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职院校与中原经济发展的良性联动,是中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域特性、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提出高等教育服务中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联动,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域特性、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提出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组织变革理论为分析框架,在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之进程中,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教育的发展以及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自身发展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必要条件。这种转型应根据本地情况慎重实施,转型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开展专业方向模式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适应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的一种办学思路,也是高等师范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竞争的新优势,是未来高等师范教育生存、发展、壮大的有力保证。开展专业方向模式教育,必须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师范院校和教师共同努力,需要新的教育管理观念和办学思路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师范教育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是制约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师范教育必须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在课程、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协同创新,探索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才能破解制约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促进高等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科研是促进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对于高等师范院校来说,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基础教育,而对于基础教育,教育科研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之间出现了一些不相融合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发展,于是,我们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科研合作模式以促进高等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双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中心思想,针对全球环境生态状况的恶化,指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环境教育师资的艰巨任务.回顾了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的发展过程,对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的理念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和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地方性普通高等师范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改革与拓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师范教育改革的趋势等多个角度,剖析了我国地方性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严峻挑战。从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角度,审视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地方化)趋势与我国地方性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地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了我国地方性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出路是“走地方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黄金元 《现代语文》2008,(11):145-147
近几年来,为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地市级城市设置了大批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这些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基本上都是由过去的高师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来,在职能上还继续承担着高师的人才培养任务,成为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标准,根据办学资源、生源质量等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化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是教师教育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教师专业化给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内涵,讨论了我国实现教师专业化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及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往我省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分配都是由省教育行政部门下达计划分配方案,学校按计划负责派遣的.为调动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增强学校主动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学校教学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省教委发出通知,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教育各环节中,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是学院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点,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决定高职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双特色"的首要因素.高职院校必须深刻认识专业设置与建设是高职教育适应区域经济的契合点,把握发展趋势,在科学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积极的对策,使高职教育灵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斯坦福大学提出的“使命性学习”这一概念进行剖析,并与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学生关于“使命性学习”的培养加以联系,针对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在“使命性学习”教育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开展“使命性学习”教育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关于师范生“使命性学习”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业面临着传统教师角色与现代教师角色的压力与挑战。在建构现代教育中,高等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需要在继承传统教育教师素质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教育的要求,形成新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对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对促进社会就业还是区域经济发展亦或是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对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的基础上,从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调整专业结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构建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经.  相似文献   

16.
康勇 《职教论坛》2013,(2):26-28
职业教育是所有教育类型中与区域经济发展最紧密、服务最贴切的教育.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加快建设及加快建设过程中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且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高职教育必须与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并要进行教育观念更新,做好资源整合,凝练匹配中原经济区产业布局的学校特色,实现与中原经济区发展良性互动,适应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制定区域城市群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中原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通过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以此得到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最后用量化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在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对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高师培养目标是高等师范教育中的根本问题 ,它是教育目的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得以应用的中介。一方面 ,它通过培养一定质量、规格和数量的师资而服务于社会 ,集中地体现与反映了社会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 ,它直接规定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师资培养的计划、内容、组织与实施。因此 ,探讨我国高师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不仅能深化我国高师培养目标的理论研究 ,而且也是实现我国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 ,真正落实师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推进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结构布局的调整中,院校合并成为必然趋势。教育学院和地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同属于地方高等师范教育,承担着当地中学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任务。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对象、任务和管理体制不同,在同一区域内形成了同时并存各自独立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中学教师的培养任务,为本地中学输送合格教师。教育学院属于成人院校,承担着中学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任务。由于地方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学师资需求的制约,两类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在重复办学中也遇到…  相似文献   

20.
发展高水平教师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乡村学校在发展需求、师范生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改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使命感不强和乡村教育边缘化的现状,需要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和乡村学校协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地方性”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突出特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要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担起重任。完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与乡村学校“双向渗透”协同育人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顶岗实习的实效,切实推进“双地”合作“、双师”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