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章》2005,(9)
2003年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上海以八区联动的方式推进这项工作。该项目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2005年1月,第二届“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经验交流与工作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作为“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专家组组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泠沅提出:校本教研作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已成共识;校本研修之所以引起这么热烈的反响,是因为它的出发点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认知特征和情感需求等一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读者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准备,本刊业已推出的“校本研修”栏目将在新的一年里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本刊副主编,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教育功臣”顾泠沅特担任本栏目主持。2003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上海市教委在沪共同举办了“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讨会”。会上,顾泠沅教授作了上海市开展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的预研报告,并正式启动了由他牵头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子项目———“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项目,这个项目也将成为支撑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推进的一个有力抓手。以此为契机,本刊2004年将力争期期推出“校本研修”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报道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的进展及经验,同时也聚焦课程教材改革、教研能力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期望通过这个栏目,在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与各级教研员、师范院校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之间构筑起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并希望广大读者能关注这个栏目并踊跃投稿。本期首先刊登关于此次“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讨会”的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联片教研”是实施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之一,它是一种联合区域内各校力量共同研究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深层次问题的“大校本”教研工作机制。它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为区域内各校的校本活动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其内容涉及校本研修、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区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实验性、示范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实验区之一。近年来,我们一方面改进教师培训和教科教研工作机制,健全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加强校本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帮助学校制定校本教研规划,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对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来有的高度,校本研修作为新时期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正在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领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基地建设”项目推进下如火如荼地实践着。在上海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开展对教师曲培训,如何进行校本研修工作,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同志。  相似文献   

6.
五华区抓住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机遇,采取“捆绑结对,城乡联动”的措施,拉动农村学校增强软实力,加快发展。把城区的好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一对一,结成校本教研“合作体”。要求城区学校除了在办学条件、经费等方面积极支持薄弱学校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大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水平和能力,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城乡联动,结对同行”是五华区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过程中,开辟出来的一条能够切实改变农村学校面貌,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高速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上海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校本研修作为新时期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正在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领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基地建设"项目推进下如火如荼地实践着。在上海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开展对教师的培训,如何进行校本研修工作,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同志。  相似文献   

8.
广丰县地处赣东北,是我省三个全国校本教研基地县(区)之一。全县各校立足课堂教学活动,确立了“教、学、研、修”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思想,以广大教师“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反思提升”为主线,形成了常态研修文化,切实加强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策略和方式的研究,营造了浓厚的学习、研究、交流的合作氛围。全县13组“教研协作校”定期举办的校际教研交流与合作活动,形成了一种以开放、互动、多元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校教研工作氛围。许多学校举办的教育节、科技节、教师沙龙等活动,不断推进新课改工作深入实施。通过校本教研示范校的评选,推动学校切实抓好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体系、教育科研体系、学习指导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倡导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促进了更多教师成为学习型、科研型、反思型的教师。2006年5月18日至19日,全省校本教研现场会在该县召开,全面展示了该县基础教育课改与校本教研新成果。本期专题以较多的篇幅介绍该县开展校本教研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在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开始凸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此背号下,教育部提出“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并将其作为保障基础教育新课程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抓手。从项目启动至今,全国各地反响强烈,许多省市将其列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2004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84个县区作为全国首批‘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2005年1月,第二届“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经验交流与工作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校本教研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为此,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相关文章作为“本刊聚焦”。针对目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我们采访了“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专家组组长顾泠沅教授,他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定位、推进工作中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回答。清华大学的史静寰教授通过北京顺义区马坡乡中心小学参加“中英合作学校改进项目”的案例,诠释了校本行动研究的内涵及操作步骤。“本刊聚焦”还介绍了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内蒙古乌海市海渤湾区、湖南省长沙开福区、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等地开展校本教研的经验和做法,以期为实践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编者辑录了有关校本教研的多种视点,搜集了各地开展校本教研的各种模式等,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我省建立的十个“首批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经过—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总结出一些切实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研究方式。如东湖区的“发挥网站优势开展虚拟教研”的教研方式;广丰县的“以个体学习为前提、合作交流为平台、行动研究为载体、课堂教学为基点、行为反思为抓手、专业成长为目的”的校本教研运行模式;西湖区的“片区联动教研,专业支持到位,名校示范一方”的运作策略;南康市“依托校本学习,借助课题研究提升校本教研品位”的策略;上犹县“运用远程教育促进山区校本教研”的做…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五华区是云南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自2002年开始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为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积极探索如何把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五华区中小学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已成为该区教师培训的一大亮点。2004年,五华区被评为全国实验性、示范性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基地。一、校本教研助推师资培训校本教研基本理念是“以学校为本”,其基本特征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为目标,以解决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内容,以行动研究及本校教师的互助学习为支撑开展教学科研,使教师…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实验区.沙坪坝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完善和创新校本教研制度的问题却远没有得到解决.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应该激发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的内在需求,强化内驱力.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做到校本教研的制度化、行为主体的“自动化”、教学质量的优质化。  相似文献   

