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毕琳 《快乐阅读》2011,(8):62-63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他"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在教育领域中的直接运用,他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教育者。他批判以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强调人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张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本论文从人本主义的含义谈起,论述了人本主义教育的含义,回顾了人本主义教育产生和发展历程,并详细阐述了其主要观点和理论基础,最后,还指出了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对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课程观的哲学一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培养“自我实现的人”是人本主义课程观的核心,课程应当有益于实现人的“完满人性”是其课程观的重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的弊端使人本主义课程观受到一些教育学研究者的青睐并影响到课程改革方案的取向,人本主义课程观中一些有用的东西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梅 《教育家》2004,(1):10-12
人本化教育是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和富于创造性的人,学校必须提供最好的条件,并创造促进人们学习和成长的良好的心理气氛,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马斯洛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吴倩 《教学与管理》2012,(9):133-134
20世纪60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该理论重视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决定者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是指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本文笔者不想把人本教育泛化,只从学校德育角度谈谈对中学生干部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是指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本文笔者不想把人本教育泛化,只从学校德育角度谈谈对中学生干部的人本教育。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普遍成绩好,他们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老师眼中的优等生、父母心中的龙凤。  相似文献   

7.
批判课程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西方“唯科学主义”的泛滥、社会公正的衰微以及人的意识的日益虚假化,其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理论之一的“社会批判理论”,社会学基础则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流行于英美的“新教育社会学”。整体论、理性观、批判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批判课程论的课程哲学观。批判课程理论在对传统课程范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视课程为“反思性实践”,并关注学校教育及其课程的相对自主性、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学校化中的矛盾和冲突性质。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教学流派的兴起是从美国倡导教育革新运动开始的,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教育在历经数次钟摆式变革运动之后,又迅速堕入“冰川时代”。当时,过重的学业负担、陈旧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课程设置等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个体智力、情感与个性的充分发展,普通教育经历了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失败折磨,社会呼吁“复归人性”的声浪愈加强烈,正是此时,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迅速兴起。一时间,“教育的真谛在于个性的自我实现”、“人道主义是教育的核心”、“打破传统教育的一切权威,让学生获得个性的自由发展”、“促进个性发展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等人本主义的呼声四起。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言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他从分析传统教育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入手,强烈抨击传统教育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无法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真正需要,呼吁广大教育者克服弊端、改革教育。他曾剖析传统教育的八大弊端:①教师的权威性;②教学手段的惟知识灌输论;③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论;④师生关系僵化;⑤信任是最低限度的;⑥学生在恐慌中生活;⑦民主价值遭到践踏;⑧完整的人的价值缺失。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就是针对传统教育这八大弊端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重要学派,并在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性的发展,关注了人的主动性、价值、潜能、尊严与创造;鼓励人们的自我实现,积极向上,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运用于教育,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弘扬科学的发展观和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的心理学血液,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颇多的启发之处,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不仅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更反映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心理学思潮,研究的方向是人的本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征,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幼儿园教师管理的启示在于,尊重教师,帮助教师发展和完善自己,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提升幼儿园管理的效果。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启示,本文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概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其次就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管理成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融合教育——人本主义教育范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到人本主义教育 ,国内学术界人士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自我实现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然而 ,人本主义教育作为 60~ 70年代以来流行 ,至今在欧美各国仍有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潮 ,在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之后有许多人在进行积极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融合教育 (Confluenteducation)就是这众多探索中的一种。近30年来 ,它通过申请资助、确立教学大纲、培养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以及在中小学和大学进行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等 ,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 ,这种融…  相似文献   

12.
一、情感教育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 20世纪60、70年代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之后,马斯洛和罗杰斯等心理学家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和潜能。尊严和价值,强调社会文化应该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以及普遍的自我实现。在教育上,提出了全人教育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是指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这里,笔者不想把人本教育泛化,只从学校德育角度谈谈对中学生干部的人本教育。“德者,人之本也。”人本,即人格本位,“人格本位教育,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塑造健康人格,实质上就是一种追求健全人格的教育”。直接促成本人写作的是以下三个事例。事例一:某中学一学生会主要干部在任时,工作出色,学业成绩好,多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干…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由来已久。最初的幼儿教育,尤其是发端期的幼儿教育多多少少具有小学化特点。陈鹤琴等人就曾经对这一现象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可以说陈鹤琴的单元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就是在对具有浓重的小学化、成人化教育的批判和反思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健康人格:人本心理学的理论模式与教育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崛起于本世纪60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对传统心理学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反叛,倡导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研究,强调社会文化应该尽其所能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与普遍的自我实现,以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的二律背叛。健康人格观的提出及围绕健康人格而展开的广泛研究成了代表心理学“第三思潮”的人本心理学的中心课题之一。本文着重对人本心理学的健康人格观及其教育价值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由来已久。最初的幼儿教育,尤其是发端期的幼儿教育,多多少少具有小学化特点。陈鹤琴等人就曾经对这一现象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可以说陈鹤琴的单元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就是在对具有浓重的小学化、成人化教育的批判和反思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的哲学是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它反对人的各种形式的异化,使人成为人本身。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则强调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学习者成为一个人格完善、能够充分自我实现的"人";作为学习者的"人"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中心和最终归宿。在中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中,对于"人本"的理解并不相同,中华文化中是社会本位的人本观,而西方文明则是个体本位的人本观。后者更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中人权、民主、创新、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经济、环境的科学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和谐进步。因此以人本的视角对我国的教育问题进行宏观思考具有深层次的现实意义、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本主义理论的延伸.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心理学,或人本心理学,是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心理学新思潮、新学派。作为对传统心理学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反叛,它弘扬历代人本主义"尊重人性"的精神,倡导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研究,强调社会文化应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和普遍的自我实现,以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的二律背反,成为代表心理学发展趋势的"第三势力"。人本心理学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而且直接影响了教育。对教育心理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本心理学家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和库姆等。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本主义理论的延伸。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出现“高峰体验”——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奖励。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即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