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的教学延伸不能离开语文课程的性质,不能背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不能远离语文课程的基本要素,不能离开听说读写中的任何一项,这已被我们语文教师所共识。语文延伸除了要摆正文本与延伸的关系外,还必须抓准手,多渠道。  相似文献   

2.
近读王尚文的《语感论》、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和《韩军与新语文教育》三本书,笔者如醍醐灌顶。新课程标准颁布已经好几年,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似乎尘埃落定。但事情远未如此简单。语文课堂出现的种种违背语文教育规律的现象屡屡发生。很多在课改前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让广大教师更为困惑。时至今日.语文教育教学存在问题还不少。不但“少慢差费”问题几十年没有根本解决。一些理论问题也是聚讼纷纭。“语文”二字的确切涵义是什么?语文课的性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我国学校语教育改革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认真探讨、正确认识当代学校语学科的实质,对于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借与阎立钦教授进行学术商讨为话题,提出了“‘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学科的实质,即它是在学校教育中以教学科目形式出现的关于中华民族共同语和优秀化的教育”的观点,并且,进行了严肃的论证。认为这个认识“比较符合我国学校语教育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规律”,“比较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政治、经济对学校语教育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界,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但人们不敢或不愿多谈及教师主体性,似乎一谈教师主体性,就会削弱学生主体性。我认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体性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其主体性是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我国当前教育中教师主体性缺失的状况,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和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从词源学角度追溯“语文”的含义,以索绪尔(F.de Saussure)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究学科本体的内涵,建构一个以语言和言语为内部因素的语文学科本体观;从这一本体观出发,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主体内容以及目的、任务等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系统而充分的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知识就是关于语言及其运用的知识,包括五个层次:一是关于语言基本规律的知识,即汉语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二是关于言语作品规律的知识,即文章学、文艺学;三是关于言语活动规律的知识,即口语学、阅读学、写作学;四是关于语言思维规律的知识,即语文思维学;五是关于语文学习规律的知识,即语文学习学.语文教师教育要重建课程内容体系,语文教师自身要积极完善语文学科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7.
有些语教师认为环境教育是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事,语姓“语”,它与环境教育无大关系。也有人觉得环境教育固然重要,然而语学科很难渗透。其实,语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很有必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谈谈语文学科的思维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这是21世纪未来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维教育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应该主动地适应时代的这种新要求。下面结合平时与语文教师座谈中大家经常提到的几个有关语文学科思维教育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我国学校语文教育改革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认真探讨、正确认识当代学校语文学科的实质,对于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借与阎立钦教授进行学术商讨为话题,提出了“‘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学科的实质,即它是在学校教育中以教学科目形式出现的关于中华民族共同语和优秀文化的教育”的观点,并且,进行了严肃的论证。认为这个认识“比较符合我国学校语文教育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规律”,“比较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政治、经济对学校语文教育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该文拟从教育社会学的相关视角,对公开课场域内的隐性课堂文化进行考察,揭示出其中呈“受抑状态”的学生文化的三种形态表征:“话语空间的被剥夺”、“想象空间的被剥夺”和“人文空间的被强加”,试图从教师文化及其观照下的教师行为等角度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中国的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所以我国有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在日常生活中 ,教育受到青睐的事实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证明。一方面 ,我们发现 ,教育学科正在成为显学 ,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似乎也比过去受到重视 ,变得不那么灰溜溜了 ,甚至变得意气风发了。另一方面 ,许多非教育学科的专家学者也开始热心关注教育 ,比如 ,我们经常看到杨振宁这样的大物理学家谈论教育问题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学科 ,一批学科精英不约而同卷入了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讨论 ,如钱理群、王富仁、刘锡庆、陈思和、夏中义 ,等等。今天的中国 ,许多新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李强 《河南教育》2005,(11):25-26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实践和探索的主要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这些问题显现出新的认识困惑和实践困难。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索和审视。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朋友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功课,是高考三大主科之一,这几乎是所有同学学习语文的动力源泉。但在实际学习中却又发现,真正把语文当成一门功课来学了,那成绩却是怎么也难以提高了。造成的感觉就是语文是一门“努力也白费”的课。  相似文献   

14.
王辉 《学语文》2008,(3):12-13
从“语感的培养”成为语文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到把“培养语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明确地写进两个新的课程标准,“语感”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但同时也招采了许多质疑。我们必须拨开重重迷雾,探究“语感”概念的最初起源,重新理顺语感与语言知识的关系。为“培养语感”找到得当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徐侠 《陕西教育》2010,(12):39-39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学校生存的立足之本。在当今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时代潮流中.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施加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处于转型期的中师语文教育,不管其往何处发展,只要仍以培养台格的小学师资为目标.就应具有先行性、奠基性、启蒙性、示范性的特征(见拙文《中师语文的地位与现实》载于《教学与管理》).统观这四个基本特征都表现出“前瞻性”的共性,也就是说,从行为实施的角度讲,它始终身居教育阵地的最前沿,从教育目的的角度讲,它则处于整个教育领域的大后方。一句话,中师语文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育的得失在很大程度卜取决于中师语文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剖析了朱自清对语文学科目的的认识。指出“文道”统一是朱自清国文教学目的观的出发点 ;阐述了对国文教学特有目的观的理解 ;概括分析了由朱自清国文教学目的观体现出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
在中国古代,人们已认识到文学具有重要的德育功用;在中国当代的文艺理论中,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被明确定义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在西方,人们同样重视从道德的角度看待和要求文学。文学的道德培育、人文滋养功能,决定了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性质,也决定了以文学鉴赏为切入口和主旋律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雅萍 《现代教学》2013,(7):113-114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育人价值,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品质的感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把握生命,从而提高个体生命的质量。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深感对一线教师进行生命教育指导的责任重大,为了进一步了解语文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情况,最近,我在全县小学语文中年级教研活动中作了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问卷调查。现把问卷获取的信息以及本人的一些思考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