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仍远未成气候。有的媒体虽然把舆论监督搞得像模像样,但是,其要么是配合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而进行的,宣传成份大于监督成份,要么是依赖媒体本身的“行政”级别,对较之低级别的部门、单位进行批评。有的媒体则是跟在有关部门的处理结果后面,抨击丑恶行为及不良现象,这多少又有歌颂有关部门功绩的意味。而有的媒体,干脆就远离舆论监督。 一般而言,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党的新闻政策的有关规定(如不能批评同级党委、政府),二是新闻涉及的相对人提起侵权诉讼。本文讨论的是后一种。  相似文献   

2.
社会新闻中,司法报道因曝光社会的假、丑、恶而吸引受众“眼球”。但由于司法报道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其特殊性、重要性易引发新闻侵权官司,有必要引起注意。司法报道应该注意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在敢于与腐败、犯罪作斗争,敢于披露社会阴暗面的同时,还要有全局的观点。既要考虑到积极效果,又不能忽视可能引起的不良影响。尤其不能出于猎...  相似文献   

3.
1905年,中国出了一件大事: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被废止。又过了100年,当中国大地上36.5;5-人报名竞争8662个国家公务员的位置时,当一个又一个“高考状元”披红戴花成为媒体宠儿时,我们发现科举的血液仍然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 100年了,我们在哪里前进了,在哪里仍然逡巡不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藏臣  贾红霞  张莹  邢野 《大观周刊》2011,(18):77-77,26
一、隐私权立法上的保护 1、在法律上明确规定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 名誉权与隐私权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权利.将隐私权依附于名誉权加以保护显然弊大于利:其次。加强对隐私权的直接保护符合现代民法的精神。民法作为市民社会的一般私法,侧重于对公民私权利包括人身权的保护。只有公民作为独立主体的地位得以有效保护。才能顺利地作为市场交易的主体参与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5.
算法歧视现象构成个人数字化生存的伦理挑战。通过访谈22位国内算法工程师,本研究从技术的社会建构视角出发,探讨了他们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实践如何作用于有偏算法系统之产生、发展与应用。研究发现,算法歧视与工程师对真实和准确的理解、追求有关——他们试图打造“镜像世界”时,以数据、社会、统计因果等为“求真”的依归,最终导致了歧视的加固与强化;同时,面向算法公平和正义的算法“向善”,被“求真求准”的价值目标和特定业务目标不断挤压;工程师所受教育和所处组织环境,让他们认为“求善”并非他们的职责。加上公平等伦理概念本身难以量化,更为建设“数字花园”制造了技术难度。这些都让“求善”沦为工程师的一种弹性选择,影响了他们“去偏”和“消歧”的伦理实践方案。这一研究为理解算法歧视提供了来自工程师伦理层面的实证依据,为理解有偏算法的社会建构提供了基于中国语境的业内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