13.
"联片教研"是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对策,在校我研修基础上,延伸拓展到校我培训、校我管理、校我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校我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学校管理品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第二届“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经验交流与工作研讨会之后,河北省于2005年1月25日至1月26日召开了“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交流了河北省“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进展的情况,研究各基地深入开展“创  相似文献   

15.
介入式校本培训特指培训机构、培训者的培训行为进入到培训接受者(学校和教师个人)内部领域里,通过校本培训对其施加影响,进行干预,发挥作用的方法、策略和过程。“十五”期间,在“以校为本”、“重心下移”、“阵地前移”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根据基层学校的需要,根据宝山的区情特点,采用“区域联动”的方式,把相关的培训介入到基层学校的“二期课改”、“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诸领域中去,实行院校合作的“研修一体”的校本培训,谓之“区域联动型的介入式校本培训”。“介入”以“重心下移”、“阵地前移”为表现形式,其本质是教师继续教育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融合,是“培训”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融合,是“供给”与“需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扎实开展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尤为重要。但是,各个学校、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的开展效果参差不齐,联片教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方式,这种教研方式立足于校本教研,以教师发展为目标,构建“研究共同体”的工作机制,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校本研修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组织和专业引领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可持续性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相比,校本研修的研究味更强,教师的研究者地位也更突出,强调教师将科研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向研究者转变。  相似文献   

18.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伴随着新课改的春风走进了校园。农村小学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因地制宜地开展教研工作呢?我们在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营造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建立民主的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搭建起展示成果的平台,是开展好“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关键。一、方案与制度是校本教研的“导航灯”为了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步伐,我校成立了教科室。先后制定下发了《溱东镇小学校本培训计划》、《溱东镇小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比方案》,分别从教研工作…  相似文献   

19.
楼蓓芳 《教育》2024,(2):15-17
<正>一、研究背景控江二村小学教育集团作为杨浦区最早的集团化办学试点,多年来,倡导并大力推进“联组教研”,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相较于区域教研和国家级培训,跨校联组教研的目标指向更为精准,活动形式更为灵活,而相较于校本研修,联组教研能够发挥联动、合作、互补的独特功能——教育集团跨校联组教研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细化、补充、巩固;另一方面,集团各校学科队伍中存在优质师资匮乏、教师队伍规模小、年龄结构不均衡等问题,这给教师通过校本教研的途径提升专业发展带来困难。而通过开展跨校联组教研,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19~20日,山西太原,第三届“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经验交流与工作研讨会在此间召开。会上,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和江西省弋阳县教育局持续10年共同推进校本研修的事例引起了来自全国27个省市与会代表的好评。关注这个项目,不光是因为它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更重要的在于引发人们思考——在如今各种交流、结对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什么才是有效交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