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从《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的不同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克·伦敦的信仰多种多样并相互矛盾冲突。本文着重分析了对杰克·伦敦人生观影响最为深远的斯宾塞主义、尼采超人哲学和马克思社会主义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路遥的《人生》与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都以自叙传的笔调描述了社会变革时期的社会底层知识青年为梦想奋斗的历程。本文从社会背景,价值取向,作者创作心理情节三方面比较分析了高加林和马丁·伊登的梦想追求以及爱情经历,并得出结论:二人的个人奋斗模式代表着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邓黎娟 《文教资料》2009,(10):28-29
杰克·伦敦既是时代的产物,又走到了时代的前面。他受到马克思、尼采、达尔文、斯宾塞等多人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中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色彩,这在他的作品《野性的呼唤》中有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研究杰克·伦敦及其作品《野性的呼唤》,来挖掘其作品中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9):47-47
1968年4月4日,美国田纳西州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被暗杀了,所有关心人权的人们,都为这一事件而悲愤,整个世界也为之震惊。  相似文献   

5.
扬基·杜德尔进城,骑着一匹小马。他帽子上插着叫做纨褥子弟的翎毛。扬差·杜德尔战斗吧!扬基·杜德尔公子哥!听着音乐和着脚步,和姑娘们跳舞。杰克和吉尔爬上山坡打了桶水,杰  相似文献   

6.
马丁·路德对待德国农民战争的态度,仅表明他强烈反对农民战争,而不能证明他背叛了农民战争或宗教改革.因为马丁·路德从未支持或参与农民战争,也从未停止与罗马教会的斗争。马丁·路德反对民众自发的暴力活动,主要原因在于他从来没有把普通民众视为宗教改革运动的依靠力量。在马丁·路德看来,农民即使有可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杀死所有的王公贵胄。但他们的肉体和灵魂终将受到重创,他们必将一败涂地。马丁·路德始终强烈主张德国各级封建主应该.也必须动用手中的暴力手段。以对抗罗马天主教会和镇压起义农民。  相似文献   

7.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批判美因兹大主教向信徒兜售赎罪券的行为,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席卷整个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并将矛头直指教会的腐化堕落。因此,马丁·路德本人也成为宗教改革中无可置疑的导师和领路人,而且得到了时人的拥戴。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马丁·路德却成了整个宗教改革运动中最受争议的一个宗教改革人物。  相似文献   

8.
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主人公总是在和自己遇到的各种险恶境遇作斗争。境遇是杰克.伦敦小说中主人公活动的背景和展示主人公英雄气质的舞台,同时境遇使得主人公的理想幻灭,这也就决定了主人公的命运最终将以悲剧而告终。而"饥饿感"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既是造成极端境遇的原因,又是极端境遇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9.
内容简介: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故事几乎是接着《汤姆·索亚历险记》叙述下去的。故事一开篇,主人公哈克贝利·芬就跳出来作了一番自我介绍.并申明了他和汤姆·索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易斯·卡洛尔(183.2-1898),原名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英国柴郡人。卡洛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粤斯博德大学数学系。虽然他学的是数学专业,出版过多本数学学术著作,但一直热衷文学。他的代表作《爱丽丝漫游仙境》,是他在泰晤士河边讲给朋友的女儿爱丽丝·利迪亚的,讲的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掉到兔子洞里,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一册第 69页 :“15 17年 ,马丁·路德起来反对免罪符 ,引发了宗教改革。”“出售免罪符”插图的左边的小字 :“15 17年 ,教皇借口筹款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又派人到德意志兜售免罪符。当这些人来到德意志维滕堡时 ,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 ,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戳穿免罪符的欺骗性。这一举动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可是 ,谁也不知道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 ,因为具体的内容 ,课本根本没有提及。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中学@张国伦  相似文献   

12.
王玉莲 《现代语文》2010,(4):106-107
《瑞普·凡·温克尔》是美国短篇小说之父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其主人公的名字瑞普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本文从瑞普·凡·温克尔与妻子的矛盾探讨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解决,首先相互沟通、相互谅解,其次相互宽容,最后指出对方缺点时注意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题目是《冬阳·童年·骆驼队》,在英子心中,难忘的只是冬阳和骆驼队吗?值得探究。有时候,最深的怀念,反倒是最难描述的,也许只是淡淡的几笔,而正是这淡淡的几笔,却最动人。从两次对话谈起:  相似文献   

14.
《中文自修》2010,(6):F0002-F0002
伊丽莎白·巴莱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1806-1861。19世纪英国著名女诗人。早年由于骑马而跌伤脊椎。下肢瘫痪达20余年。1846年与诗人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结婚。  相似文献   

15.
杰克·伦敦(1876—1916)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共创作长篇小说十几部、短篇小说一百多篇。他曾在一篇小说中谈到:有一次,他乘着套有5条狗的雪橇从斯卡洛维伊赶到一个营地,去看望一位得了重病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一 读《冬阳·童年·骆驼队》,有淡淡的伤感味道,有英子纯真纯净的面孔,但文字却给我很“散”的感觉,文字内部的“气”始终寻觅不见。每每拾起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又放下,放下又拾起,当我看见很多人演绎这堂课后,我曾经想彻底放弃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你与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没有缘分。  相似文献   

17.
马丁·哈伯曼简介:   马丁·哈伯曼,美国著名教育家,在过去35年间,美国教育的每一个重大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的影响.哈伯曼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创办的美国教师团(National Teacher Corps).他是美国许多师资培训项目的顾问,目前的努力重点是帮助美国城市学校培养自己的教师与校长.……  相似文献   

18.
《冬阳·童年·骆驼队》全文围绕骆驼队来写,朴实纯真,朗朗上口。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回忆骆驼队,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阐述11世纪维吾尔族人民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改革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他的长诗《福乐智慧》中论述的用公正的法律和优良的道德管理国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文治和武功平等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科技部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以广大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