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论"快乐足球"中的现代体育运动队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体育运动队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以人为中心”。通过分析米卢“快乐足球”思想中的运动队管理的艺术,阐述了成功实施运动队管理的基础和原则,以促进我国体育运动队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管理,不管就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队的管理,一直是各级领导关注的大问题。不少运动队提出“向管理要成绩”的口号.又可见管理工作的优劣与运动队的成绩密切相关。但现在的领队和总(主)教练普遍反映运动队难管理.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运动队、水平高的运动队。  相似文献   

3.
一、运动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运动队中管理者是教练员、被管理者是运动员、管理环境是体校,这是管理中的三个非常重要的要素。目前在运动队中,“以教练员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比较普遍。这种管理模式往往采用“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只习惯采取强制性甚至体罚的管理办法,对运动员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1.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模式“体教结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种是以地方体育局训练基地为基础,运动员的训练、生活、管理仍在体育系统内,文化学习到学校,或者由学校教师到体育系统上课;另一种是以大学、中学为依托,运动员的学习、训练、生活、管理在学校,由学校自聘教练或由体育系统派教练员到学校组织训练和参加管理;也可以在体育系统负责训练和主要经费的情况下,将专业运动队建制放在普通学校。另一种模式实际上就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模式,换句话讲,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体教结合”的一种形式。2.高校办高水…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如何进一步发展, 如何建立较为妥善的运动员学籍管理体系;如何切实解决“学训矛盾”,按照教育规律和运动训练规律建立科学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是普通高校发展高水平运动队急需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立足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改革与发展的管理实践,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体育特长生培养原则进行阐释,并对北京大学三个层次的运动队发展目标定位,协同配合的学校领导、体育教研部及学校各职能部门三个层面的管理体系,学籍、训练和生活三个方面的管理策略及解决招生管理、教练员队伍建设管理及后勤科研保障等难点的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七分管理三分训练”是中国女排成功的经验,如果把运动队的训练算作硬件的话,那么对运动队的管理则为软件。如一个队的管理混乱,将严重影响运动员积极性的发挥和训练成效。对运动队进行全面的科学管理,虽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其管理工作还是一个比较簿弱的环节,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那么什么是运动队理想的管理呢?笔者借鉴行为科学管理方格理论,并从我国各级运动队管理内容及其工作现状出发,对这个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团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新理念——运动队团队文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团队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攀登技术高峰,为校为国争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共有价值观;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实现提高技术水平和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知识双赢的目标定位;具有“软”约束力的群体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8.
体育院校运动队有其特殊性,本文运用行为科学及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探讨体育院校运动队的有效管理方法:(一)重视需要;(二)发挥“集体”作用;(三)激励作用;(四)培养良好的队风;(五)树立“权威”。  相似文献   

9.
全面加强赛风管理赛风是竞赛前后特别是竞赛过程中人和事所发生一切行为的表现 ,是一种风气。赛风管理的关键是人 ,如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裁判员。赛风管理的根本是依法办事。加强赛风管理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则、规程并严格执行 ,让每个参与比赛的人都成为竞赛和赛风管理的执行者和责任者。“先有好的赛风 ,才有好的成绩”。这是抓赛风工作的指导思想 ,原则是“先法后行 ,各负其责”。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 ,竞赛与服务的关系 ,即组织与参赛的关系。竞赛只有为运动队着想 ,为运动队创造条件 ,运动队遵守规则 ,规程和…  相似文献   

10.
业余体校运动队的管理要以运动员为本,采用“运动队集体”的组织结构方式,要重视信息交流沟通的畅通,把运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究和实地调查证明,要抓好学校运动队,科学训练固然是关键,而它的前提却是要抓好科学管理。因为如果管理不善,问题成堆,那么,无论采用多么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都无济于事。加强科学管理已成为当前提高我国学校运动队训练水平的关键。为此,本文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加强学校运动队训练的科学管理,如何应用PDCA循环工作法加强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管理工作,为同行提供参考。一、目标管理是学校运动队训练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观点“目标就是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目标管理就是用可考核目标来进行管理或…  相似文献   

12.
从少儿乒乓球运动队的组建、队伍的合理分配、运动员的来源和选拔等方面,加强对少儿乒乓球队伍的管理,对运动员培养成材至关重要。因此,少年业余运动队应强调“三分训练,七分管理”。如何使“训练和管理”更有成效,培养既有扎实的基本技术,良好的身体素质,又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少儿业余运动队,是少体校教练员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就少儿乒乓球运动队组建初级管理方面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少儿乒乓球运动队组建的一般规律,为少儿运动队的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动队的教育工作面广量大,层次多,差异大。以己之浅见,运动队的思想教育宜选择若干“突破点”,分层次、分类型地做工作,并以“点”的效果,带动全面工作的开展。运动队思想教育工作难度和影响较大的一个“点”是“尖子”运动员的管理教育。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点分析和探讨。一、“尖子”运动员的素质特征所谓“尖子”运动员,是指运动技术水平达到世界或国内先进水平的运动员,即各运动项目的技术领头人。如我省著名竞走运动员关平,长跑运动员肖红艳、朱树春,射箭运动员马湘君等等。要想弄清“尖子”运动员的素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运动队的管理,包括训练管理、生活管理、学习管理和思想教育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业余训练队的管理,应该突出三个字“勤”“靠”“严”。一、勤要勤表扬,鼓励。业余体校在训的队员年龄大都在11-15周岁  相似文献   

15.
现代竞技体育能否上得去,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在思想教育、人格教育、期望、爱心教育、隐性教育等五方面对运动队的管理,做出详细的阐述。对于体现“三分训练,七分管理”的指导思想,深化运动队的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运动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队集体的机能”。如果运动员群体积极性不高,也就无所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机能。运动员训练积极除了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他们朝夕相处的运动队群体这个小环境的影响。众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新的变化,运动队中运动员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许多领导、教练员叹息:“现在的运动员思想活跃,难以管理!”因此,研究和探讨运动队运动员的心理是目前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人际心理协同角度来探讨运动队的管理,请同行指教。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一靠正确的政策,二靠各级领导、教练员的科学管理。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运动队的科学管理是个薄弱的  相似文献   

18.
试析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一军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4):45-46,54
通过对我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训练体制、管理机制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设置要与《奥运争光计划》接轨;尽快完善“小学-中学-大学”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开发大学生联赛,将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引入市场。  相似文献   

19.
陈曦  任晋军 《精武》2012,(17):26-2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未来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发展方向走培养高校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因此,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的管理成为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关健。本文着重以山西省高较高水平办学的成功典范——太原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有关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展等相关问题,对高水平运动队学习和训练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学训矛盾”给予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可以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教育系统逐渐承担起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任。高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是实现“体教结合”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西部地区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高水平运动队院校设置、项目普及仍然偏低。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选拔、管理、训练、竞赛等方面亦存在很多问题。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高校运动队管理机制和参赛制度,变革教育体制和体育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和教育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