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性地理教学与传统的地理教学不同,它强调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地理教学的特点。一、“问题解决模式”的一般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 2.提供(收集)科学事实 3.探求解决问题方法 4.得出科学结论 5.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二、“问题解决模式”在研究性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水平分层是地理核心素养测量的实质基础.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真实地理情境为研究任务,收集不同教育水平被试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信息,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地理问题解决的不同认知模式.研究发现,真实情境中的地理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存在三种类型,它们在问题解决步骤、问题分类、问题表征、认知策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共性和差异.本研究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中学生在真实地理情境中问题解决的学习进阶,构建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学业评价框架提供实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习的本质是对世界自然现象及人文现象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推理过程.在大力倡导新教育的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地理学科学习的最重要方式.地理探究式学习遵循的基本步骤是提出地理问题收集相关资料探究展示交流分析讨论验证解决地理问题.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的引领作用都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是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需要教师提供某种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情境材料的选择需要注意按照规范进行整理,既具有可信度,又要考虑其典型性、代表性及特殊性,原则上不给无用信息.问题情境一要创设“活”;二要创设“妙”;三要创设“自然”,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调查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好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中的“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组合、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等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为此,就必须提倡“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规律。学校教育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出发,强调自主研究性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才能在地理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这是地理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鉴于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应该成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特定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学地理“主题学习”的概念、实施和实践意义,以期开阔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主题阅读教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它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注重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推行地理课堂的开放性、探索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提出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下面就从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入手,来谈谈该模式应该运用哪些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教育情怀是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正”基石,是教师的“活”灵魂,教师的情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起到榜样作用。随着“核心素养”养成教育走进地理课程,以地理情怀耕耘教育教学是新时代的要求。有情怀的地理教学是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用情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和潜能,使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得以科学健康发展,形成受益终身的价值观念。那么,如何培养地理情怀、耕耘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9.
地理研究性学习“一般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是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接合点,是地理研究性学习付诸于实践必不可少的桥梁,决定着地理研究性学习能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顺利、有效地开展和实施。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是各种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抽象和参照,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可以根据这个“一般模式”演绎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索来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将“问题解决”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利用“问题解决”模式展开教学工作.基于此,本文就“问题解决”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简单概述“问题解决”模式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模式的价值与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一、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 “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它要求教师在选择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时,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以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从而使乡土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实施素质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模式不可忽视构建“学会学习”教学模式.未来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衡量人才素质的基本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学习.“会学习”是未来社会人类必需具备的头等本领,是人类生存、生活、创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人的教育首先是“学会学习”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学会学习”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生存、创造、生活的能力问题,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改造自然的能力;“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高中数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问题解决学习模式(PBL)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但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网络环境下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还很少得到具体的实践研究。我们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PBL与地理教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 程标准基本的理念之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对现有以 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 识、在体验学习中理解知识。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大 气的受热过程”为例,设计情境生活化的问题式教学环节,围绕 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引导 学生探究解决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帮助 知识框架的建构和内化。  相似文献   

15.
郝晓群 《江西教育》2023,(15):34-35
教育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路径。“双减”政策提倡“提质增效”,重视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实用性,倡导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以适应其发展规律的方式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立足“双减”政策,积极构建“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优化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同时要求“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简而言之,地理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实施开放式教学,本文试探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地理课堂活动中存在着“活动无协作、协作无构建、构建低水平”等问题,增强学生的知识建构有利于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基于协同知识构建模型建立地理深度学习模式,并以“植被”为例,设计深度学习教学方案,实践结果表明该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什么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文对这个问题谈一些认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第41-45页 教学思路:运用地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以地理问题“俄罗斯国土状况对工农业的影响”组织教学,注重方法与过程,把教材中的“国土辽阔”和“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两个教学因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地理问题解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育》2010,(1):19-19
山东省滨州一中刘怀青教师问答: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和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