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怎样制作才能生动、活泼?一位老编辑告诉我:“标题要想做得活,动词一定不可缺。”他还给我举出两个例子:一是《参考消息》报曾经登过一则标题,叫《中国鞋在德国“踩”住意大利》。你看,他不说中国鞋在德国多么畅销,已经超过意大利了。而是用了一个动词“踩”字,既形象,又贴切,对比鲜明,把意大利“踩”在下面了,映衬出中国鞋的畅销。二是《北京晚报》有过这样的标题:《记者盯上了中国入世》,一个“盯”字把记者们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注程度充分显现出来,“盯”住不放了。老编辑的经验对我很有启发,我便…  相似文献   

2.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3.
崔克明 《青年记者》2003,(11):28-28
新闻标题的“专利性”,指的是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的不可分离性和不可替代性,标题是内容的浓缩与提炼。那种“公用帽子”式的新闻标题,不看内容根本不知新闻标题是什么意思,又如何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呢?具有这类问题的标题大致有以下两种: 一、看似文采飞扬,实则缺少功力这类标题,乍看上去颇有文  相似文献   

4.
王鸳珍 《记者摇篮》2004,(11):10-10,20
惊异式标题。是指对惊奇、异常的新闻事实,采用惊讶、诧异的语气来制题, 它有利于表现震惊的新闻事件,对受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那么,如何使新闻标题产生惊异的效果呢? 一、选用富有特色、耐人寻味的动词,增强惊奇的效果 (1)120收费“战”与杨贵珍之死 (2004年4月15日《南方周末》) (2)摇啊摇,我的家整天都在摇  相似文献   

5.
《中国日报》是我国最重要的英文报纸。把它的新闻标题与国内汉文版报纸的新闻标题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前者的特点是简明扼要、惜字如金,而后者则呈字数增多的趋势。本文以《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报道同一新闻的一些标题为例,简要分析一下《中国日报》标题的特点及其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一、《中国日报》(以下简称“中”)标题突出标一件而不是多件新闻事实例如:(中国共产)党将提高党员素质《人民日报》(以下简称“人”)  相似文献   

6.
还没有开始向川农报投稿以前,我就喜欢琢磨川农报上的新闻标题,觉得很活,能引起人的阅读欲望,经常自己再作个标题以作比较。开始给川农报投稿后,通过见报稿标题和自己所取标题相对照,更觉获益匪浅。有几点体会,兹录于后。   一、标题要“实”但忌“死”。 1999年 8月 25日一版见报稿《江油巧打养猪“阵地战”》写的是江油市作为川北重要的仔猪生猪集散地如何确保农户稳定母猪存栏数和仔猪外销量,最初我起的标题是《品种改良 服务跟进 江油巧打养猪“阵地战”》,标题内容是面面俱到了,但太过“实”反而显得死板。见报稿去掉肩…  相似文献   

7.
动词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如果一篇文章的句子中能用上几个新鲜活泼的动词,就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篇好文章正如一盘好菜一样,动词是诸种佐料中的“味精”。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十条要求,其中第六条就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应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儿。”我国新闻界虽然没有对记者在写作中使用动词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实践已经证明:  相似文献   

8.
陈燕萍 《今传媒》2011,(10):130-133
标题是新闻之眼,在新闻标题中恰当地运用各类辞格,有助于增强标题的表现力,使人印象深刻。本文以《西安晚报》中的新闻标题为例,集中探讨新闻标题中辞格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9.
成语含义深刻、概括力强,有的还富有哲理,生动形象。因而,恰当地引用或活用成语制作新闻标题,会使新闻标题简洁明快,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成语制作新闻标题,常见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单独引用一个成语为题。能够单独引用制题的成语大都是意义完整、寓意深刻的成语,一般不需要加修饰成份。可以说,一条成语就是一则标题。比如《锦州日报》(1985年7月19日),通讯标题:  相似文献   

10.
动词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一篇文章能否推给读者一幅立体感的彩图,与作者善不善于选用准确、生动、新鲜的动词有关. 动词用得好能使文章“活”起来,开拓丰富的意境。鲁迅先生在《药》中描绘刽子手出场时:“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他“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这里的“撮”、“抢”、“扯”、“裹”、“塞”“捏”等动词,绘出了一个凶恶、残暴、贪婪的刽子手形象。新闻写作也应像文学作品那样,用准动词,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人民日报》1983年3月8日二  相似文献   

11.
一篇好的新闻,不仅要立意鲜明,内容充实,逻辑性强,语言生动,还要有一个好的标题。 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眼睛亮起来呢?这就要使新闻标题真正起到“点睛”、“传神”的作用,必须在“准”、“新”、“活”、“短”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要准确贴切。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标题的生命。新闻标题是从属于新闻的,是新闻的浓缩和结晶。它依托新闻而存在,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因此,新闻标题首要的是准确贴切。也就是说,必须严格以新闻事实依据来命题,要题文相符,绝不能超出事实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讲,一条好的新闻标题,其中少不了一个出色的动词。 原因有二。其一,新闻是对事件动态下的“速写”,表现动态,无动词不可。标题又是新闻的“高浓度提炼物”。自然缺不了动词这个核心角色。其二,汉语语言包括的动词极其丰富,同一个动作,可以由几个、十几个或更多的动词来表达。所以,标题中如果动词使用恰当,表情达  相似文献   

