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日本经济,在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后的所谓“战争景气”下,加速其恢复和发展,1955年达到战前最高水平,开始进入所谓“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直到1973年。此时期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居资本主义世界之前列,年平均在10%以上,其中1960年至1970年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期间尤为突出。是什么条件促成这一高速发展呢?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本文将结合“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君王中,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改革人事制度上曾有许多作为。拙稿拟以仕进方面的改革为主线,对汉武帝时期的人事制度改革略陈管见。 (一)  相似文献   

3.
李广从汉文帝开始,一直到汉景帝汉武帝,整整陪了三朝皇帝,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场战争,最终也没封侯。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谈及人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时,开头一句便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相似文献   

4.
“西南夷”地处边陲,其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是从汉武帝刘彻对“西南夷”经略开始 的。汉武帝时期,随着汉王朝的强盛,经略“西南夷”的条件日趋成熟。汉武帝通过设置郡县加强 对“西南夷”管理,同时实行“故俗治”、“毋赋税”、募兵屯垦和开凿交通干线等一系列开明的政治、 经济、文化政策,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加快了“西 南夷”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汉代儒学与制度发展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汉代儒学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符合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时代需求,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儒学不仅成为汉朝统治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生成为汉朝统治集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代田法"是汉武帝末年开始施行的一种农田"垄作"体系。目前学界对"代田法"的研究多集中在耕作技术层面,鲜有关注代田法与汉匈军事斗争的联系。在西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与北方匈奴的军事斗争势态,对"代田法"的产生原因、推行时间及选种植物三个方面产生了影响。基于对这种关系的考察以及对西汉历史背景的分析,试图对"代田法"这一古老的农耕技术做出新解读。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统治时期,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汉武帝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严控户籍、赈济安抚、生产自救、扩大土地资源、抑制土地兼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汉武帝解决流民问题尽管有些不足,但成效显著。汉武帝时期的流民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深刻地反映出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政治经济特色。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是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为加强封建大一统的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司马迁敏锐地看出其实质不过是“外儒内法”,拉大旗作虎皮罢了。因而司马迁表现出了对先秦儒家的景仰和对汉武帝时期变味了的汉代儒林的鄙弃。  相似文献   

9.
一汉代经济政策在汉武帝时代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汉武帝时代①之前的汉代经济政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清净无为,轻徭薄赋。这既是秦末农民战争后社会经济极度凋敝的无奈之举,也是西汉初期的统治阶级以“黄老无为”之道为基本国策的结果。这一政策在汉高帝至景帝五代70多年中得以延续,成功地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极大地充实了国力,为武帝时一系列重大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汉武帝时代,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国家战略决策的高度看,变化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本国策的转变,由“黄老无为”转向“外儒内法”,即在儒家思想外衣之下的法家之道。而经济政策转变的直接原因,在于国家财政开支急剧增长,国库频频告急。1.巨额军费开支是汉武帝时代国家财政支出的最大项目。从前135年闽越之战到前89年颁布“轮台罪己诏”的46年中,几乎无日不用兵,其对象从南方的南越、东南的闽越、西南的夷族、东北的朝鲜、西北的大宛到北方的匈奴,可谓八面出击。尤其是对匈奴的战争更是旷日持久,从前133年的马邑之战到前90年李广利出击匈奴,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15次之多。其中,仅前123年、前119年的两次大胜后的赏赐就分别用去黄金20多万、50万斤②,前121年赏赐投降的匈奴部落...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的“文学”是指文字之学,即诗书礼乐等典籍.西汉时期,“文学”一词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虽然也用来指代古籍文献,但更多的时候用来指代儒生和儒学;同时,文学既是官职名称,又是察举制的一科.在《史记》和《汉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如果指人更多的是指儒生,如果指书则更多的是指儒学.从两部史籍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来看,文学成为儒生或者儒学的代名词是在汉武帝时期开始的.文学作为官职名称,自汉初以来就已经存在,州郡文学官的设立则是始于汉武帝时期.汉宣帝时期,文学作为察举的一科出现,此前,文学与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属于同一范畴,可以统称为贤良.  相似文献   

11.
西汉中期,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为筹集军费,保证战争能持久进行,汉武帝采取了增加铸钱、统一币制、重捐税、算缗、告缗、卖官鬻爵、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同时还加大军事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和实行屯田和仓储,大力发展养马业等.这些经济政策的实行,为战争供给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饿了,到餐厅补充能量,前进两步。请说出两位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的名字。(答对前进两步,答错后退两步)遇雷雨大风天气,在休息室休息一下,停走一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青岛问题,中国北洋政府代表团最终拒绝签署《和约》。(答对前进三步,答错后退一步)帮助同学,值得奖励,前进一步。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战役是发生在苏联战场上的。(答对前进两步,答错后退两步)文学名著《荷马史诗》的前半部《伊里亚特》写的是历史上的战争。(答对前进一步,答错退回起点)智慧地图(九) “历史知识”篇~~…  相似文献   

13.
楚歌作为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贯穿汉代始终并在汉武帝时期攀升至顶峰。汉武帝时期的楚歌创作不仅丰富了楚歌的题材和主题,并加深了楚歌的表现力和文学性。文章在整体把握楚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汉武帝时期的楚歌创作和兴盛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盐铁官营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大重要经济政策。对于这一政策的得失,历来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近读傅筑夫先生的《中国经济史论丛》,获益非浅。然傅先生关于汉武帝盐铁官营政策的一些论述,则不敢苟同。兹就下面两个问题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傅先生及史学界诸前辈。  相似文献   

15.
武功爵制是西汉武帝时期为缓解财政支用不足而专门设立的新爵制度。政府对该种爵制作出有别于传统军功爵的政策安排,允许中下级爵位获得者自行寻求变现。在一定时期内,武功爵在弥补政府支出不足上的确发挥“国债”作用,即将短期内需要大量支付的赏赐支出转化为可以在长期以爵位收益进行偿还的政府债务,为西汉政府解决短期的财政困难提供缓冲时间。但是,由于在爵位交易中存在着不对称信息以及缺乏长效的制度建设,武功爵逐渐成为西汉政府将战争成本转嫁至爵位持有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7.
从汉武帝发动马邑之战开始,西汉王朝结束了和匈奴之间数十年的和亲政策,转而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围剿战争。这一政策的转变不是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它是汉武帝特殊的主观意志和国家客观实力结合的必然结果。从这二者的角度出发,探讨汉武帝的对匈战争,可以为我们研究其对匈奴政策提供一个观察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9.
郑欣 《历史学习》2001,(6):23-24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从汉代开始的,但这时的贸易是以陆路为主。虽然汉武帝时期开始有了官营的海外贸易,但汉代的海路贸易还很不发达。隋唐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虽有进一步的发展,也仍没有占主要地位。到宋朝时期,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海路贸易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朝廷获得的收入愈来愈多。于是,两宋政府沿袭唐制,专门设立了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机构——“市舶司”。  相似文献   

20.
“以夷制夷”策略在西汉前期就已提出。因受国力限制,未将其付诸大的实践;汉武帝时至西汉后期将其付诸实践;到了东汉,属大规模运用阶段。究其缘由:一是在征兵制下,内郡人民到边境“屯戍一岁”,不能适应战争需要;二是,就地“以夷制夷”。无远征之劳;三是东汉政权“罢边郡亭候吏卒”后,制“夷”多依赖“夷兵”;此外,周边诸“夷”中以及“夷”之内部恰恰有永远可以利用的力量和长处、矛盾和弱点。因此,“以夷制夷”策略在两汉时期的发展便是符合规律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