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广西壮族民间至今仍留存着大大小小的歌圩,其中壮族三月三歌圩的审美教育内容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审美共同体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其审美教育最为现实的意义体现为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与和谐共进的审美价值观,有助于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靖西市位于广西西南部,是中越边境的一座小城镇。每年端午节,靖西市都会举办壮族端午药市活动,药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药王祭拜仪式、中草药交易、壮医药知识交流、民俗文化表演等,这些活动蕴藏着靖西人民饮水思源、传承壮医药文化、传播壮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2017年、 2018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分别在泰国、越南举行。该系列活动是"壮族三月三"传统节庆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实现了本土传统节日与国际的有效对接。文章分析在这两次活动的创新点、探索其成功因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发展的思考,为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壮族板鞋运动的健身价值与文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地体验、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调研方法,对壮族板鞋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回顾分析,对其健身价值和文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旨在发掘、整理壮族传统体育资源,使壮族板鞋运动的价值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壮族学生由于受到壮民族文化及壮语发音习惯等方面的影响,英语听力学习遇到困难。本文从英语语音、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策略,帮助壮族学生克服听力训练中遇到的困难,以提高壮族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舞蹈"圆"这一美学追求的认识,从壮族民间舞蹈思想文化、舞姿、舞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摸索民间舞蹈与中华艺术审美文化核心哲学思想"圆"文化的联系,为壮族舞蹈文化的全面研究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壮族嘹歌是壮族民间以双声部为主的多声部民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形式之一,通过对嘹歌传承模式和现状深入调查,发现在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壮族嘹歌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及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学、文化学视角,对广西田阳敢壮山歌圩中民俗体育与布洛陀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壮族民俗体育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壮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布洛陀祭祀大典中举行的斗牛、抛绣球、跳蚂拐(青蛙)舞等民俗体育活动与壮族的农耕文化、种族繁衍文化和宗教信仰文化息息相关。在当下,敢壮山歌圩中民俗体育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且为民族团结和农村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丰富灿烂,是广西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沃土,"蚂拐"文化作为壮族的符号性文化标签之一入选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其他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一样,在"后非遗"时代也面临着传承与开发等亟须面对的问题。在美术视域探讨当代消费主义影响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形成及视觉转化,通过新媒体、美术创作等多种路径,探寻理性开发思路,从而促进以"蚂拐"文化等为代表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增强传播力,增强红水河流域文化总体影响力,促进有效传承、开发及品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播的基础,翻译人才的本土化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百色高校译介活动为例,从百色学院民族文化翻译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西民族语言文化与译介研究基地、百色学院壮英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三个民族典籍翻译中心的现状出发,探讨壮族文化翻译人才培养本土化的重要性,为广西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