13.
要使评论有“动感”,就要善于运用动词。放几个动词进评论!动词一“动”,满篇皆活。 时下不少报刊及新闻媒体已注重在评论中活用动词,如: 一日“形象嵌入式”。如《仰不负党,俯不愧民》,两句短语嵌入四个动词“仰”、“负”、“俯”、“愧”,言简意赅,较好地刻画出行为主体的“上下观”、“赤诚心”;《李登辉把国民党拖向何处?》,一个“拖”字,活画出国民党的臃状和李登辉的蠢举;《莫让死者卷走绿地》中的“卷”,既有对行为的愤慨,又有对绿地的痛惜;《禁赌需要“拖、拉、劝”》,三个动词,三种招数,再精炼不过的形象化概…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成语具有简洁精炼、寓意深长和概括力强等优点,如果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得活,就能增强文字表达力,使标题更深刻、更生动、更富有文采,更吸引读者。 所谓“成语”,据《辞海》的解释,是指长期以来人们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成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字构成。成语在新闻标题中的活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巧借谐音,另铸新词。例如,言论《无所不痰》(1978年11月1日《文汇报》),改“谈”为“痰”。讽刺随地吐痰,不注意公共卫生之人。《切莫见利忘艺)(1985年2月23日《人民日报》),改“义”为“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某些文艺团体只顾赚钱,不顾艺术质量的倾向。还有如《恭喜发“才”)(1983年2月13日《人民日报》)、《就地取“才”》(1984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5.
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综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制作新闻标题,是否也需要想象?回答是肯定的。报纸上一些比较吸引人、有表现力的标题,其中不少含有丰富的想象。这些标题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把新闻内容和盘托出,而是以新颖形象的语言,让读者去领略标题中包含的意蕴,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例如,《疑是仙子下凡来——访新成立的江苏花样游泳队》(新华日报1983.12.20),题中的一个“疑”字,耐人寻味。标题的制作者把花样游泳队运动员的姿态,与神话传说中的“仙子”联系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闻标题怎样才能“引人注目”?我认为重要的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设问置疑,巧用悬念。运用设置疑问的方法制题,给人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如1990年11月24日《四川经济报》发表的《“川芎大战”会狼烟再起吗?》,1988年《经济文汇报》发表的《人死已半年,依旧掌财权》。这些带有疑问、悬念的标题,使人顿生玄妙感,促其去读正文。反意而用,“逆”理成章。就是运用打破人们习惯思维定势的方法制作标题。如1989年《黑龙江经  相似文献   

17.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评价和组织新闻内容的最简炼的文字。读者翻开报纸,除报头字以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广大读者,常常依据标题来选择自己需要阅读的内容;好的标题,也常常以其自己特有的吸引力,吸引读者阅读新闻的内容。 新闻标题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新闻作品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那么,农民报的新闻标题,应具备自己的什么特色或风格呢? 农民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农民群众、农村基层干部,以及涉农部门的干部职工。农民报的读者对象,比起大中城市来,其文化水平较低,知识面较窄,这是客观事实。农民报的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应该考虑读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实际阅读能力。总结办报宣传经验,笔者体会到,农民报新闻标题的风格,可概括为短、土、活、实四个字。 短。大家知道,新闻宜短不宜长,标题更是如此。请看下面几则标题:  相似文献   

18.
短活特美     
读者读报首先是读标题。如果标题吸引不住读者,文章写得再好也很可能被读者忽略。那么,怎样才能让标题吸引人呢? 笔者认为,制作新闻标题在准确标出新闻特定内容的基础上,要做到:短、活、特、美。 短 心理实验证明,人的眼珠只有在不移动的情况下才能看清文字。按照通常阅读距离一尺左右计算,人的最佳视野是二十多度。如果标题仅有六七个字,即可在眼珠不动的情况下一目了然。标题越长,眼珠移动次数越多,阅读就不方便,会大大影响读者的兴趣。因此,制作新闻标题时,一定要抓住文章中的核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虽说各报都重视了标题制作,但一般化的标题、“劣质品”时有所见。对这类标题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提高标题制作水平,无疑是必要的。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有如下四种: 第一种是言之无物,平淡如水。有些标题忽视了标题应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的事实这一要求。1984年5月26日,许多报纸以《邓小平接见港澳六届人大代表》或《邓小平谈香港问题》为主题,刊载了邓小平接见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的消息。这些标题,就邓小平接见港澳六届人大代表而言,是重要的,但并未标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新民晚  相似文献   

20.
新闻标题同其他文体的标题不同,它不仅要揭示新闻的重要内容,还要诱发读者的感情,以生动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促使读者乐于读下去。笔者认为,这样的标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美学特征: 1.含蓄美: 一些新颖别致的新闻标题,它们有的借助修辞格,如用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有的引用古诗词、名句或成语典故;有的用歌曲或影视剧名作新闻标题,含而不露,意境无穷,耐人寻味。例如:①《夜幕下的嘣嚓嚓》(《辽宁日报》1990.5.26) ②《三百六十五里路《(《鞍山日报》1990年7.12) ③《窗口里吹来太湖的春风》(《文汇报》1990.7.4) 例①用“嘣嚓嚓”代替跳舞,例②用歌名作标题写一个工人作家成长过程;例③写无锡火车站文明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