其艺术成就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语言美:宛若行云的流畅美,艳丽似画的色彩美,悦耳如乐的韵律美。这一切,又源于他“爱”与“美”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同志说,他创作话剧《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曹操翻案”。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演出此剧的时候,他老人家一边看,一边流泪,非常激动地对曹禺同志说:“《蔡文姬》我是用心血写出的,蔡文姬就是我。”现在,对于《蔡》剧的主题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为曹操翻案,有的认为是蔡文姬“重睹芳华”,还有的则认为是表现民族团结,等等。这些意见谁对谁不对,谁更接  相似文献   

10.
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巴金在谈到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时,总是一再强调:“我不是文学家”。是在一九三二年九月写的《我的自剖》中,巴金就说过:“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不想做一个艺术家”。在同年十月写的《<电椅>代序》中,他又说:“我不是一个文学家,也不想把小说当作名山盛业。”一直到一九八○年四月在日本东京朝日讲堂讲演会上的讲话《文学生活五十年》中,他仍然说:“我不是文学家”。这决不是巴金的自谦和他对艺术的否定,而是反映了他的卓越的艺术追求。这种艺术追求既回响着“五四”开辟的我国新文学运动的主旋律,又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一些报刊上陆续披露了王一川博士主编《20世纪中国小说大师》消息以来,由于人选的9位小说大师中茅盾落选,学术界对此议论沸沸扬扬。许多人认为不选茅盾至为不公。王博士在一篇文章中为他不选茅盾作了解释。但他的解释与说明是没有道理的(见1995年1月28日《文艺报》)。他说他选小说大师的标准主要是从芙学的标准入手,具体地谈了四条标准。他的四条标准用以衡量茅盾作品,我认为茅盾作品完全具备。比如王博士认为茅盾作品的缺陷之一是有“主题先行”图解政治的倾向。是这样吗?“主题先行”是我们批判“四人帮”“三突出”,与走资派…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学生诚惶诚恐地来请教他的老师:“老师,请问我要怎么样做,才能够学会您所有的智慧呢?”这个学生的老师是一位深具智慧的大师,他听到学生这样的问题,笑了笑之后,反问学生说:“那么,你认为应该怎么样才能够学会我所有的智慧呢?”学生想了想,立刻说:“我以为,最好老师能够一次教会我所有智慧的关键,让我能够完全了解老师您所了解的事情。”大师又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了一个苹果,放到嘴边,大大地咬了一口。大师望着他的学生,口中不断咀嚼着苹果,不发一言。过了好一会儿,大师才又张开嘴,将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手掌当中。大师伸出手,将已嚼烂…  相似文献   

13.
《魔术》是日本近代文学中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写于1919年的短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在创作上强调虚构,讲究技巧,同时更重视对现实本质的反映。他说过:“我在气质上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在人生观上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这些特点在他的148篇短篇小说中都程度不同地留有烙印。在《魔术》一篇里,体现得更为清晰。 《魔术》是以讥讽手法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至上为主题的。既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又着意运用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虚幻迷茫、夸张、象征等手法,于真而又假、似假犹真的情境中,展示拜金主义者们的卑鄙、狡诈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14.
茅盾曾经指出文学家应有“一个真能观察、分析、综合、体验的好好地武装过的头脑,尤为要紧”,又说,研究创作艺术思维形式是创作“技巧问题的根本。”茅盾是一位善于思想,文思敏捷的革命文学巨匠。他的丰富的艺术思维的宝贵经验值得好好研究和借鉴。 有人运用现代思维科学的方法,将人类艺术思维分为三个心理层次结构,即象征式艺术思维,直观式艺术思维和典型式艺术思维。我们认为这是符合艺术思维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是今天人类进行艺术思维的主要方式。因为科学早已证明,胎儿在母腹中的发育成长的过  相似文献   

15.
王小静 《文教资料》2005,17(32):155-157
德莱塞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不容忽视的一名作家,很多评论者认为他是自然主义的代言人,或说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者,而他的小说则通常体现出“美国梦”破灭的主题。通过分析他的代表作《美国的悲剧》及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意识和创作手法并不是如此的单一绝对。从主题方面来讲,他对由来已久的“美国梦”既有批判又有追随;从创作手法和内容情节上看,他对当时盛行的自然主义既有接受又有违背。这些矛盾心理主要产生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不能遮盖他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耀眼光芒。  相似文献   

16.
一、谓语是表示感知动词、说明性动词和判断动词“是”的是单句。谓语是看见、知道、感到、得到、认为、了解、希望、觉得、说明、证明、表明等感知动词、说明性动词充当的,这个句子就是单句,并且这种单句的宾语常带单句或复句形式作宾语,在这种情形下,切不可认为此句是复句。例1:我知道他又尖又猾,心狠手辣。这个句子是单句。主语“我”,谓语“知道”,是一个感知动词,宾语“他又尖又猾,心狠手辣”,而这个  相似文献   

17.
上篇、丧钟:并非仅仅是为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而鸣作为曹禺“人生悲剧命运四部曲”总体构思的最后终结,创作于一九四○年的三幕剧《北京人》,是他感知现实体验人生的又一艺术结晶.我认为,《北京人》创作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并非象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肤浅,即“无情宣判了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必定衰亡的历史命运”,或“又一次展开了对中国旧家庭的抨击”;这部优秀作品的  相似文献   

18.
司汤达历来被誉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经典之作《红与黑》也被称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人们曾对此作了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与此同时,现代派作家对其作品又推崇备至,他们认为司汤达的作品表现了属于二十世纪的某些现代意识。他的作品被誉为小说创作艺术的化身,萨特指出:“他的风格是尽善尽美。”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英美文学界中的一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小说以及文学批评在当时备受关注,他的创作手法新颖独特,见解独到精辟,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众所周知,亨利.詹姆斯主要以其国际主题小说的创作而驰誉文学界。1879年,《黛西.米勒》一书的出版使他名声大噪,成为他“国际主题”小说创作的成名作。究其成功的原因,我们认为除了作者在小说叙事技巧及审美关注点所作的尝试及革新外,关键在于作者所赋予其作品的思想精髓。小说《黛西.米勒》以欧美人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为轴线展开,因此本文从对比分析冲突入手,旨在揭示与…  相似文献   

20.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 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一些专门从事学习策略研究的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概念分别从学习需要的不同角度作了如下界定: 杜菲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奈斯比特和舒克史密斯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丹塞雷认为:“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和贮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