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生木 《今传媒》2005,(5):63-64
时下的媒体经营中,传统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思维正在被大量引入,“资本”、“合作”、“集团”等词汇在传媒界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的确,在媒体越来越产业化和入世的大背景下,集团化经营已被认为是提高媒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建立跨地区、跨媒体的大型媒体航空母舰,也已成为众多传媒人努力和追求的方向。然而,在这股“求大”的洪流之外,也有那么一部分以“小”见长的媒体,  相似文献   

2.
姜玮 《青年记者》2007,(12):43-44
今年上半年,关于“茶水发炎”和“疯狂粉丝杨丽娟”事件的报道引发了大众媒体一片“集体狂欢”的景象。媒体掀起的报道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赚足了受众的眼球。浏览各大报刊、网站的相关评论,除了对媒体报道事件本身的讨论外,也引发了对媒体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于财友  赵坤 《新闻传播》2006,(10):70-70,72
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和信息全球流动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开始在媒体上频频出现,苏丹红事件、牙膏致癌风波、光明牛奶变质加工黑幕、啤酒甲醛风波、保鲜膜“致癌”风波、饮水机“毒胆”闹剧……尽管这些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纷纷攘攘,真真假假,但每一次都经历了“媒体炒作——公众恐慌——有关部门失声——权威部门解决”这样一个类似的模式,虽然问题最终被解决了,可一次次的恐慌给公众和食品行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在赞许媒体关注食品安全事件、公众利益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浮躁炒作问题。  相似文献   

4.
如今,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大众传播大发展的今日,当越来越多的媒体向多样化、分散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媒体之间出现了向相互融合、合作的趋势。如北京青年报与中央电视台等经常就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联合采访,同期播出;或相互供稿,增强对某一事件的报道力度,实现媒体互补的效果,反响颇佳。1997年大众生活报开设了“新文联动”栏目,采用全天  相似文献   

5.
媒体要对真相负责--关于假新闻恶意炒作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露洁牙膏可能致癌!”又—假新闻出笼了。4月15日,这条假新闻由国外传来,国内一些媒体以高度的“新闻敏感”相继予以报道,有的媒体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跟踪报道。一时间“高露洁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其事件真相变得越来越混淆,结论也越来越可怕。致使一些商场、超市纷纷从柜台、货架上将这种“毒牙膏”撤了下来一些曾用这种牙膏洁齿的百姓们更是慌恐不安。  相似文献   

6.
陈静 《青年记者》2010,(19):60-61
近期,“《非诚勿扰》事件”、“张悟本事件”、“电影《八天八夜》事件”等不断出现的媒体事件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媒体伦理的讨论如火如荼,世态万象背后折射出媒体行业的诸多现实问题及其面临的道德困境。对此,笔者特约请新闻学、伦理学及法学专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最近公布了一项历时三年关于新闻媒体可信度调查结果,居然有73%的美国人不信任媒体。这样的结论可能使美国的媒体从业者感到尴尬和不悦,同样也会使我们警醒和自省。当社会上多种“内幕”、“骗局”等一系列失信事件被广播电视纷纷揭露和曝光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痛苦地发现,在我们的媒体领域,做假、欺诈、侵权等信用失范的现象也存在。假新闻。假新闻是媒体的痼疾,也是媒体的常客。有人盘点“2001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什么“换人头手术”、“亲生女状告父亲亲吻案”、“大活人双肾被偷”等,真令人啼笑皆非。虽然这些…  相似文献   

8.
戴青 《视听界》2008,(3):110
新闻摄影作为新闻事件的“立此存照”,其所特有的真实和鲜活,越来越成为包括电视在内的视觉媒体追逐的对象,需求量目益增多。 但是,新闻摄影反映的对象,只能是正在发生、发展着的新闻事件,稍纵即逝,过时不候。而我国媒体还没有完备的新闻摄影机构和队伍,仅仅依靠有限的专职摄影记者,尽管以一当十,仍然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6,(12):8-8
调查性报道在21世纪的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较名的案例包括“南丹矿井透水事件”、“黑哨事件”等。在报道形式中,越来越多的媒体将调查性报道视为“重拳”。但是,像舆论监督在中国艰辛而困难的历程一样,从中国的新闻记开始尝试着进行调查性报道的那一天起,就充满着苦涩和风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公共饮食安全问题.由于和百姓生活利益攸关,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重视。从最近的饮水机有毒、特富龙事件报道。到之前的苏丹红致癌、高露洁牙膏致癌、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甲醛啤酒、哈根达斯深圳事件、名牌乳业“早产奶”……众多媒体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但也不时出现一不小心就掉进漩涡甚至陷阱中的现象,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与不信任,影响了媒体的声誉。  相似文献   

