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亦名 《阅读》2011,(3):23-23
这天,小布布和爷爷逛市场的时候,看见集市上一家豆芽店为了招揽顾客,在店门两侧贴了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可真是奇怪啊!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是“长长长长”。小布布读了一遍又一遍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就问豆芽店老板:“叔叔。你门上贴的对联写的是什么呀?我怎么读不懂呢?”  相似文献   

2.
关于对联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总觉得看着容易,学起来难。本文通过引导学生研习案例,组织对联游戏,鉴赏名胜楹联和建立对联资源库的方法总结了对联学习快速入门技巧。  相似文献   

3.
季惠 《阅读》2007,(1):32-33
一这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由山东移居浙江绍兴。当地人知道王羲之是书法家,都想得到王羲之亲笔书写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对联故事     
一言 《阅读》2006,(1):30-31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我国特有的学形式。有的同学学过《春联》这篇课,春联就是对联的一种,它以对偶精巧的字描绘时代面貌,抒发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5.
季惠  冰样柠檬 《阅读》2006,(7):62-63
苏东坡是北帛大学家、书画家,喜好游历名山大川。这天,苏东坡游至莫干山,山上草市葱郁,景色迷人。不知不觉,上山已有半日,加上正值盛夏季节.东坡渐感体力不支,便想找个地方歇歇脚。  相似文献   

6.
7.
说说对联     
金文 《阅读》2009,(12):15-17
同学们学习了《春联》后,一定觉得春联很有意思吧。其实春联仅是对联的一种。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种独特的汉语言艺术形式。它一般有六要素:  相似文献   

8.
对联因其深刻的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深受人们喜爱。对联的构成要素离不开语的基本内涵,即汉语的音、形、义以及学性等等。将对联的赏析引入语教学,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学语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阅读》2010,(9):32-33
一 明代思想家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  相似文献   

10.
对联,俗称“对子”,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字形式之一。它历史悠久,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长短不拘、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在中国几千年社会中,不同时期的对联展示了一副副描绘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历史画卷”,可以说对联是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充分利用好这座宝库,有利于开辟历史教学新途径、新空间。笔者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对联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最早的春联     
姜王华 《阅读》2012,(12):19-19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12.
李慧 《阅读》2006,(1):6-8
当日历翻开新一页,新春的脚步声也越来越近,鞭炮,焰火,对联,彩灯,孩子的新衣,人们的笑脸,汇成了欢乐的世界!噢,叮当姐姐给你祝福的同时,还为你粗心挑选了新鲜、丰富的阅读“大餐”——“国际大奖小说”系列。[编按]  相似文献   

13.
王泽海 《阅读》2011,(4):20-21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是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读书名言。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教学中有选择性地引对联入课堂,可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剖析重难点问题,加强识记、理解,加深认识;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人文素养;可以课堂小结,养成历史感悟能力;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激发审美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引联入题,凸显新课程理念,落实"三维目标";可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带领学生在文史的海洋中遨游,为教学添光溢彩。  相似文献   

15.
陈霞 《阅读》2014,(1):1-1
文学家德伯里说:“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松年的真实身份及历史上对其旗属记载错误,在其仕途经历记载模糊的现状下,从入仕途径、仕途生涯两个方面入手剖析,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对比研究,将能查到的史料,主要以地方志为主,与松年同时代的书画论集,及当下能找到的书画论集结合起来研究,总结出相关数据,结合其所在年代的时代特点,把关于松年身份及经历的信息在书画史上得以进一步明确,经过对其生平资料的整理对比研究,认为松年是蒙古镶蓝旗格图肯佐领下人,并且是通过"捐纳"走向仕途的,弄清这些问题能够更有利地为将来进一步研究这位难得的蒙古族书画理论家的画学理念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在京派文学家中,沈从文和李长之留下的关于鲁迅的批评文字是最多的,他们代表了京派的鲁迅观。尽管李长之和沈从文对鲁迅的个人情感很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从文学的本体论立场出发。为我们勾勒了两个鲁迅形象:诗人鲁迅和战士鲁迅。他们理解和赞赏诗人的鲁迅,评论不乏真知灼见,对后者的鲁迅却多有误读。  相似文献   

19.
文学家也研究哲学,但他们的研究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以袁仁琮的《庄周今读》为例,文学家的哲学研究表现出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关注现实人生问题,而不太注重对抽象而玄奥的问题进行思辨;二是真诚,即以虔诚的态度进行研究,相信自己的研究;三是在表述上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可读性颇佳.  相似文献   

20.
杨慎的妙对     
杨慎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小时候的一天,他见一私塾老师责打学生。原来,老师出了一个上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学生半天也对不出下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