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本运用语境理论,论析语境对语言意义理解的影响,揭示语言交际环境中语义的理解依赖于语境及语境对语义的影响与作用这一相互关系。在语言交际中,注意纵横结合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就能准确地把握和区别语言意义的外延和内涵,获得无误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语用学里一个重要成分。随着语用学研究的势力不断扩大,许多语言学家开始尝试把语境和语义相结合,从语境的角度来探讨语义的特征。因此语义和语境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本文拟从语境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具体例子,阐述语境对语义的决定作用以及语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本研究对于正确把握英语中语境和语义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也有益于我们正确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义,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静态语义和动态语义是语言体系中两个性质相互对立的语义集合。语境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是动态语义生成的必要条件。语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是同一载体的两个语义层次。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语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寓于逻辑结构之中,对逻辑的结构的分析旨在揭示隐性的语义成分,并对其客观的真实性作逻辑的指证。语言的创新决定于心的功能,即指人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以及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义理解离不开语境,语境因素是无限的,包括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以及交际参与者相互关系等非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在语义理解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变异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的驱动下,故意偏离常规而选择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语言坐落于语境之中,在解释语言变异的出现及其效果时,必须考虑到语境因素。而语境对解释语言变异的作用体现在语境决定语言变异存在的可能性、语境帮助听者或读者理解语言变异的表意效果、语境限定语言变异得到解释的范围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篇旨在分析语境对解决词、句多义问题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语言的具体理解和翻译中,在对语义进行分析研究时如何把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融合考虑,兼并运用,既能将原文本意准确表达出来,又能做好语言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语言,而任何言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言语交际创造出语境,同时,语境又影响着言语的表达,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语境对语言的影响。一、语境可以确定语义,消除歧义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多义词、同义词、近义词,  相似文献   

8.
语义和语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语境在对意义的理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主要从非语言语境的各个方面来阐释其对语义的影响。以期帮助语言学习者理解语境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化中,主要表现在词语和语篇上,模糊语言无法从语义的角度得到全面的解释,语言的模糊实际上是语言的语用变异,语境是理解模糊语言的重要因素,它对模糊语言具有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10.
博格等人提出的语义最小论最新观点坚持语义同语境完全分离,在捍卫最小语义立场的同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词义的形成和理解以及句子字面意义的理解都不能脱离语境;语境对于语义理解具有极大的主导作用,并且即便句子具有最小语义,但由于年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等语境因素的限制和差异,导致最小语义理解的不同一性;句子字面意义并不是理解说话人意义必须的,不一定具有先在理解性。在实际语言交流中,人的思维和语言同客观世界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人们对意义的理解必然要相对于语境作出。  相似文献   

11.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语能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自古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不同观点归纳起来即两点:一、语言是心智的,一部分是本能、是天生的;二、语言亦属于行为范畴,是刺激反应的结果,是习得的或养成的。理论研究证明语感具有层级性,实证研究证明二语习得范畴下的语感可以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获得。  相似文献   

13.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语言之于第二语言习得有其广泛的理论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在其他学科中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它既作为学习者的目标语,同时又是教师教授语言的媒介。因而就要分析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归纳提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以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关注,更好的发挥教师话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二语习得中的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研究较多,其实,目的语对母语也会有影响,即目的语对母语的逆迁移,但目前对此语言现象的关注不足。这里主要讨论了这种语言现象及其三种具体表现类型,即词汇逆迁移,句法逆迁移,语用逆迁移,这三种表现类型能较好地解释二语习得者的一些语言变化,进而为新形势下汉语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语感作为人把握语言的主要方式,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语言学习能力的高低和语言学习效果的优劣。本就语感和它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语言学习的任务与语感的关系;设计语感教学,培养语感能力3个方面的问题比较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并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认知过程,它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列举分析了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并指出语言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历史上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不同理解,本文着重讨论了外语教学的四种常见方法,提出语言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人们如何看待语言,将如何教授语言。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都必须依靠课堂语言。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及其运用的质量,决定了学生自信的建立、潜能的发挥。对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教师对课堂评价语言应用的意识,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内化语言和外化语言是生成语法理论体系中相当重要的概念,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内外化语言是可以厘清的,而且对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意义重大。内外化语言可以对接,翻译就是很好的例证。如果内外化语言可以对接的设想成立,那么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就可以实现有效互动,同时可以加深对语言习得等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