11.
现场直播对电视新闻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静 《新闻爱好者》2005,(11):55-55
近几年来,广播和电视媒体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相对于平面媒体和广播而言,电视新闻报道最大的优势就是画面与声音的同步出现,从而能够近乎完全地再现新闻事件。什么是新闻?传统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过去新闻报道的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TNT模式,即“今天的新闻今天报”(Today News Today)。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大众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干预生活”的功能日益增强。但是大众媒体在功能扩张的同时,却遇到新的问题,这就是受众对一些媒体行为的质疑:记在采访中是单纯的记录吗?记能否干预事件发展的进程?记的某些采访行为经得住道德的拷问吗?等等。于是,“旁观”和“参与”问题就越来越尖锐地摆在媒体和记的面前,成为一个现实操作中无法绕开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舆论监督的力度呈越来越大的趋势。近来年,从震惊中外的广西南丹透水事件,到山西阳泉沟特大矿难;从江西万载烟花爆炸事故,到抗非典的实践,人们对舆论监督不得不刮目相看。但是与中央、省级媒体相比,舆论监督一直是地市党报的薄弱环节,表现为畏难情绪大、监督声音弱、社会效果差,处于“难监督、监督难”的窘境。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家地方媒体,在十七大报道中能介入多深,能否于其中“抢”出自己的新闻,考量着这家媒体的“江湖”实力,对媒体的社会形象有着莫大的影响。本文拟从广东电台北京直播室的运作.谈谈地方媒体面对这种全国性的新闻事件时应采取的态度与做法。  相似文献   

15.
搜索一下近来的电视节目,就不难发现,民生类新闻节目现在是越来越火了。它不但把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热点作为主打内容,而且热情地为百姓释疑解惑,广施援手。对此,观众是同声叫好,可有些冷思考的专家却大摇其头.认为记者“只应该客观记录,而不能主观介入、干预事件的发展”,否则就是角色错位了,干了“狗拿耗子”的闲事,会影响媒体公信。  相似文献   

16.
杨:最近可供媒体炒作的“猛料”层出不穷, “砸奔事件”、赵薇“军旗装事件”、清华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等等,大有让媒体应接不暇的势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实并没有“炒作”一说。既然现在对“炒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们不妨先不给它扣上一个“贬义词”的帽子,以平常的心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灾害、事故危难等公共安全事件的影响面也越来越大。公共安全事件的新闻报道能够吸引足够的注意力,容易引起轰动效应,常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由此,为争取“第一时间”或吸引眼球而导致的报道不实等现象也多次出现。这不仅影响了媒体自身的形象,也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媒体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当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对于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受众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如何既能及时报道又能正确引导公众心理,是媒体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李燕飞 《新闻窗》2012,(4):50-50
一、媒体工作者对食品安全报道的“负面”效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立顿”茶叶事件、螺旋藻铅超标事件、“皮鞋酸奶果冻”事件等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在全国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民众更是“谈食色变”。  相似文献   

19.
姜玮 《青年记者》2007,(12):43-44
今年上半年,关于“茶水发炎”和“疯狂粉丝杨丽娟”事件的报道引发了大众媒体一片“集体狂欢”的景象。媒体掀起的报道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赚足了受众的眼球。浏览各大报刊、网站的相关评论,除了对媒体报道事件本身的讨论外,也引发了对媒体社会责任感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媒体慈善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奇 《新闻窗》2007,(5):73-75
不知从何时起,“有困难找警察”已经被“有困难找媒体”悄然取代了。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当遇到突如其来的、无法承受的挫折时,就是找媒体。如安徽科技学院2002级学生袁雪华救母事件、厦门大学研究生杨德超寻找疯姐姐事件、陈易“卖身救母”事件等等,它们无不是经过媒体披露之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