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际共运史:世界近代史研究中的模糊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照祥 《历史教学》2005,22(1):12-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明显弱化.某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如所谓修正主义的"议会道路",欧洲社会民主党的属性、重要人物的评价和中产阶级的作用等,都有待于我们重新做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共运史学科受到冷落的时代,研究者必须冲破狭隘的研究视野,拓展共运史的研究视野。"国际"的视角和方法就是在共运史研究中非常值得重新审视的一种视角和方法。对这一视角和方法的重新审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和认识苏联问题,也可以为我们揭示以往国际共运史研究中存在的狭隘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工程重点教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课题组、人民出版社、山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马工程重点教材《国际共运史》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8日在山西师范大学召开,校长武海顺、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共运史》课题组第一首席专家吴恩远研究员、人民出版社常务副总编陈亚明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开幕式。参加首发式和研讨会的还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初商会史研究刚刚在国内起步之时,章开沅、林增平等颇具学术洞察力的老一辈著名近代史学者即曾断定,商会史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填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大空白,而且还将带动和拓展对于中国近代史其他相关重要领域的探讨。也就是说,商会史研究的兴盛对于促进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现今时过境迁,林增平先生也已作古多年,但他们的断言则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印刷媒介历史的研究是当前西方史学中的热点之一。在年鉴学派将印刷媒介整合进其综合性史学研究的范畴之前,相关的研究只是集中于印刷史、出版史、图书馆学、文学史和新闻史等相对独立的行业史领域。多学科背景是近四十多年来印刷媒介史研究的最大特点。在西方,印刷媒介的历史与世界近代史有相当长阶段的重合,因此对印刷媒介史的研究是世界近代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叙述历史学、传播学,以及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有关印刷媒介史的研究发展过程、主要论点、方法及特点,进而勾勒出多元学科背景之下印刷媒介史研究的概貌和动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历史地理研究,源远流长。它发展到清代,由于长期受乾嘉汉学的影响,逐渐形成一种以内地十八行省为基本范围,以诠经读史为基本内容,以文献考据为基本方法的“古”地理学研究。然而,大约从清嘉庆中期开始,由于西北边疆经常动荡不宁,边事履兴,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之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20日至2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冷战史项目和美国威尔逊中心国际冷战史研究项目三方共同主办的"冷战转型:1960-1980年代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理论的内涵不仅有其字面的显义,而且有其字里行间的深层寓意,虽然对国际共运未予正面论述,而隐含的意思却与当代国际共运息息相关;国际共运尽管处在低潮,但它的存在却是客观事实,和谐世界的主张对当代的国际共运将产生重大影响;和谐世界的主张不同于“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也不排斥暴力革命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平变革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后,一大批关于十月革命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学术研究成果问世,出现了一系列新思维乃至截然对立的观点。现将近十年的部分研究成果作一初步综述,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衡哲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先驱人物,她的《西洋史》是民国第一批世界史教材之一。她的世界历史观以主张世界和平为基础,强调文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认为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道路可以有多种选择。尽管她的世界史观存在凸显精英意识这一局限,但她的世界历史观念及其研究和教学实践,尤其是她对世界和平的执著追求和包含中国的世界历史观,对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土耳其共产党积极回应。指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金融危机",资本主义为应对危机所做出的调整和"改变",其实质是为了掩盖危机爆发的根源,从资产阶级自身利益出发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危机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垄断地位,但它在其他领域更加具有扩张性;此次危机发生在一个反对革命的时代,并未促进工人运动的高涨;共产党人的当前任务就是在反对资本主义中激发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张宏毅,1936年2月生,江苏丹阳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1年至1983年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进修两年。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亨利·杜南人道主义对话中心(总部设在日内瓦)基金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现当代史、现代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美、(苏)俄三国关系史以及美国外交史,曾撰写和主编《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1917—1993)》、《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1917—2000)》、《欧洲优势·美苏对峙·多极世界》(合著)、《美国人权与人权外交》(主编)、《美国的人权问题》和《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副主编)等著作,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相似文献   

13.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吸取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二是坚持抵制资本主义的渗透和控制。由此,我们必须认识资本主义,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   谈到资本主义,在不少人特别是不少青年人的心目中,似乎就是富裕的发达的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应该说,这是不全面的。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猎巫运动是发生在欧洲近代早期的一个历史事件。猎巫运动发端于教会对于巫术的迫害,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形势促其发展成为一场遍及欧洲,延续时间长达三个世纪的运动,它的实质是社会转型引发的痛苦的“痉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欧洲近代化之艰难。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