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哈萨克族的婚礼仪式比较复杂,一般要经历六个程序.作为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买卖性、程序复杂且历时长久、是多种宗教信仰的聚合体等特点,具备帮助新人实现人生重大转折点的安全过渡、社会整合、增添人生乐趣、帮助新人进行身份认同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奠雁,是中国从古代到20世纪前半期两千年来婚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梳理奠雁礼节的文献记载及其形成过程入手,将传世典籍、敦煌文献、敦煌壁画中的奠雁图以及生物学上雁的自然属性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揭示了奠雁这一传统习俗所具有的社会学意义以及奠雁在中国古代婚礼中起到的文化符号作用。  相似文献   

3.
苗族"巴岱"作为神职人员参与到婚礼仪式中的记录与腊尔山区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婚俗相符合,尽管在现当代的民族学调查中没有发现类似现象。究其原因乃在于上世纪频繁的政治运动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等导致苗族婚礼仪式中"巴岱"身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从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朝鲜族,在迁入中国的一百多年中,其传统婚礼服饰经历了几个历史发展阶段,新郎、新娘的婚礼服饰呈现出本民族的独自特点。受外来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影响,朝鲜族婚礼服饰兼具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婚礼的成员》不仅是一部成功的成长小说,更因其中暗含的通过仪式赋予作品更加长久的艺术价值。小说中对所有人物与事件的编排都包含在这一仪式过程当中,并通过作者仪式化的叙事手法展现出来,为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解读作品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本文以贵州省Y村土家族传统婚嫁仪式变迁为研究对象,试论土家族传统婚嫁仪式变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外来因素的影响、电视新闻等媒体的影响以及传统文化的"式微"。  相似文献   

7.
民族服饰在婚礼仪式中的象征符号研究,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景里进行艺术人类学田野观察,并将其进行深度描述.在描述过程中不是以纯艺术形态的观点,强调的是在场景中服饰形态背后,服饰在整个婚礼仪式的场景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象征隐喻.在婚礼仪式场景中理解和阐释服饰的表征以及符号的意义体系,最终找到一个族群是如何在一场婚礼中表述自己的文化.文章以土瑶服饰在婚礼仪式场景中为例,论述了服饰在土瑶婚礼场景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印度尼西亚爪哇族的婚礼仪式过程繁复多样,在婚礼前、婚礼时与婚礼后不同的具体体现,其仪式所用的物品也具有地方民俗特色,象征意义和内涵别具一格,代表着印度尼西亚爪哇族文化的宗教性、自然性和以女性为主导的特点,这与信仰的伊斯兰文化的阿拉伯国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最爱看的一部电影便是《我最好朋友的婚礼》(My Best Friend’s Wedding)。凌凌从小和我一起长大,我俩亲如姐妹,所以她结婚不管在多远的地方,我都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去参加的。能见证她的幸福时刻,对我而言也是种妙不可言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对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音乐行为和文化表达的考察是基于仪式音声理论对徽州这一古老文化社区内民间婚礼仪式的一项贴合音乐学又结合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徽州民间婚礼仪式中的音声关系又是体现古徽州人文习俗的一个主要视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全貌在当下难以全面窥见,也可以说这种传统的婚礼仪式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逐步的消逝,因而,本研究的展开主要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本人前期研究的部分成果,对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程式及其中的音乐行为和文化事象的表达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数字“七”在塔吉克文化中一般裘达吉祥、幸福、神秘的意思和内容,常见于塔吉克人的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见于神话传说、谚语格言、宗教信仰、禁忌习俗等方面。本文从文化学理论的角度探讨青祥数字“七”在培塔吉克族文化的没深层次中所占的位置及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哈萨克族民俗类的民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婚礼歌、摇篮曲、挽歌等。其中婚礼歌最具特色。通常婚礼歌是由《劝嫁歌》《加尔-加尔》《送嫁歌》《哭嫁歌》《怨嫁歌》《揭面纱歌》《新媳妇歌》等一系列歌曲构成的完整组歌。婚礼歌的曲调基本固定,多以即兴性、讲唱性、简约性、歌舞性为特点,具有浓郁的草原音乐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四部客家文学作品《寒夜》、《笠山农场》、《相亲》与《福春嫁女》中,蕴含丰富的台湾客家婚礼仪式的信息及意义。本文根据西方表演研究理论中布西亚的“模拟”概念和葛特玛的“本文与诠释”论述,来研讨台湾客家文学反映现实人生思想、文本诠释与表演再现。如在李乔的《寒夜三部曲》中的上篇《寒夜》中,婚姻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契约,婚礼是实行一种签约的仪式;钟理和的《笠山农场》透过小说的形式,抗议台湾早期客家庄内禁止同姓结婚的根深蒂固旧礼俗;黄娟的短篇小说《相亲》,检视女姓对于自由恋爱与相亲的挣扎,年轻一代追求婚姻自主权;台湾首出客家歌舞剧《福春嫁女》,在舞台上戏剧化地模拟实际生活,再现了客家传统礼俗及现代婚礼。  相似文献   

15.
张舒 《长治学院学报》2012,29(1):25-26,55
婚礼是以社会认可婚姻关系的形式。不管古代的六礼在现在如何变异,婚礼仪式中各个过程都在婚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丈八庙村落中婚礼仪式中的抹黑事象,是婚礼迎亲仪式中的重要部分,文章运用民俗学中人生仪礼和文化人类学中的仪式理论,重点对抹黑现象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构与反结构作系统和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亲属称谓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各个民族早期的社会关系及家庭婚姻制度,同时也揭示出语言、习俗及历史文化早期状态。塔吉克语的亲属称谓语比较系统,不仅反映了塔吉克族的家庭生活模式,而且折射出塔吉克族的婚姻特点,本文是通过田野调查和查找文献,对塔吉克族亲属称谓词做的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操办婚礼的花销随之增多,高额聘礼、新居、轿车等全部为男方承担。邢台柏乡县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择偶观念的改变、物价飞涨、攀比心理是造成高成本婚礼的成因。这种风俗给当地特定区域及家庭造成负面影响,解决这一婚俗文化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约束并改进柏乡婚礼的高成本现状,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民国时期江淮地区随着社会发生巨大的政治经济变动,婚礼习俗发生的巨大变迁。由于江淮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够发达,与其他开风气之先的中心城市比起来,变迁晚、起步慢,传统习俗更加浓厚。随着西方文明的不断传入,中国各阶层进步人士的极力倡导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社会发生了变迁,婚礼中的一些陋俗逐渐被革除。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收集和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仪式戏剧的理论回顾,通过简要描述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过程,对该仪式中所蕴含的戏剧因素进行解读,即表演性与虚拟性、神圣性与象征性、群体性与参与性、程序性与情感性。从仪式戏剧的角度认识传统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文化内涵,对研究纳西族文化以及纳西文化传承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塔吉克族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塔吉克族的婚姻规则以及隆重的婚礼仪式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高原气息。同时婚礼仪式对塔吉克族社会造成的积极影响也是较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