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只有及时有效的公民参与,才是消除拆迁;中突的制度源泉,并保证拆迁决策真正符合宪法要求的“公共利益”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
“面对最后通牒,男主人奋勇攀登插旗守孤岛”,“一个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楼盘地基的正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突然出现在破败的楼顶,杨武,这个被网友称为重庆‘最牛钉子户’的户主,昨天下午爬上孤岛般的自家二层楼房,先是舞动国旗,  相似文献   

3.
重庆“钉子户”事件在经历了整个社会的大量关注之后,最终还是以“补偿拆迁”的方式顺利解决了√在整个事件中,媒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最先网络上民众议论纷纷,到传统媒体跟进事件报道进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尽其能,促进了事件的圆满解决。而从媒体对“钉子户”事件的关注到整个事件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作为最新“抗拆”事件的代表,在政府部门的妥善工作下,67岁的温岭老农罗保根同意签约拆迁。和之前诸多“抗拆”人士一样,罗保根被称为“最牛钉子户”。然而此前,看到报纸、网络上“最牛钉子户”的称号,罗保根很不喜欢,他不认为自己是“钉子户”。无独有偶,衢州市区原木材厂片区拆迁地块的一名拆迁户,对于当地媒体上报道他为“钉子户”表示强烈不满,“你们报纸别再叫我‘钉子户’了!”  相似文献   

5.
一、重庆“钉子户”事件回放2004年8月31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片区项目改造贴出动迁公告,随后该片区280户陆续搬迁,但杨武、吴苹夫妻的两层小楼一直伫立在工地上;  相似文献   

6.
杨武与吴苹夫妇固守孤岛的画面,常常在网络图片的演绎中被铺上《宪法》和《物权法》的背景画面。在这一视角下,这两位普通的重庆市民成为90年代以来不断出现的“钉子户”中的一个特殊符号,他们在网络上被赋予持宪维权的坚定形象,一些人甚至认为具有了捍卫私人财产的标杆意义。 但是,再伟大的意义,都必须在最现实的利益中去落实。而就此的计较,却常常因现行法律的种种空隙而进退失据。如果不能推动法律的落实与夯实,则“钉子户”们并不可能有真正的“牛气”。[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初,重庆“最牛的钉子户”事件尘埃落定。回顾整个事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媒介应该担当哪些责任,因为整个事件报道过程折射出一些媒介在社会转型时期对特殊事件报道的轻率与社会责任缺失。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初,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尘埃落定.回顾整个事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媒介应该担当哪些责任.但整个事件报道过程却折射出一些媒介在社会转型时期对特殊事件报道的轻率与社会责任缺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最牛钉子户"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本文选取了四份权威报纸——《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以及《南方周末》,采用量化研究和内容分析法,从报道切入视角、报道再现主题、报道关键词、报道倾向性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对拆迁"钉子户"的媒介形象进行了总体分析,最后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对于还原"钉子户"的真实形象,更好地解决拆迁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发展的历史。充满了城市扩张的碎片,而每一个城市扩张的背后,几乎都曾上演过众多“拔掉钉子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约有5亿人口与常住户口分离。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3.8%的人表示大城市的户籍门槛该拆了。  相似文献   

12.
“面对最后通牒,男主人奋勇攀登插旗守孤岛”,“一个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楼盘地基的正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突然出现在破败的楼顶,杨武,这个被网友称为重庆‘最牛钉子户’的户主,昨天下午爬上孤岛般的自家二层楼房,先是舞动国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张晓红 《新闻窗》2008,(1):91-92
2007年上半年,重庆“钉子户”事件令无数媒体蜂拥而至,令无数网民驻足评论,一个普通拆迂户的命运,上升至众所周知的热点事件。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新闻事件,该事件随着4月初政府、开发商做出让步与拆迁户的低调协商解决而落幕。在此过程中,媒体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也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4.
一、重庆“钉子户”事件回放 2004年8月31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片区项目改造贴出动迁公告,随后该片区280户陆续搬迁,但杨武、吴苹夫妻的两层小楼一直伫立在工地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至4月间,“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成为了中国媒体最为关注的热点事件。事件由互联网各大论坛间流传的一张图片开始,而日渐受到民众关注。这张图片拍摄了重庆九龙坡区的一个建筑工地;整个工地已被挖成10米深的地基大坑。但在大坑的正中央,却孤零耸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犹如漂泊在大海中的一叶孤舟,网友将其命名为“史上最牛钉子户”。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初,重庆“最牛的钉子户”事件尘埃落定。回顾整个事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媒介应该担当哪些责任,因为整个事件报道过程折射出一些媒介在社会转型时期对特殊事件报道的轻率与社会责任缺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调查记者常常同时面对人性的乖张和制度的荒诞,"最牛钉子户"也是如此——它其实是两个故事,一个是荒唐的拆迁和土地制度,另外一个则是吴苹夫妻的命运,无论哪一个,都仍在继续2007年3月22日下午,当我翻过封锁现场的铁门,从保安的眼皮底下溜过"隔离带",爬向"最牛钉子户"户主杨武据守的孤堡时,我以为自己对这个报道已经至少有了七成把握。当年3月19日,九龙坡区法院裁定开发商在三日内拆迁杨武的住房,而22日是期限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到重庆的第一天。我给杨武留下我的名片,亲眼看着他存储了我的手机号码,叮嘱他夜里如果遭遇强拆,一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走向市场进程中创办的都市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由当初的依傍传统党报而生,到毛羽渐丰,乃至多数已在经济上实现对母报的反哺,成为中国报业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参与着近年来几乎所有重大舆论事件的建构,甚至越来越左右着事件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史上最牛钉子户"首先在网络上出现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绝不是偶然的.这一事件也给网络传播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秋风 《中国新闻周刊》2007,(11):28-28,30
杨武与吴苹夫妇固守孤岛的画面,常常在网络图片的演绎中被铺上《宪法》和《物权法》的背景画面。在这一视角下,这两位普通的重庆市民成为90年代以来不断出现的“钉子户”中的一个特殊符号,他们在网络上被赋予持宪维权的坚定形象,一些人甚至认为具有了捍卫私人财产的标杆意义。但是,再伟大的意义,都必须在最现实的利益中去落实。而就此的计较,却常常因现行法律的种种空隙而进退失据。如果不能推动法律的落实与夯实,则“钉子户”们并不可能有真正的“牛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