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德斌 《新作文》2004,(11):4-7
三、新课标语教科书作教材的各自特色。苏教版初中语教科书主编、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洪宗礼先生说:“实验教科书的编写过程,实质上就是转变教育理念的过程,就是转变教育思想的过程:编要向自己旧有的经验、旧有的价值观挑战;要超越自我,努力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并转换教材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语课本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而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语课本进行大量的语实践活动,从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而传统教学将毫无遗漏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视为教学的根本且惟一目的,即所谓“以本为本”。现代教育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即能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因此,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超越教材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认识。”《新课标》指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语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材料,在大量的语实践中掌握运用语的规律。”为此,我们竭力创造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演等实践机会。举办“读书汇报会”、“小小故事会”、“一分钟演讲比赛”、  相似文献   

4.
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材料,在大量的语实践中掌握运用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新编中学语教材比过去选入了更多的学作品,如果我们认可…语’指的是汉言语,语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汉语的言语教育”(余应源:《语“姓”什么?》,《中学语教学}2001年第3期)的话,那么,学语言在当今语教育中的地位无疑是显得更为突出了。余应源先生在《语“姓”什么?》一中对此表达了他的异议。余先生将我们所使用的言语划分为三种语体:日常交际中使用的交际言语、学所用的以形象化为特征的艺术言语和论所用的概念化、抽象化的科学言语。余先生的一个结论是:“语教学是立足于言语形式,以现代交际言语为主体逐步向科学言语、艺术言语及古代言语(言)扩展的汉母语的言语教育”。在这一结论里,  相似文献   

6.
一堂好的语课,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既体现其最大的功利性——实现教学任务,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师教学构思课堂设计如果忽略了教材特点和学生兴趣,忽略语教材中学艺术特点,忽略其所担负的美育职责,只是枯燥乏味地进行语知识的机械训练,体现不了其审美价值,那么学生怎能对语课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我们应该赋予语文一种全新的概念——语文与生活同在。  相似文献   

8.
高中教学是沿用初中的语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还是重建高中语学习的机制?抑或是在继承初中语学习中有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建立高中的学习机制呢?我们认为。教育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所以。高中语教育应该着眼于未来。而不是为了适应过去;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符合高中语教育规律的语学习机制。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含义。语文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语言系统和规则的学习,又包含言语行为的训练和言语作品的学习。语文教育就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中国语文课程教材要体现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特点;中国语文教学应按照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规律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面向社会,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1.
『母亲特别语』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搞好我国幼儿英语教育?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应该体现出什么特点?我认为,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应该而且可以从母语学习的规律中找到一些科学的答案。有关专家普遍认为,儿童和母语的接触,以及儿童与母亲或者他人之间的互动,都是母语学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和过程。因此,母语环境或者母语输入对于儿童的母语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在诸多的母语输入形式中,“母亲特别语”倍受许多西方学者的关注,因为他们认为,“母亲特别语”可能有助于儿童的母语学习。尽管有的研究(如Gleitman等,1984)发现,“母亲特别语”同儿童的母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本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现代教育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即能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超越教材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在总结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转变教材观,大胆处理教材,着力开发教材的生活化、实践化资源,转变教学观,努力促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生活化、实践化对话,以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7— 9年级 河北版 )前四册已于 2 0 0 4年 4月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 ,该教材是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为依据 ,正确把握母语教育的规律和祖国语文教育的特点 ,体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 ,借鉴“大语文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 ,吸收祖国语文传统教育的精华和现代语文教材建设的经验 ,贯彻语文与生活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熏陶感染与个性感受统一的思想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加强诚信教育 ,充分拓展自主参与、团结合作、探究创新式学习的空间 ,推动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课程丰富的人义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然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材料。”根据课改理念,树立“大语观”,大量阅渎课外书籍,让学生接触大量语材料是提高语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能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能整体增强学生的浯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龙年 《教育探索》2005,2(1):86-87
叶圣陶向来主张语教学要为教育的总目标服务。语学科的教学应该听说读写四并重,教师要在启发、诱导上下工夫,学生要主动学习、积极进取,教材要精心挑选、目标明确:叶圣陶还深刻地阐明了语目标的分类及能力层次.使语教学逐渐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语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因为语是母语,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要想学好语,光靠老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光局限于语课本,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遵循“重阅读,重积累”的语学习规律,辅以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丰富学生的词汇,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教育资源,优化语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教育体系。仅就“学科间融合”而言,现行语教材中已有充分体现。如果我们姑且把小学语教材中的语学科知识与能力叫做“正学”,那么教材中的非语知识就可称为“杂学”了。一些老师认为,现行小学语教材中融合了以下一些“杂学”。  相似文献   

20.
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育走过了10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中小学语文课改应注重借鉴。这些主要有:一是要树立语文教育的整体观念;二是编写合乎汉语习得规律的相对稳定的教材;三是运用合乎母语习得规律的教学方法;四是重视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五是加强高师院校中文系语文教育史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