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反思: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通过“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直接感知,为今后的实践和应用打下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将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陈静  石鸿波 《云南教育》2003,(14):39-4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8单元。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相似文献   

3.
4.
曹雯  柯新华 《云南教育》2003,(14):38-39
“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52页内容,这个内容在教科书中是一幅主题图导入,如果只让学生观察、口述,就失去了动手的机会。曹雯老师在执教该课时,不囿于教材,找来孩子熟悉的许多物品,让他们实际动手操作,使孩子们的口、眼、手、脑都动起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小萍 《广西教育》2006,(1A):59-6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20—21页《小兔请客》  相似文献   

7.
翁进士 《广西教育》2010,(10):36-37
新课程的实施,冲击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笔者在一次次听公开课与反复实践中有收获、有感悟,也有困惑、有茫然,更多的是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也随之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现摘录几个教学实例,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8.
9.
(本课内容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总复习”) 一、导入师:天气这么好,同学们,我们今天去动物园玩好吗? 生:(齐答)好! 师:到动物园后,我们要根据导游图参观12个景点,你们小组商量一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 教学目标:1.在师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相似文献   

11.
【案例】当我和着掌声走进教室的时候,这意味着六(6)班的孩子在过最后一个儿童节了。“孩子们,老师送给你们一件特殊的礼物。”我慢慢地打开一个纸箱,神秘地说,“这个礼物,每个人只要在脖子上挂一天,它就归你所有了。”“耶!”孩子们一听喜出望外。“不过,咱们可要‘礼尚往来’!”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一天以后,我希望也能收到你们的‘礼物’———每个人在纸上谈一谈保护它的感受,好吗?”“一言为定!”待我把礼物送到每个孩子的手上,始料未及的孩子们个个目瞪口呆,人人惊诧不已,原来领到的“礼物”竟然是生鸡蛋。一天之后,我如期收到了全…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教学不应当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 ,也应当是与此有关的人类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 ,继而给学生有所启迪的过程。为此 ,我们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 ,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 ,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尽量多些。而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 ,五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 ,并初步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平面图形的数学内容 ,已具备了归纳、分类等活动经验。因而这一学段的教学应该重视联系现实生活 ,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教学活动 ,注重知识的发现和探索 ,在举例、说明、应用等数学活动中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  相似文献   

13.
“认识正负数”的内容,在新课标出台之前,是安排在初一教学;新课标出台之后,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将其安排在五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否接受这一内容?教学效果又有何区别?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学这一内容在目标定位上又有何区别?于是,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研究.获得了一些体会和启示。下面我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的过程记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4.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5页例3给出了一个与骰子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黎妍  韩巧玲 《辽宁教育》2004,(1):108-1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北京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P68-69页例一人民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案例背景】 “生活中的推理”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北师大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陈力 《青年教师》2005,(5):29-30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看到图形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给出名称能正确识别出这些图形,并初步感知其直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体会“面在体上”。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愿望。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老师想让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把桌上的物品当成积木,同桌合作搭一…  相似文献   

19.
袁文显 《山东教育》2004,(13):53-54
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主要表现为: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课标>精神作指导,紧靠<课标>做好衔接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